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理論專業介紹
1.專業概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理論專業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法學理論(國家與法權理論)學科點。本專業在科研方面,連續承擔了多項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點課題,完成了國家教育部、司法部、中宣部多項研究項目。1979年本專業被評為碩士點,1986年被評為博士點,200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多年來本專業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們中許多已經成為我國法理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本專業下設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中國法理學”網站(http://www.jus.cn)。
目前本專業共有在崗教授7人,返聘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3人;在崗16名教員中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員13人。
本專業博士生導師為:朱景文、張志銘、朱力宇、范愉、史彤彪、馮玉軍、馬小紅、孫國華、呂世倫。
2.主要研究方向
本專業共設5個研究方向:
(1)馬克思主義法理學、
(2)法制改革研究
(3)比較法-法社會學
(4)立法學
(5)西方法理學
(6)比較法與外國法
3.研究內容
(1)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研究方向是本學科點的基礎。本學科點長期以來以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為特色,近年來把“馬克思主義法理學與當代”確定為這個研究方向的總題目,具體包括當代中國、當代世界和當代思潮研究。
第一,當代中國,即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及和諧社會建設所提出的法理學問題;
第二,當代世界,即研究全球化、國際人權、知識經濟等一系列當代世界所提出的法理學問題;
第三,當代思潮,即研究當代各種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包括現代西方法學、后現代法學、社會民主主義法學所提出的問題。
(2)法制改革研究:本研究方向注重對中國法制改革的現實問題研究,注重法律與發展的實證研究。主要包括對中國當前司法改革的對策研究和對中國法制發展的整體研究。本研究方向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對中國法律改革的深度分析,中國立法、司法等各方面的改革正在進行中,許多問題正在摸索,本方向的主要帶頭人與我國法律改革的實務部門有較長期的接觸,許多經驗和教訓有待于進一步觀察、比較和分析,尋找一條中國法律與發展的道路。
(3)比較法-法社會學。本研究方向包括比較法學和法社會學的一般理論和實證研究。近年來在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的比較法社會學研究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僅關注理論,關注法理學和部門法學的結合,更加注重基層解決糾紛的實踐。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問題是在充分了解西方理論,發展中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中國經驗,特別是要學會進行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本方向的學科帶頭人近年來已經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4)立法學。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立法的基本理論研究,立法的比較研究,中國立法的實踐研究。近年來本研究方向既關注中央一級的立法情況,又積極投入地方立法的研究中。對國內法人權立法與實踐的研究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5)西方理哲學。本方向研究現代西方各主要法學流派的特征和發展,特別重視現代西方法哲學最新的理論動向,注重現實理論的歷史源流,重視制度與思想的聯系,重視中西方法律理論的比較研究。本研究方向既關注通史和一般理論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學派研究如自由主義法學、后現代法學、女權主義法學、批判法學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6)比較法與外國法。本方向使用國際通用語言由中外教師開展“雙語、雙法”教學,對當代外國法律制度和法律運用的狀態進行比較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國際交往中涉及到的民商事法律、國際人權法律、國際秩序法律等,培養能夠在國際舞臺中使用外語維護中國國家法律利益的高端復合型法律人才。本研究方向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中國法律基礎知識,極高的英文表達能力。
4.專業培養目標
法學理論專業培養以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為指導,具有廣闊的哲學、社會科學和法學理論基礎,特別是法理學專業功底(包括法哲學、法社會學、法實證論、比較法學等),符合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需要的、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
5.本專業師資力量
人大法理學一直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扎實的基本理論著稱。現代西方法哲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也是全國最早開設課程的學校之一。在這些領域都有國內數一數二的學術帶頭人。近年來在法律與全球化研究和后現代法學研究中也取得了全國公認領先的成就。老一代的著名法學家孫國華教授是全國法理學界公認的權威,現在仍擔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的第一顧問,呂世倫與谷春德教授是我國老一代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權威,培養了該領域大批中青年教學和科研的骨干。朱景文教授現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和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有多年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研究和學習的經歷,已經成為該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張志銘教授曾任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理室主任,是我國中青年一代法理學的學術帶頭人,在法律解釋和司法改革研究方面多有成果。朱力宇教授在法國作訪問學者兩年,在歐洲人權法研究和立法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果。范愉教授是日本名古屋大學法學博士,在法社會學和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研究方面處于國內的領先地位。馬小紅教授是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副會長,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方面很有建樹。史彤彪教授任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副會長,在西方法律思想史和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方面頗有研究。馮玉軍教授是本學科年輕一代的佼佼者,在法律經濟學、法與宗教等研究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6.對外學術交流
本專業與國際法理學界有著廣泛的聯系,6名中青年學者在國外有1年以上的學習和研究經歷,2人獲得國外法學博士,1人國外博士后,2人獲得國外法學碩士學位,承擔了美國富布賴特項目、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中美法學教育交流項目、亞洲開發銀行項目、福特基金會項目等多項國際合作研究。
本專業舉辦過多次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國際會議,比如“法律和全球化——實踐背后的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10),“后現代法學和中國法制現代化國際學術會議”(2003.10),“馬克思主義法學與當代研討會”(2004.5),“中國法制發展報告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12),“法律和發展的中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5)。“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學術研討會”(2010.4)。本學科2004年開創“法理學論壇”,曾多次聘請國際、國內著名的法理學家到論壇講座。
本專業教師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密尼蘇達大學和比利時歐洲法學理論研究院用英文講授中國法課程。本專業的教師多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包括國際社會哲學和法律哲學年會,亞洲法哲學年會,中國-歐盟人權對話會議,歐洲中國法研討會,并在大會上作主題演講;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巴黎一大,日本東京大學、名古屋大學、立命館大學等著名高校演講。曾聘請國外著名學者到人民大學講授法理學和比較法課程。
7.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
本科生課程:
(1)法理學
(2)西方法律思想史
(3)中國法律思想史
碩士研究生課程
(1)法理學專題
(2)馬克思主義法學經典著作選讀
(3)現代西方法哲學
(4)西方法學經典著作選讀
(5)比較法總論
(6)法社會學
(7)法經濟學
(8)立法學
(9)司法制度概論
(10)法理學方法論
(11)比較法與外國法總論
(12)比較法與外國法分論
博士研究生課程
(1)法理學專題講座
(2)法理學經典著作講座
(3)法學方法論
8.畢業生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有廣博的基礎理論知識,因此具有廣闊的就業面,包括法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人大、政府等部門,公檢法司等國家司法機關,新聞、出版和宣傳部門,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