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在京聯合召開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從2015年招生起,7年制臨床醫學碩士教育將全面調整為“5+3”一體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據了解,醫教協同是一名醫學生成為合格醫生的必經之路,但近年來我國醫學人才總體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等矛盾日益顯現,醫院招收人才“重學歷、輕能力”的導向帶來很大影響,醫學生培養與市場脫節問題突顯。醫學本科剛畢業后的3年,本應是鞏固理論知識、強化臨床技能的最佳時期,之后才去讀研、讀博。但現在很多學生為追求高職稱、快晉升,本科畢業后接著就讀研、讀博,學歷是上去了,但臨床技能卻荒廢了。一名正就讀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小孫就向記者坦言:“課堂上學到的病理知識和實踐中碰到的病例相差很多,很難快速做出判斷,有時候很鬧心。”
針對醫學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日前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明確將構建以“5+3”為主體(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此次推進會上透露,從2015年招生起,7年制臨床醫學教育將全面調整為“5+3”一體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說,現行的7年學制臨床醫學碩士教育將退出歷史舞臺,醫學生在完成5年相關課程學習并考核合格后,可免試進入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階段,納入培養單位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和管理。而新招收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也是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他們具有雙重身份。這些規范化培訓按內科、外科、全科、兒科、精神科等不同專業方向進行,歷時3年。
北京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常務副主任柯楊表示:“過去醫學生畢業缺乏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制約了醫學人才的規范化培養。現在全面實行‘5+3’培養模式,雖然只是過程改變,但是最終能使培養的醫學生‘用得上’、‘留得住’,實現高標準、高質量。”她認為,此種模式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訓練,體現了醫教相長、學以致用,著重醫學生畢業后的教育培養,使我國的醫學生畢業教育經歷了從自由成長到規范化培養、從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到專業學位教育、從缺乏準入機制到逐漸由執業資格和階段性認證,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重大醫教協同制度創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