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的邊框區域內。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2014年11月19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會的賀詞中指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完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李克強總理20日下午在杭州會見出席大會的中外代表并同他們座談,他表示,互聯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中國接入互聯網20年來,已發展成為世界互聯網大國,不僅培育起一個巨大市場,也催生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上千萬就業崗位,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大學生因此實現了事業夢、人生夢。
目前,全世界網民數量達到了30億人,普及率達到40%,全球范圍內實現了網絡互聯、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聯網,就接入了人類這個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極大地拉近了距離。網絡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網絡大市場;一個短小的視頻通過全世界網民的點擊,可以一夜之間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寵兒;提供高速的移動通信和無線寬帶服務,幾乎已是各國旅游“設施”的標配。
當然,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犯罪等,甚至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戰,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這取決于“命運共同體”如何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從這樣的視野來看,已走過20年歲月的中國互聯網,站在了大有可為的新起點上。
材料2
中國互聯網從1994年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實現了20年的高速發展,不僅在技術層面一再突破,而且帶來了新的思維理念,有人把它概括為“互聯網思維”。對何謂“互聯網思維”目前還沒有定論。然而,打破思維定勢、主動革新自我是互聯網思維不變的主題,意味著“便捷、互動、用戶至上”等理念。這些理念讓人們不斷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變化與變革。
如果把沃爾瑪等傳統龍頭企業比作大象,那么互聯網上的小商戶只能叫螞蟻。數百萬只螞蟻聚合起來,吃掉大象并非沒有可能。試想,如果沒有互聯網,任何一家傳統商業企業要想把數百萬個商家和近億客戶裝進來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更有利于“螞蟻”生存,“大象”要徹底擺脫危機,可能就要讓自己某種程度上也變成“螞蟻”,至少自身要具備“螞蟻”的特性。道理很簡單,在互聯網環境下與靈活的“螞蟻軍團”作戰,龐大的體量以及傳統組織形式帶來的大企業病,很可能讓“大象”的優勢轉變為劣勢。只有徹底改變基因,讓“大象”內部產生無數個熱衷創業的“螞蟻”,這仗才有的打。畢竟,和螞蟻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龐大、更強大的蟻群則能成為最后的勝者。
(1)聯系自身實際,分析為什么“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取決于互聯網的“命運共同體”?(5分)
(2)怎樣以辯證的思維方式認識與處理“螞蟻”與“大象”的關系?(5分)
答案要點:
(1)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它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矛盾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前提,并處于一個統一一體中; 二是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 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我們在利用互聯網時, 要用唯物辯證法來理解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取決于命運共同體。
(2)螞蟻與大象屬于矛盾的雙方, 認識與處理螞蟻與大象的關系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 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由于矛盾雙方互為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發展(2)由于矛盾雙方互相包含, 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3)由于矛盾雙方彼此相通, 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對立面轉化而發展,并規定事物的發展方向。
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讓大貓小貓都有路走
計劃經濟時期全靠國家管理市場,市場邊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沒人去生產,有些新的市場需求也沒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經濟的特點是只要市場有需求,它就會去滿足,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就需要重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經濟學家成思危講過這樣一則寓言:著名科學家牛頓領養了兩只貓,一只大貓一只小貓,他在墻上開了兩個洞,一個大洞,一個小洞,有人笑話他說,你還是大科學家呢,開一個洞就夠了,小貓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頓說不對,如果兩個貓同時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貓占住了,小貓就無路可走。要真正解決小微企業的問題,就要建立真正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小型銀行,讓大銀行服務大企業,小銀行服務小偉業,因為從商業角度說,大銀行本身就嫌貧愛富、嫌小愛大。小微企業市場風險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業簽一個1億元的合同,相當于跟小企業簽20個500萬元的合同。現在居民和企業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業卻貸不到款,這就需要有一條通道,這條通道就是社區銀行等中小銀行。發展民營的、小型的金融機構有利于解決好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大企業是我國經濟的脊梁,小微企業是血肉。沒有大企業國民經濟站不起來,但小微企業垮了,那國民經濟不就成了骨頭架子嗎?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關于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多項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多次強調要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減負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浙江考察時再次對民營銀行長期致力于服務小微企業給予了充分肯定。為小微企業打開直接融資大門,是開創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小微企業將會成長為支撐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參天大樹。
(1)現了介段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應堅持“讓大貓小貓都有路走”?(6分)
(2)如何更好地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4分)
答案要點:
(1)材料中的“大貓”指公有制經濟,“小貓”指非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2)第一、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形壁壘,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第二、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收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第三、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第四、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完善小微企業的融資途徑,促進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925年,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十月十五日丁祭過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門生顏回、子路、子貢三位在上海的文廟里吃著冷肉的時候,有四位年輕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紅漆的四轎,一直闖進廟來,里面走出一位臉如螃蟹,胡須滿肋的西泮人來,原來這胡子螃蟹臉就是馬克思。
孔子一見來的是馬克思,他便禁不得驚喜著叫出:啊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呀!你來到敞廟里來,有什么見教呢?
