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為主的農村,在一塊塊平整好的田地里,種的不是莊稼,卻比莊稼更值錢,這種的是什么?一個農村出來的研究生,放棄城市發展機會,卻甘愿返鄉當農民,這原因何在?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找到了這片土地的主人——陽新縣茂盛林木苗圃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吳遠卿。人口學研究生瞄準苗圃行業
見到吳遠卿,是在他的苗圃基地上,只見他頭戴草帽、褲腳挽起、瘦黑的身子,彎蹲在田地上正忙著除草——這種地道農民式的打扮,讓人很難把他與法學專業的大學生、貴州大學[微博]人口學的研究生聯系到一塊。“沒有辦法,村里太窮,青壯勞力都外出務工去了,很難找做事的人。”吳遠卿說,請人每天要支付120元的工資,空閑之余,只得自己干活。他下地干活并不多,過幾天又要出去學習,這里主要是他父母負責,經營兩個樹木品種:杉樹、樟樹。
見到記者驚訝的表情,吳遠卿解釋道,為學習苗圃技術,今年正月初六,他只身一人前往貴州一個公司從事行政管理工作。雖然主管行政,但找這份工作主要是為了自己創業打下更牢固的基礎,希望能早點學成歸來后,好好地打理苗圃。
吳遠卿說,明年3月份,為期一年打工學習結束后,他將苗圃基地周邊田地全部租賃起來,擴大苗圃種植規模,吸收更多外出務工青年,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同時,也將更好地為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在當地一家農戶找了幾個凳子,吳遠卿聊起了他創業的初衷。從小立志回鄉改變貧困面貌
伍株村位于白沙鎮十八折山腳下,是白沙鎮素有人口優勢,卻無資源和經濟優勢的貧困大村。1987年11月,吳遠卿就出生在這“村窮民更窮”的地方。
吳遠卿的父親雖在鎮政府上班,但微薄的工資,也僅僅能維持一家人生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稍微有空,就幫著母親做家務、干農活。后來哥哥姐姐上學后,他又經常跑到企業做臨時工,只為了多掙幾塊錢,補貼著一家5口人的生活。
受家庭影響,吳遠卿從小就格外懂得父母的艱辛。于是,只要父母回來,他就會主動端上一杯茶水,或是捶捶背,或是講課本里的故事,想方設法帶給他們快樂,驅走他們的勞累。同時,從小學到研究生畢業,他都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從不讓家人操半分心。“那時候有一個想法,看到父母的艱辛和家鄉的貧困,就想長大后留在家鄉,照顧家人。”講到童年往事,吳遠卿告訴我們:“所以,我總是拼命學習,努力做一個對別人有影響和讓別人欽佩的人!”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甘愿放棄“白領”當農民。
2013年6月,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吳遠卿,放棄在大城市發展機會,毅然返回家鄉準備創業。“作為村里唯一的研究生,原是村里的榜樣、驕傲,如今回來創業,要面對很多異樣的眼神,心里壓力特別大。”說起當初回來創業的壓力,吳遠卿至今心有余悸,他解釋說:“農村人講究的事實說話,很實在,讓我有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隔行如隔山。吳遠卿對于苗圃行業還是屬于“外行”。因此,籌備資金、選擇項目、制定規劃等,他都不敢馬虎,不敢忽略每一個細節。尤其是為找一個好創業項目,他多次詢問導師、同學、親戚朋友,很多時候半夜三更還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最后,綜合多方意見,他決定承包家鄉拋荒的田地,從事苗圃種植,目前已經投資了近20萬元。“我是很看好苗圃這個項目的。這樣,既可把家鄉拋荒田地利用起來,增加當地群眾收入,又可為生態陽新建設加加油。不過,沒有經驗和技術,為降低創業風險,我只能選擇20畝作實驗,邊做邊學。”談起自己挑選的創業項目,他信心十足。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