華中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匯聚各方資源力量,積極搭建“大平臺”、建強“大師資”、用好“大課堂”、開展“大實踐”,切實發揮好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持續提升育人實效,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統籌謀劃,搭建“大平臺”。學校黨委將“大思政課”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和思政課改革創新等工作。落實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成立由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至少聽1次思政課、講1次思政課,每學年到馬克思主義學院至少召開1次現場辦公會,持續加強對思政課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系統設計。統籌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相關院系思政課教學科研力量,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指導相關學院開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等課程,不斷完善優化思政課建設體系,聚力打造黨委統一領導,多部門齊抓共管、協同聯動的“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
注重隊伍引育,建強“大師資”。堅持引育結合,抓實抓好思政課教師隊伍梯隊建設。制定人才引進計劃,明確各類人才的引進標準和數量,與相關兄弟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建立人才交流長效機制,共同推動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質量提升。加大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力度,圍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科研方法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完善教學成果評價制度,定期對教師教學質量和研究成果進行評估,幫助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水平。將育人成效突出的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納入學校各類高層次人才項目,在學校“師風師德”先進個人、“三育人獎”等評選中加大傾斜支持力度。推動課堂教學與日常育人工作有效銜接,遴選100余位學工系統教師擔任雙聘思政課教師,支持優秀輔導員走進思政課課堂、思政課教師兼任班主任工作,著力打造一支以專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創新教學模式,用好“大課堂”。持續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必修課程體系,及以“深度中國”為代表的思政課選修課體系建設,進一步筑牢課堂“主渠道”。“深度中國”課程2019年、2020年2次入選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任務清單,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動思政課教師和各課程組定期走進專業院系,與各專業教師共同挖掘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以需求為導向強化思政課內容供給側改革;組織開展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培訓,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課程思政理念,熟練掌握課程思政育人方法,切實推進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探索構建“三同”思政課育人模式,優化課前備課環節,以“名師牽頭+集體備課”的方式,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同學”機制;活化課堂授課環節,依托討論課、實事播報等形式,健全師生“同研”機制;聚焦課后互動環節,通過書信、訪談等,加強與學生家庭的交流溝通,完善家校“同育”體系,不斷凝聚育人合力。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利用翻轉課堂、情景劇、辯論賽等形式推動線下課堂“活起來”,采取網絡直播、彈幕教學、VR沉浸式體驗等方式促進在線課堂“火起來”,著力打造讓更多學生愛聽、能懂、愿行的新時代高質量思政課。
推動資源共建,開展“大實踐”。積極挖掘區域紅色文化、校史資源等,結合相關的科學家精神內容,組織編寫教學資源庫,不斷拓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依托學校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附屬協和醫院等“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與相關研究中心、博物館等聯合建設思政課研修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現場專題教學,邀請基地專家來校講授專題思政課,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育人實效。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院、校團委等部門力量,積極組織學生參與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領航計劃等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2022年,組織2000余支隊伍、2萬余名學生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多個團隊的實踐成果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中獲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