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部署,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學科專業優勢,著力打造高品質思政課程、高層次學科平臺、高水平師資隊伍、高素質專業人才,努力建好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整合力量、優化布局,建設高品質思政課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大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和“大思政課”建設。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匯聚全校6個學部12個學院共180名思政課和專業課教師,在全面系統講授課程內容基礎上,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和需求,開展針對性、分眾式教學,努力在講深講透講活上下功夫,共同打造名師領銜、學理深刻、堂堂精彩、學生喜愛的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歷史學院推出“四史”課程模塊;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為主體,聚焦“兩個結合”、中國精神等主題,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精神導引”“偉大抗疫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等課程,不斷完善思政選修課程體系。連續六年承辦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吸引全國31個省(區、市)700余所高校參加,形成1615部獲獎優秀作品資源庫,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品牌;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踐行”微視頻大賽、“觀世界·論中國”大學生論壇、紅色資源尋訪大賽、“奮斗新時代”主題微視頻大賽等專題實踐活動,推動構建多樣立體的“社會大課”體系。推出多門本科生思政慕課,并出版配套學習輔導書,累計選課超160萬人次;與光明網聯合推出50集“光明理論慕課”;精心制作推出10余期網絡思政類對話節目“馬上見”,總瀏覽量超520萬人次。
立足優勢、強化協同,搭建高層次學科平臺。立足馬克思主義學院傳統優勢,整合學科力量,布局研究方向,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等具有深厚積淀和特色優勢的學科方向,開展重點科研攻關;成立中共黨史黨建系、新增中國共產黨歷史本科專業,布局“中國共產黨歷史與黨的建設”新學科方向,并明確其所依托的二級學科、本科專業、實體機構、師資力量和科研平臺。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科群建設,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等二級學科的協同創新。以18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高層次科研項目,以及自主組織實施的27項“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研究工程”為牽引,聚焦經典、前沿、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有組織科研;研究推出《馬克思主義大辭典(中英文版)》《21世紀以來國外文化發展文獻選編》《文化強國的關鍵要素及其建設研究》和《文化何以自信》(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羅馬尼亞文版)等成果,組織出版“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研究”系列叢書。連續三年舉辦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社會主義”國際論壇,每年舉辦20余場馬克思主義學科相關學術會議,不斷擴大學科影響力。
創新機制、拓寬渠道,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按照“校內深挖潛力、校外廣泛拓展”的思路,著力引進、選拔和穩定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師資。開辟教師選留評聘“綠色通道”,完善體現學科特點、適應思政課建設的考核評價體系,大力支持教師參與各級各類教學科研和人才項目,擴充優化專職師資隊伍。近年來,通過校內優秀管理干部、輔導員、相關學科教師轉任思政課教師等方式新增思政課教師11人,聘請“形勢與政策”課骨干教師20人,設立思政課特聘教授崗位,邀請黨政干部、勞動模范等擔任兼職思政課教師,努力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召開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才工作會議,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才工作小組,研究制定符合學院發展的人才工作規劃。支持青年教師成長,通過組建青年學術科研團隊、出臺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傳幫帶”管理辦法和“傳幫帶”導師考核辦法、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備賽活動、舉辦青年學術沙龍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為學院發展建好人才“蓄水池”。
精心組織、多方發力,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堅持黨建引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開展“凝聚精氣神 建好雙一流”“鑄魂育人 風清氣正”“黨旗增輝”“亮身份、樹形象、當先鋒”等主題活動,評選“馬院榜樣”,建立師生黨支部結對制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和帶動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全員行動,建立教師擔任本科生“燭光導師”全覆蓋、“教授指導日”等長效機制,由教師擔任青年講師團、“青馬工程”、理論研究會、讀書會等指導教師,共同打造“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日常思政”育人格局。堅持理論滋養,組織開展“經典著作”“師生共話信仰”“四史”等讀書會,舉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暨相關學科全國博士生論壇”,組建博士生宣講團,幫助學生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堅持實踐磨礪,精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塊,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務”“思想政治工作實務”“新媒體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等實踐教學課,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碩、博士研究生全部擔任本科思政課助教,與校內外單位共建20余個實踐教學基地,引導學生在新時代祖國大地上真切感悟真理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學生實踐參與率達10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