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為“遼寧省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歷經馬列主義教研室、社科系、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等70多年發展歷程,是遼寧省內較早設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人才培養的高校。2006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12月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年5月已順利通過教育部學位點評估。自學位點設立以來,學院嚴抓過程培養,注重人才質量,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與教學、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遼寧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二、學科介紹
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一級學科,屬法學門類,下設四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本學科招生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代碼:0305)一級學科招生,入學后根據導師雙向選擇確定二級學科研究方向。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包括:
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國家治理關系研究
0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1中國式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關系研究
0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當代國家治理問題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
01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研究
02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與社會思潮問題研究
(4)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01中國共產黨探索現代化道路發展歷程與歷史經驗研究
02中國共產黨歷史觀、歷史經驗問題研究
三、導師介紹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4人;高級職稱比例為73.5%,其中,教授12人,占比24.5%,博士學位教師比例75%以上,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學院擁有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遼寧省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2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沈陽市優秀專家1人;教育部2014年度思政課年度影響力人物1人;教育部2015年度思政課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1人;遼寧省教學名師4人;遼寧省興遼計劃教學名師1人、遼寧省優秀教師2人;沈陽市勞動模范2人;遼寧省高校思政課學科帶頭人3人;遼寧省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擇優資助計劃2人;校教學名師6人。
學院還聘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名專家曲建武教授為特聘教授,并積極與國內多所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交流合作。
四、教學科研
學院以高質量科研為抓手,不斷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目前,已累計獲批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項目10項,連續4屆獲評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遼寧省本科一流課程6門。
支撐學科建設的科研平臺有:遼寧省新型智庫項目——遼寧省“四史”教育研究中心、遼寧省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沈陽市“四史”教育研究基地、沈陽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個高水平科研平臺。經過多年發展,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了有眾多相關人文社科重點學科相融合的、有多個學術與實踐平臺支撐的學科,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人才培養
近年來,學院秉持“立德樹人、傳承文化”的院訓,探索研究生培養模式,著力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建立讀書答辯制度、嚴格培養過程管理、開展實踐教學的“四位一體”模式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實施“導師組制度”,加強導師和學科組對學生學術活動的指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加強培養過程監控:從導師指導、學科組研討到畢業論文質量審核等環節嚴格過程管理,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學院每年邀請國內多位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資助在校優秀研究生參加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拓寬研究生學術視野。
六、培養特色
學習獲得感強。學院基礎設施完備,學習環境優質。學院設有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會議室、教研室、教授辦公室、導師工作室及研究生專屬讀書教室。
組建二級學科導師團,提升學生獲得感。堅持導師負責制,以二級學科為單位,組建導師團隊,開展讀書分享、小組匯報、學術演講等活動,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搭建師生共同交流的平臺。
突出學科特色,開展實踐活動。發揮學科優勢,有針對性地利用學校資源開展黨史宣講等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專業素養,豐富業余生活。
就業前景光明。就業去向多從事黨政機關、高等教育單位、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宣傳教育、政策研究工作,以及在學校科研單位從事黨務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畢業生多人考取蘭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聯系我們
聯系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室
聯系人:趙老師
聯系電話:024-81174942
郵箱:20150011@sau.edu.cn
學校通訊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南大街37號
郵 編:110136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