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把卓越工程師培養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好協同聯動、產業對接、改革試點、平臺建設、要素保障,著力培養一批卓越工程師人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抓統籌聯動,匯聚多方協同育人合力。一是部省合力推進。將卓越工程師培育專項行動納入教育部與山東省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提出聚焦關鍵技術領域,大力培養與產業緊密對接的高水平工程人才,優化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匹配度,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二是部門聯合推動。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九部門研究制定《山東省卓越工程師培育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聯合召開全省科產教協同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推進會議,明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總體任務,配套出臺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和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指導方案,提出5年內校企聯合培養300名工程博士和1500名工程碩士,建設10家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省委科技委員會等聯合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協同機制,將卓越工程師培養作為重點推動工作任務,定期會商協同事項并推動落實。三是四方協同發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建引領作用,匯聚育人合力。2023年以來省教育廳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高校與企業基層黨組織開展“四方聯動”主題黨日活動,聚焦“黨建引領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引導高校與企業深度對話、協同育人。
抓產業急需,提升支撐服務發展能力。一是強化急需人才培養。開展山東省“十強產業”人才需求分析大調研,實地走訪27家“十強產業”頭部企業,座談200余人次,發放調查問卷1500余份,綜合就業、產業發展等數據,形成《學位授權布局與研究生教育服務“十強產業”發展:現狀、需求與對策調研報告》,梳理出“十強產業”對應的83個急需學科專業領域及357個學位授予學科專業,發布《山東省“十強產業”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2023年)》,推動高校對標產業急需,分學科、分層次、分區域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增強服務支撐能力。二是助推產學研精準對接。2023年以來,省教育廳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圍繞山東11條標志性產業鏈,開展7場次產業鏈產學研精準對接和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活動,發布近500項高校創新成果,展覽展示企業、高校院所創新技術及產品,企業與高校院所意向合作金額超4.7億元,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成果轉化。三是指導校企雙向賦能。印發《山東省高等學校“百校萬企萬師雙進”行動方案》,充分發揮高校和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作用,指導20所試點高校與1124家企業開展科技合作,推動校企共建科研創新平臺、協同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十項重點任務落地實施,實現校企人才、資源等雙向奔赴,推動高校融入新發展格局,賦能山東建設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抓改革試點,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一是高標準確定試點單位。2022年以來,圍繞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物育種等重點領域,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等九部門啟動實施兩批次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推動16所高校和54家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人才。二是抓實工學交替培養模式。配備校企雙導師或導師組,采用課程學習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實踐環節強化項目支撐,包括試點單位聯合承擔的重大工程技術項目、科研攻關項目、企業自主立項項目等,校企根據項目需求共同確定培養任務,確保學生專業實踐與生產一線研發任務緊密結合。三是推動評價體系改革。試點單位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修訂評價標準,實施多元化培養質量評價,不以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及申請學位的前提條件,畢業設計或學位論文成果形式可以是工程新技術研究、重大工程設計、新產品或新裝置研制等,突出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專業實踐成果質量的考察。
抓平臺建設,推進優質資源聚集聚合。一是推動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融入山東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在魯辦學優勢,針對性出臺支持政策,將有關分設機構納入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布局。如,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和青島基地牽頭,聯合15家企業、科研院所,建設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山東工程師技術中心,碩博士培養規模達到3000余人。二是啟動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布局。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立足山東產業發展,布局建設10家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探索理事會、項目制、資金池運行機制,進一步打破學科、學院等壁壘,創新工程人才培養組織模式,搭建“全鏈條設計、全要素配置、全過程培養”的校企聯合培養實體平臺,推動工程碩博士培養體系重構和流程再造,著力構建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選題、共享成果和師資互通、課程打通、平臺融通、政策暢通的“四共”“四通”研究生培養機制。三是釋放各類平臺載體活力。緊密對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指導高校主動服務“十強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需求,建設山東海洋、現代農業、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4個高等教育共同體,分產業鏈、分區域組建15個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77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認定310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突破部門界限,有效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
抓基礎保障,筑牢卓越工程師培養根基。一是優化招生計劃投放。2024年將近60%的碩士和40%的博士新增招生計劃投放到工科門類,進一步擴大工程人才培養規模,目前山東省工科在校研究生占比居各門類首位。實施省級科教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專項計劃,累計安排招生計劃近6000個,推動20余所高校與70余家企業、院所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著力提高人才工程實踐能力。二是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建設10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實踐基地、18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立項5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69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和專業學位教學案例庫,進一步夯實工程人才培養基礎。三是增強卓越工程師培養能力。舉辦山東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論壇,邀請來自清華大學等高校的高水平專家圍繞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進行專題輔導,試點單位開展相關經驗交流。遴選首批53名山東省行業產業導師,組織綜合性導師培訓、新聘導師夏令營、優秀導師工作坊等交流活動,舉辦卓越工程師培養行業產業導師對話會、新材料行業產業導師對話會,累計培訓1000余人次,凝聚校企雙導師卓越工程師培養共識,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保駕護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