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校簡介
安徽科技學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開始本科教育,2005年更名安徽科技學院,2012年開始研究生教育,202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占地2000余畝,擁有鳳陽校區和蚌埠龍湖校區,現有14個二級學院,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0個本科招生專業。涵蓋工、經、管、理、文、法、農、醫等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優勢農科和新興工科為重點,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種子科學與工程納入本科提前批次招生,農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機器人工程、應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環境工程、風景園林、財務管理、工商管理等14個專業納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學校以建設現代化全一流應用型大學為奮斗目標,形成“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著力培養“一優三強”和“四能”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近2萬人,已累計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10萬余名優秀畢業生。
學校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特色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建有5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7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室)和7個學科平臺;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24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13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高峰培育學科3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一流(品牌)專業3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6個,特色專業1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46萬冊,電子圖書131萬冊。
學校現有教職工138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45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00余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1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5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省級教學名師29人、省級教壇新秀48人。省級“115”產業創新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19個。
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7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50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90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300余篇,獲市廳級以上科研獎勵8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16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300余件,連續多年穩居省內高校前十強;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開展校企、校地產學研合作項目近1300余項。學校大力實施“國(境)外合作辦學工程”,精心組織優秀大學生留學游學計劃。先后與美國、韓國、英國、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擁有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8年,獲得招收國際學生資格,開展農業專業碩士學位留學生教育。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二、培養目標、學習方式及修業年限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習方式:全日制。
修業年限:3年,最長不超過5年。
三、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
招生
專業
|
招生領域
|
所在學院
|
招生人數
|
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農業
|
農藝與種業
|
農學院
|
85
|
李院長
|
0550-6732166
|
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80
|
孟老師
|
0550-6732129
|
|
畜牧
|
動物科學學院
|
50
|
華院長
|
0550-6732040
|
|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
機械工程學院
|
30
|
喬院長
|
0550-6734840
|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食品工程學院
|
65
|
翟院長
|
0550-6733103
|
|
農業管理
|
管理學院
|
75
|
鄭院長
|
0552-3197061
|
|
機械
|
機械工程學院
|
70
|
喬院長
|
0550-6734840
|
|
獸醫
|
動物科學學院
|
45
|
華院長
|
0550-6732040
|
備注:具體專業招生規模以國家下達計劃為準。
四、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五、報名程序
(一)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在網上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二)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報考條件,確認完全符合后再進行網上報名。考生須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報名。網上報名時間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網上報名填寫報考信息時注意事項
1、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2.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初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調劑辦法、計劃余額等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3、考生應按照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4、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5、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6、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7、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8、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我校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考試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項,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四)網上確認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工作人員,根據核驗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等,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3、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六、考試
(一)初試
1、初試時間
12月23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論
12月23日下午 14:00-17:00 外國語
12月24日上午 8:30-11:30 業務課一
12月24日下午 14:00-17:00 業務課二
2、初試地點
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辦確定的初試地點考試。
3、初試科目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各門課程考試均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初試科目詳見我校研究生處網站。
(二)復試
我校將結合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計劃和報考生源情況,原則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進行差額復試,復試時間及要求見我校研究生處網站。
復試內容主要包括外語、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和能力,對考生的學科背景、專業素質、外語口語水平、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全面考試。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根據教育部和教育廳有關文件規定,研究生資格審查在復試中進行,我校將在復試前對考生的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認證報告、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未進行資格審查或審查不符合規定的考生,不予復試。
對弄虛作假者,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同等學力考生須加試兩門本學科主干課程作為是否錄取的依據之一,加試方式為筆試,兩門加試課程中有任何一門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七、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參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和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八、收費標準及獎助體系
(一)收費標準
參照有關文件精神,收費標準為學制年限內每生每學年為8000元。
(二)獎助體系
1、國家獎學金
每年依據省主管部門下達指標進行評審推薦,碩士研究生每生20000元。
2、國家助學金
全日制研究生每學年均可獲得6000元/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研究生除外)。
3、學業獎學金
三年基本學習年限內分三次評定,每學年評審一次,設四個等級,一等獎學金10000元/人,二等獎學金8000元/人,三等獎學金6000元/人,四等獎學金4000元/人,
4、“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學校根據需要設立助教、助管、助研、輔導員助理等崗位,并根據助教、助管、助研和輔導員助理崗位性質的不同給予100-500元/月的崗位津貼。
5、企業冠名獎學金
部分領域設置企業冠名獎學金,根據學生表現情況,給予2000-10000元/年的獎勵。
6、高水平論文TOP5獎學金
學校設立“高水平論文TOP5獎勵計劃”,獎勵研究生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每年評選5篇,每篇獎金10000元。
九、其他
單位代碼:10879
通訊地址:安徽鳳陽東華路9號安徽科技學院東區中辦公樓215室
郵編:233100
學校網址:http://www.ahstu.edu.cn/
研究生處網址:http://www.ahstu.edu.cn/yjs/
聯系人:馬老師 0550-6732795。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