馬克思說:我是特為領教而來。我們的主義已經傳到你們中國,我希望在你們中國能夠實現。但是近來有些人說,我的主義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著的中國,我的主義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因此我便來直接領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樣?和我的主義怎樣不同?
孔子說:難得你今天親自到了我這里來,太匆促了,不好請你講演,至少請你作一翻談話罷,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樣的呢?
馬克思說: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們生存在這里面,萬人要能和一人一樣自由平等地發展他們的才能, 人都各能盡力做事而不望報酬,人人都各能得生活的何障而無饑寒的憂慮,這就是我所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社會。
孔子說:你這個理想社會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謀而合。你請讓我背一段我的舊文章給你聽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是一致的嗎?
馬克思說: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虛構出來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們先從歷史上證明社會的產業有逐漸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漸增殖的財產逐漸集中于少數人之手中,于是使社會出貧乏病來,社會上的爭斗便永元寧日。
孔子說:我從前也早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呀!
孔子的話還沒有十分落腳,馬克思早反對起來了:不對,不對!你和我的見解終竟是兩橋頭,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貧且患不安的,你要曉得,寡了便均不起來,貧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我對于私產的集中雖是反對,對于產業的增殖卻不惟不敢反對,而且還極力提倡。所以我們一方面用莫大的力量去剝奪私人的財產,而同時也要以莫大的力量來增殖社會的產業。
孔子說:尊重物質本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洪范八政食貨為先,管子也說過“倉?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的思想乃至我國的傳統思想,根本和你一樣,總要先把產業提高起來,然而過才來均分。
馬克思到此才感嘆起來:我不想在兩千年前,在遠遠的東方,已經有了你這樣的一個老同志!你我的見解完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說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們中國的國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國呢?
(1)“馬克思進文廟”的歷史背景是(4分)
(2)如何理解孔子與馬克思對話中談到的他們之間思想上的“不同”與“一致”?(6分)
答案要點:
(1)背景是:在新文化運動中,各種思想傳入中國,包括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真正傳播開來。
(2)不同點:孔子的思想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即便是對于大同社會的設想也是一種空想。而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一種科學社會主義。
相同點:中國傳統思想中也有樸素的共產主義思想,以人為本的關懷。馬克思主義完全可以中國化,中國化的一方面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另一方面是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37.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2014年10月閉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黨在中央全會上第一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體現了對法治的高度重視,會議結束后,微博上的各種評論,滿是對法治進步的熱望:“想要法治的果實,就要給它陽光雨露”“期待法治進入與人民互動的2.0時代”“法治不僅是宏大的,也是具體的;它關乎國家治理,更關于百姓福祉”……
尊奉法律,需要執政者、治理者發力,引導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體公民給力,用法律來定分止爭,維護之、踐行之,網絡上,已經有人以普通人“小明”為例,演繹“四中全會與你我有啥關系”。有人說,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氣,你可能不會時時刻刻意識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的確,從出生到成長,從成家到立業,無不需要法治的護航;加強對財產權的保護,完善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環境污染的違法成本……四中全會催動“法治的春天”,有著溫暖人心的春意。當越來越多人在法治的護佑下感受著暢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為內心時時恪守的律令。
也不用回避,中國的法治還有很多問題。從“暫行50多年”的高溫條例,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尚無完善法律,中國的法治進程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四中全會從立法、司法、執法、守法等方面開出了藥方,但最根本的,還是提升全社會對法治的信心與信任。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所說,法律的權威源自于人民內心的擁護和真誠信仰,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嚴所系。
材料2
法治是人類為了征服自己,由人類自己立法進行自我管理,這無比征服自然困難得多。特別是約束公權力,非有高度的覺悟、頑強的親毅力和堅強的意志難以成其事。任何國家法治的確立都不是在一盤散沙的狀態下隨隨便便建立起來的,而是必須有堅定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部署。
