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抽檢5%,重點抽檢比例提高至10%”“問題論文較多或將撤銷學位授權”……日前,上海出臺的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可謂相當嚴格。有關專家認為,在“盲審”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抽檢”流程,有望給研究生培養套上“緊箍咒”,剎住論文寫作、評審中的“不正之風”。
“盲審”+“抽檢”,嚴把“論文關”
偷梁換柱、造假抄襲、槍手代寫……面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出現的一些問題,今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規定每年對研究生論文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檢”。
在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基礎上,上海日前出臺了相應的地方實施辦法。上海市學位辦主任束金龍介紹,抽檢方式采用一般抽檢和重點抽檢相結合,一般抽檢采用隨機方式,比例為5%左右。而重點抽檢則將比例提高到10%。對“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點,將責令限期整改直至撤銷學位授權。
有關專家認為,由于抽檢范圍原則上為上一學年度授予的碩士學位論文,此舉加強了對研究生論文的事后監控和跟蹤,也有助于更好地擠壓評審環節中的“水分”。
據悉,在抽檢辦法公布之前,上海已有對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雙向盲審”制度。“盲審制度中,難免會發生有的高校或學院‘放水’的情形,如今多了抽檢這一道關,能讓高校和導師們繃緊嚴控研究生培養質量這根弦。”上海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相關辦法中,特別強調了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數據、結果和專家評議意見等,必須以適當方式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并將建立上海市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做到評審有據可查,造假抄襲等行為無處遁形。
抽檢不合格,“挨板子”的不再只有學生
記者查閱《上海市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發現,在抽檢方式、結果反饋和紀律要求等多條規定下,頻繁出現了“論文導師”“學位點”“學位授予單位”等關鍵詞。有關專家認為,這說明論文抽檢合格與否,不再只是學生的責任,而是進一步明確了導師、學校對研究生培養的責任。
“如果論文抽檢存在問題,對高校及學科點的聲譽會有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到高校的學科排名,輕則降級,重則撤銷學位授權,最終沖擊的是生源質量和辦學基礎。”上海大學前副校長葉志明說。
“從‘老板’回歸‘導師’,這不僅是一種稱呼的轉變。嚴格的論文抽檢制度,對我們自己、導師和學校都是一種鞭策。”復旦大學[微博]信息科學系研究生張志軍說,“而且我們能真正學到東西,并在論文中體現出來。”
明確導師對研究生培養的責任,是治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必由之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長熊丙奇[微博]說,論文是“學有所成”的重要標桿,論文的質量折射了一所學校對人才培養的態度。要真正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需確定科學而明確的培養定位,避免論文評審“一刀切”或“異化”。
當然,要保證方案初衷的落實,還有進一步規范的空間。上海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生音石議(化名)說,抽檢要公平化,“普通導師的學生論文和‘大腕’教授的,都要抽;不論是重點院校的重點專業,還是普通學校普通專業,也應當抽檢機率相當。”
政策信號:研究生培養不能“嚴進寬出”
“學位論文集中體現了研究生的學術成果和創新素養。從端正學風和教學風氣、懲罰學術不端等層面來說,抽檢制度安排可謂正當其時。”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張民選說,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規范,是打破研究生培養“嚴進寬出”的積極信號。
專家認為,改革的切入點和覆蓋面應當更寬。“目前國內的研究生培養,在招生環節是學校負責筆試和面試;培養環節經常是學校的發表論文硬指標代替導師負責;論文答辯環節的制度設計,也給學院或導師‘放水’制造了可能。”張民選說。
學術精神的培養、誠信人格的養成,是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張民選、熊丙奇等專家均指出,如果大學教育、學術管理,不能回歸到教育和學術本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不能與時俱進,導師不能為學生的培養內容、培養質量真正負責,再嚴密的論文查檢制度也很難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