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為章開沅頒發榮譽資深教授證書
先后4次請辭“資深教授”的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章開沅,昨日終于卸下了這個一年可享受10萬元津貼的頭銜。他由此成為中國社科界辭去“資深教授”第一人。在昨日校方舉行的榮休儀式上,88歲的章開沅被授予“榮譽資深教授”稱號。
章開沅出生于1926年,是著名歷史學家,1985年至1991年擔任華中師大校長。在我國高校,教授一般60歲退休,博士生導師一般65歲退休。卸任校長當年,已經65歲的章開沅投身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其間有多部研究成果出版。
長期以來,我國人文社科學者與院士無緣,這讓他們在津貼、住房等方面的待遇與院士存在較大差距。教育部后來專門發文,“鼓勵高校從實際出發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崗位,并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的待遇”。歷史學家章開沅和語言學家邢福義后來被華中師大評為“資深教授”,每人每年可享受10萬元津貼。
隨著年齡增長,章開沅幾次都有意辭去“資深教授”頭銜。華中師大黨委書記馬敏透露,剛開始校方是猶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后來,老校長再三提及,言辭懇切地說道:“年邁退休,應屬當然;榮譽可能終身,工作自有了時。”后經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認真討論,學校決定同意他榮休。
章開沅昨日笑著說:“我看到網上有人講俏皮話:為什么早不退?這是因為此前自己一直‘被情牽住’——對學校、對單位的情。”1949年7月隨中原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前身)南下武漢的章開沅,一直在華中師大(前身之一為中原大學教育學院)任教,至今已65年。
榮休后的章開沅還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樣完全安享晚年。在華中師大今年博士生招生簡章中,他仍以博士生導師身份招生。昨晚,他告訴記者,自己榮休后不會再給學生上課了,但還要帶博士生;不僅要帶完現在指導的幾名博士生,還要帶完今年新招的一名博士生。
鏈接>>>
資深教授和院士請辭成功僅兩人
歷經3年時間4次請辭,章開沅昨日成為中國社科界辭去“資深教授”第一人。此前,軍事醫學科學院老院長秦伯益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頭銜10年,2004年請辭,成為我國唯一獲準退休的院士。
“年紀大了,力不從心,怎么能繼續拿高工資和津貼呢?”章開沅四度請辭基于同樣的理由。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兩院院士年齡主要集中在70歲至89歲之間。
為何院士和資深教授“退”而無門?去年11月,北京林業大學老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已年滿80歲的沈國舫向學校提出退休未果。校方給他的答復是:“你是我們學校的旗幟,你代表著學科發展方向,你還要為我們學;蛘邔W科發表意見,提出一些指導意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實行院士和資深教授退休和退出制度終究只能解決表面問題。讓院士和資深教授回歸學術榮譽,與各種利益脫鉤,才是這項制度改革的關鍵。
資深教授為何遠比院士少
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評價章開沅請辭“資深教授”時表示:“打破學術頭銜終身制,具有開創性意義,必將垂范后人、載入史冊。”記者昨日梳理發現,我國能享受院士待遇的社科界資深教授人數遠比院士人數要少。
2013年底,我國共有院士1557名,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75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807名。在鄂院士總人數為63人。記者昨晚登錄教育部在漢7所高校官方網站發現,武漢大學有社科界資深教授9名(不包括已去世的馬克昌),華中師范大學有社科界資深教授2名(包括已請辭獲批的章開沅),其他高校官網上沒有社科界資深教授的信息。
武大是在國內較早評選社科界資深教授的高校。其評選標準主要有兩條:一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二是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風范。
國內從事社科研究的教授總人數并不少,為何能享受院士待遇的社科界資深教授很少?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胥青山昨晚分析,一般高校很難評選社科界資深教授。辦學水平較高的綜合性高校評選時,會考慮社會影響,會堅持標準,做到寧缺毋濫。院士之所以人數多,一方面在于涉及的學科、領域相對較多;另一方面在于參評的單位、對象較廣,既有高校的、研究院所的,還有一些大企業的技術專家。此外,高校自己評選社科界資深教授的歷史較短,只有上十年時間。
院士待遇到底是一種什么待遇?胥青山介紹,首先,院士有專門津貼。早年院士津貼并不高,逐步從每月幾百元、幾千元漲到后來的每月上萬元。這些津貼既有國家給的,也有省市給的,還有學校給的。其次,院士在用車和醫療方面也有待遇,用車可以做到“隨叫隨到”。第三,院士有政治待遇,比如開會時可以在主席臺或前排就座。社科界資深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只是相對而言,其津貼等費用主要由學校支付。
胥青山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高校教授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4個級別。一級教授是院士和社科界資深教授,基本上是終身的;其他級別的教授基本上到了一定年齡就要退休。
武漢重點大學校長
卸任后多“退而不休”
65歲卸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88歲辭去“資深教授”,昨日榮休的章開沅還要把博士生帶完,才能真正完全安享晚年。昨日,記者梳理武漢地區卸任的大學校長發現,他們多數是“退而不休”,不少人仍活躍在學術和科研一線。
65歲卸任武漢大學校長的劉經南,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仍在測繪遙感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2012年,時年69歲的劉經南還成為了籌備中的昆山杜克大學首位校長。
朱九思68歲卸任原華中工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后,活躍在高等教育研究一線,以教授身份指導和培養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研究生。
64歲卸任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的楊叔子,后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多年的學術委員會主任。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現在仍帶有博士生。
62歲卸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的樊明武,后來擔任湖北省科協主席。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至今還在帶領團隊進行科學研究。
曾擔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的趙鵬大、殷鴻福,因為均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卸任校長后也仍在從事科研工作。
1991年至1999年擔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的文學評論家王慶生,卸任校長后仍潛心學術研究。其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獲得2002年教育部高等院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今年初,63歲的吳漢東卸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這位曾經走進中南海授課的知識產權領域大家,今年還在招博士生,目前擔任該校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1996年至2003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的空間物理學家侯杰昌,2010年在他73歲時退休。卸任校長到退休期間,他很少有校外的社會活動,可謂深居簡出。
曾擔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的程方平認為,校長卸任后去向應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長可轉而成立第三方督導機構,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和理論知識,監督、促進政府管理;一些適合做管理工作的校長可到企業發展;部分公立大學卸任校長還可到民辦高校擔任校長,促進高校生態平衡發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