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社會工作碩士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全人發展,具有“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義”的專業價值和性別平等意識,熱愛婦女兒童事業,掌握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回應國家發展需要,熟悉我國社會政策、公共行政、社會行政和國情民意,具備較強的社會事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等實踐能力,勝任針對不同人群及領域,尤其是婦女、兒童和家庭領域的社會服務與社會治理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該專業下設婦女服務、婦女發展、女性與傳播、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四個研究方向,培養師資分別來自社會工作學院、婦女發展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管理學院。
方向一:婦女服務
方向特色
婦女服務方向緊扣新時代婦聯工作和婦女工作需要,旨在培養遵守專業倫理守則、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身心健康,掌握與婦女服務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熟知我國與婦女服務相關的政策,了解婦女服務的熱點問題,具備直接服務于婦女面臨的健康、教育、就業、社會參與、權益保護等所需的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的研究生。
婦女服務方向注重與行業機構深度合作,突出研究型學習和服務中學習的設計,在指導學生研究課題和服務項目的過程中,將混合式多元課堂、案例教學和實踐基地教學等手段緊密結合,鍛煉學生開展基礎研究和實際服務的能力。
婦女服務方向研究生導師由社會工作學院教師擔任,社會工作學院設有社會工作專業和社會學專業。其中,社會工作專業成立于1993年,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社會工作專業之一,2013年開始招收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社會學專業2008年招收本科生。社會工作學院擁有全國一流的社會工作實驗室,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其學習條件、教學資源等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社會工作專業先后獲得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專業教師先后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育部課程思政名師及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課程思政名師及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北京市精品課程、北京市優質課程等獎項。
婦女服務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全人視角,強調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協調發展,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性別意識,實踐能力突出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社會工作學院與全國婦聯、國務院婦兒工委、北京市婦聯、深圳市婦聯、海南省婦聯等保持長期密切合作關系,承擔了多項有關婦女工作及政策的重大研究,在婦女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學術實力。近年來,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主辦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論壇會議,研究成果豐碩,與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港澳臺地區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與國際社會工作教育聯盟、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等機構保持長期密切工作聯系。
師資隊伍
婦女服務方向現有校內導師13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占比62%。校內導師分別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德國奧爾登堡大學等境內外知名學府及研究機構。目前校外導師14人,均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且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其中,高級社工師2人。
就業領域
學生畢業后可在全國及各省市婦聯及其下設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基層社區、調查咨詢及評估機構等從事政策制定,社會組織服務與管理,項目策劃、執行與評估,社會調查研究等工作。
方向二:婦女發展
方向特色
婦女發展方向以我校社會工作學院和婦女發展學院為依托,緊扣新發展理念,為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兼具國際視野、國情意識和社會性別意識,遵守專業倫理守則,掌握婦女發展和婦女服務相關理論和方法,了解國內國際社會與婦女發展和婦女服務有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具備從社會性別視角,圍繞婦女發展、婦女服務、家庭建設開展基礎研究,從事政策咨詢、婦女組織管理、婦女社會服務等實踐工作的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
婦女發展學院是中華女子學院以婦女與性別研究與教學為主責主業的特色學院,下設女性學專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研究院、全球婦女發展研究院,擁有較為強大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17人。社會工作婦女發展方向研究生培養工作主要由婦女發展學院教師承擔。女性學專業自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女性學本科專業;2009年獲批北京市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由教育部批準一本批次招生;2017年招收社會工作婦女發展領域研究生;2019年獲批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設有包括性別平等教育研究與推廣中心在內的六個非實體研究中心。婦女發展學院與國務院婦兒工委、全國婦聯、北京市婦聯等保持長期密切合作關系,承擔了多項與婦女發展有關的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在婦女理論研究、性別與公共政策、性別平等教育以及女性學學科建設、家庭學科建設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學術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婦女發展學院教師圍繞家庭暴力等議題提出的人大提案以及政策建議,參與《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專家意見稿)起草工作,參與北京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十二五、十三五評估等,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立項,研究成果豐碩;主辦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以及港澳臺地區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
師資隊伍
婦女發展領域指導教師由校內優秀專業導師及校外資深行業專家構成。校內專業導師共11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比72.7%,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90.9%,校內導師學科背景多元,具有哲學、社會學、歷史學、傳播學、人類學、經濟學、人口學的學術訓練背景。校外導師共11人,全部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并且是所在行業中具有社會影響的專業人員或機構負責人,其中,高級社工師1人。
就業領域
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領域包含機關、企事業單位、民政、婦聯、慈善機構、社會團體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專業社工機構等,可從事與婦女發展、婦女服務、家庭建設等有關的社工服務、項目管理、政策評估、教學科研等工作。
方向三:女性與傳播
方向特色
女性與傳播方向屬于社會性別研究和社會文化學交叉學科領域,該方向以我校社會工作學院和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為依托,在我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支持下培養研究生。該方向針對社會性別與文化傳播領域的不同研究主題,結合中國國情,培養具有性別意識和現實關懷,致力于推動社會傳播中的性別平等、優秀傳統文化和可持續理念,具備全球婦女社會工作及文化藝術傳播領域所需的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的跨學科人才。
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立足國家,圍繞婦女、兒童與家庭發展,以文學、藝術學為主體,以新聞傳播學、設計學、戲劇影視學為發展方向,旨在培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別文化、實踐能力突出的跨學科應用型專業人才。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包括多個本科專業,如服裝與服飾設計、播音與主持藝術、視覺傳達、網絡與新媒體等,自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已累計培養千余名本科畢業生。學院擁有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專業演播室等各種實驗室和校外實踐平臺,可開展科研與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條件、教學資源優厚。擁有兩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雙語精品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優質課程、北京市優質教材等。
師資隊伍
女性與傳播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團隊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教指委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1人。現有校內導師8人,均為高級職稱,博士學位占比75%,均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知名學府。校外導師 5人,皆為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校外導師全部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高級社工師1人。
就業領域
具有跨學科優勢的學生畢業后可在與婦女服務、文化傳播相關的工作領域,如全國及各省市婦聯及其下設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區等從事項目設計、服務、管理與研究、文化建設與傳播等工作。
方向四: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
方向特色
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方向以我校社會工作學院和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依托,圍繞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這一核心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性別平等意識,深刻理解并掌握領導科學和社會組織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能夠基于國家宏觀社會政策,研究、分析、策劃、運作社會服務項目,具備動員、組織和推動婦女參與社會發展的領導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專業獲批北京市專業特色建設點,2021年獲批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先后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市優質課程、北京市優秀教學管理人員等榮譽稱號。
該專業一貫注重學生女性領導力素質培養,整體構建起由內而外逐步提升的領導力發展四個層次框架。有模擬仿真綜合運營實驗室,重視基于實踐系統掌握現代組織管理理論和方法、掌握調查研究分析的技術和方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理論、技術和方法解決實踐問題。畢業生廣受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好評。團隊承擔了科技部、全國婦聯、北京市教委多項有關女性人才成長、發展及政策的研究課題,在女性領導力、女性職業生涯規劃、女性創業、女性人才成長規律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師資隊伍
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方向現有校內導師6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占比83.3%。校內導師分別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境內知名學府及研究機構。校外導師4人,均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其中,高級社工師1人。
就業領域
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領域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婦聯、社會團體、社區服務機構等,從事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社會服務項目策劃與管理、咨詢服務、政策分析與研究等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