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大學生就業季。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600萬人,此后畢業生數量逐年增長。去年,全國高校應屆生共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今年再增28萬人,達到727萬。近日,教育部傳出信息,2015屆畢業生總數將超過2014年。
對上海地區的2015屆高校畢業生來說,究竟“年景”如何?
高校:“并未感受到太大壓力”
“從招聘會‘招商’情況來看,今年用人單位需求量不小,學校似乎并沒有感受到很大的就業壓力,”華東師范大學學生發展聯合中心主任施家倉老師介紹。據了解,剛剛舉行的校園招聘會,來設攤的用人單位從往年的800余家增至1200多家,提供的崗位數也基本同比增長。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多所高校。在上海大學,綜合校園招聘場地僅能容納500家,今年報名進場的有600多家,校方只能暫時“勸退”100多家企業,安排其在此后的專場招聘會中亮相。
往年企業的校園宣講會往往10月才進場,今年9月,多所高校已“迫于”企業強烈要求,提早“開門”。據統計,自9月以來,已有286家各類用人單位在同濟大學學生就業信息網上預約舉辦專場宣講會,招聘需求面向該校各學歷層次和各學科門類。截至10月30日,已有188場校園宣講會接連登場;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有超過300家用人單位在同濟大學進行專場宣講,近千家用人單位在同濟校園現場開展各類招聘活動。
上周啟動的上海地區首場大型外企綜合招聘會主辦方表示,今年報名大大超出意料,最終參會企業240家,遠遠超過去年的參會企業數135家。由于企業報名火爆,主辦方特地增加“楊浦場”,將于11月25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
行業:依然冷暖有別
招聘會上用人單位踴躍,行業發展態勢如何呢?
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鳳有此前曾指出,2015年就業需求在結構性方面有變化,民營中小企業、二三線城市需求明顯上升。
在同濟大學招聘會現場,記者發現前來招聘的這些用人單位行業分布廣泛,以建工、地產、制造、交通、信息技術等行業為主,覆蓋面廣,涉及理、工、醫、文、法、經濟、教育及管理等各類學科門類。
“招聘會熱鬧,但并非所有行業都需求增長,”上海大學招生和畢業生就業辦公室副主任傅新華指出今年兩大特點:其一,從來校招聘的企業構成來看,化工行業今年崗位需求就有所下降,這可能與上海經濟發展大環境對化工行業的調整有一定聯系;其二,相較理工科專業,文科專業畢業生合適的崗位數較去年并沒有明顯增加。
“今年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國企崛起。”華師大施家倉老師指出,高校間交流發現,今年從用人單位“所有制”結構來判斷,國有企業崗位增加明顯,且并不集中于傳統制造業、能源領域。華為、中興等電子IT類增勢明顯。相較之下,外企的上升曲線平緩了些。
學生:尋找更多機會
“今年還有一個變化,學生對就業更加積極。”一位高校就業指導負責人坦言,過去一些來自偏遠地區的用人單位,或一些小型的民營企業,所召開的宣講會人不多。而這幾周,類似宣講會學生踴躍參加,希望多了解企業需求,把握更多機會。
“一直聽到‘形勢緊張’、‘找工作難’,很早就開始焦慮。”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小孫說,為保險起見,她甚至放棄學歷優勢,向幾家不限是否應屆、不限學歷、不限專業的企業投了簡歷。
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小沈說,“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對于找工作,我很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心理準備。不管大形勢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都會保持理性。”
“畢業生應聘,一定要對自我、對用人單位、對市場行情有正確的認知和判斷。”同濟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徐迅說,這些同學之所以焦慮,還是因為對自我和企業認知不足。他建言,對就業情況,盲目樂觀或焦慮都不適宜,關鍵是找準自己的定位,以長遠眼光看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