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考研的政治大綱新鮮出爐,今天,考研政治名師團隊將帶你找到應對2011年考研的方法和策略。在詳細審閱了大綱之后,我們會發現,相比較前一年的政治大綱,它的變化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說是歷年考綱當中變化最小的一年。考綱較小的變化也為我們的復習和備考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暑期的學習已經讓我們初步熟悉了教材,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新考綱的要求,進一步夯實基礎,并在打好的基礎上做大量的習題,強化應用,直到最后的備考沖刺。
這次新考綱的變化不大,大多局限于文字的調整。哲學部分,將“真理與謬誤的對立與統一”改為“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成功與失敗開始單獨成為一個知識點。這一改動,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可以注意。在第三部分史綱,今年增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這一考點。在當前中國大陸和臺灣越來越融合的趨勢下,新增這一考點,其重要性自然不可忽視。在法律基礎部分,新增“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觀念“這一考點,并置于“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之首。雖然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中,這一部分并沒有命題,但是毫無疑問它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考生們不能忽視。新考綱的幾處大的變化我們已經講述完畢,其他的修改都是文字表述方面的,對我們的學習影響很小,也就不必要在這里列舉了。
好了,我們正式進入到了考綱后的復習時代,通過暑假的學習,相信考生們已經對考研政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從感性上了解了各門學科的知識框架,原來完全陌生的知識,這時候也開始有了一些熟悉之感。在考綱發布之后,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講原有的基礎夯實、打牢。現在,同學們對于每個知識點的理解還很不到位,之前的學習中也還沒有經過大量習題的訓練,這就為我們以后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在九月份和十月份的學習之中,各位考生首先要抓住大綱,熟讀教材。根據大綱,分清知識點的主次,劃清重點;對于重要的知識點,要吃準,吃透。要注重對于知識的深化理解。在在復習的過程中,也要主動提煉要點和精華,進行重點理解和記憶。在學習中,一定要踏實,寧可多花時間和精力,也要把知識點在自己心里留下不下抹去記憶才行。
在對原理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掌握之后。就應該開始做大量的習題,以便于鞏固知識、深化理解、發現缺失。在做題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考試的模式去進行,即不看答案,做完后再對照答案進行檢查。 對那些沒有作對的題目,一定要拿教材進行針對性的復習,直到找出癥結所在為止。就做題的性質而言:一定要明確,做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通過做題,去充實、深化對原理的理解。因為原理是重要的、根本的、有限的,題目是枝節的、具體的、無窮無盡的。所以,對原理舍不得下工夫,對做題卻情有獨鐘、依依不舍,這種學習模式是粗放型的,很不經濟;而以為通過鋪天蓋地式的做題,就能達到將考題網羅其中的目的,則更是荒謬的幻想。 就做題的數量而言: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選一兩本比較好的題集,認真做,反復做,做細,做透。考生們之間還可以采取互通有無的方式,交換各自的題集來做,既節省費用,學習效率還高。
十月份之后,在對知識點有了比較好的掌握的基礎上,就可以開始跨章節復習與聯想;和跨學科的復習與歸納了,為進入沖刺階段的學習做準備。要自己提煉每一部分的結構,并進行跨學科的復習歸納,如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近現代進行綜合學習,厘清知識脈絡。將哲學原理應用于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等等。這一階段還要下大力氣研究歷年真題。真題是考研內容中最核心的部分。雖然以前已經考過的內容不會再原封不動的出現,但是考過的知識點卻會反復出現,怎么運用這些知識點,內涵和聯系是什么。這些都是可以從真題當中挖掘和體會到的。
真題之外就是專項練習,有些章節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章節我們可以很順利的過去,對于很難的章節,比如說哲學部分當中很多同學覺得很困難,不能理解。我們怎么才能理解呢?看專項練習,通過看題,更好的理解這部分章節的內容。
十一月份之后,我們就可以進入沖刺階段的學習了。這時候要理解或背誦核心考點,掌握絕大部分綜合考點實際分析,結合時事分析本質問題。這時候的學習主要在于查缺補漏,以回憶為主。另外還要,通讀全書,看看還有什么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這段時間還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主觀題的做題方法。這個時間會有一些名師的沖刺作輔導,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對熱點和難點的理解,他們的經驗比較豐富,所以,要認真的聽完課程,把握熱點問題,如果有精力的話可能自己整理一下熱點問題,這一時期的事情比較雜,對于主觀題不同的科目對于答題的方式也有不同, 在沖刺階段的名師課堂上,老師都會針對不同的部分進行整和解答。這段時間的習題基本上以模擬題為主,從整體上把握考研政治。
在1月份,即最后的模考和點睛階段,則要進行模考,熟悉考卷,對一些核心考點重點記憶,還要掌握并活學活用答題技巧,對于客觀題應著重于抓題干中的關鍵詞;主觀題則應側重于五個學科的跨學科、應用性、時代性等特點結合三論來答題。先結合實際分析,找到其原理,并對原理分析判斷,找出其發展及演變規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