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找工作、考公務員、創業,擺在面前的幾條路,女大學生李劍選擇了最讓同學瞠目的創業,項目則是她最熟悉的行業——剪紙。這個1985年生的姑娘,短短三年已擁有一個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的公司。
李劍是寧夏固原市人,她的母親伏兆娥是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回鄉剪紙的第三代傳承人。李劍復讀考上大學讀廣告專業后,自己勤工儉學,再也沒找家里要過一分錢。
大四時,考研的她因幾分之差,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她決定,利用跟母親學的剪紙手藝創業。
“兒時陪著母親創作剪紙的過程,現在仍然歷歷在目,在大學學習廣告,考研,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把剪紙發揚光大。”
2009年7月,畢業的李劍回到家鄉,從母親那借來3萬元錢,成立了寧夏藝盟禮益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男友給了她最堅定的支持,將鋪蓋直接寄到寧夏,隨身帶著辛苦打工攢下的4萬元錢和李劍一起創業。
第一年,他們的剪紙賀卡只賣出去3000多張,收入不到1萬元,公司虧了近10萬。“傳統的剪紙市場就只能做這么大,要想突破就必須有創新!”在一次去杭州考察的過程中,李劍為杭州絲綢所吸引,“為什么不能做絲綢剪紙畫?”投入了幾萬元后,他們成功地將剪紙與絲綢完美融合,一舉拿下“全國婦女手工制品最佳創意獎”。
有了新產品,李劍認為:“寧夏最缺這種有回族文化氣息的剪紙產品,應該會很受那些單位的歡迎。”
對準了市場,便找到了門路,新產品果然一炮打響,李劍逐步嘗到了創業的甜頭:2011年公司總銷售額達到370萬元,2012年則突破500萬元。
為保證剪紙藝術品的原汁原味,李劍采取“企業+傳承人+農戶”的經營模式,并不單純追求產量,而是與寧夏婦聯合作成立“寧夏婦女手工制品協會”,和母親先后開辦30多期手工制品培訓班,1000余名婦女因此受益,公司也培養出了穩定的剪紙隊伍。 去年中阿博覽會,公司專門針對阿拉伯客人研發出特色阿文回鄉剪紙掛歷。絲綢配上阿文剪紙祝福和回鄉特色的修飾,既有中國特色,又充滿異域風情,大受阿拉伯客人好評,目前已經有幾個國家的客商表達了合作意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