迄今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國家是在群龍無首、四分五裂的狀態下實現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這些國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夠最終確立,都是自上而下、從官到民表現出對法治執著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情況極其復雜的大國建設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堅強統一的領導,要有統一的意志,堅決果斷一體推行。正是基于這樣的情況,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1)如何理解“法治關乎國家治理,更關乎百姓福祉”?(6分)
(2)為什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4分)
答案要點: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宗旨就是全面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目標。在依法治國總目標下,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些都對堅持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己任。從革命戰爭時期以“投豆選舉”“三三制”等形式在解放區實行廣泛民主選舉,到1954年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再到20世紀90年代8億多農民實行村民自治,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實踐證明,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就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
38.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960年5月27日,毛澤東與來華訪問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圍繞“50年以后中國的命運”有一段深刻的對話,蒙哥馬利說,我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想問一下主席:中國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辦得差不多了,到那時候,你看中國的前途將會怎樣?歷史的教訓是,當一個國家非常強大的時候,就傾向于侵略,毛澤東說,你的看法是,那時候我們會侵略,是不是?要向外侵略,就會被打回來;外國是外國人住的地方,別人不能去,沒有權利也沒有理由硬擠進去;如果去,就要被趕走,這是歷史教訓,如果我們占人家一寸土地,我們就是侵略者。
“蒙哥馬利之問”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內心深處的“國強必霸”邏輯。然而,這樣的邏輯與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正如習近平所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
600多年前,鄭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明朝初期的中國,是綜合國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強國。但是,與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國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當地習慣,平等開展多邊貿易,把中國在建筑、繪畫、雕刻、服飾等領域的精湛技術帶入亞非國家,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鄭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載史冊。
明朝洪武年間,緬甸與百夷(今緬甸北部)交戰,明太祖未發一兵,派李思聰、錢古訓二人勸和,二人先奉勸緬甸“兩國之民居處雖分,惟存關市之高譏。是其和也,其或紛爭不已,天將昭鑒福善禍淫”,又告誡百夷“莫如守全,以圖綿長,不亦美乎”。雙方均為道義所感悟,最終罷戰息兵。
孫中山先生曾在日本演說,“東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張仁義道理,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張功利強權,講仁義道德,是由正義公理來感化人,講功利強權,是用洋槍大炮來壓迫人。”近代中國遭受列強欺凌、無數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興中華”,但只是為了獲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為了以平等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學之父”約翰、加爾通所說,有些人總希望有一個暴力選擇,但中國以自己特有的視角來觀察現實,陰陽平衡、尊重智慧眾生平等理念被視為理所當然,和平關系的普遍原則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為起點。
拿破侖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2014年3月,習近平在法國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讀懂了“和”文化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流淌的血脈,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國那種無法改變的“和”的氣渡與內質。
(1)毛澤東和蒙哥馬利的“對話”反映了什么?(4分)
(2)如何理解習近平所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6分)
答案要點:
(1)“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和戰略選擇。幾十年來證明也行之有效:一是堅持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同所有國家的關系;二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三是堅持以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方式解決矛盾分歧。中國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我們的和平建設,而不是出于軍備競賽需要,不是為了爭奪霸權,不是追求對外擴張。中國向世界公開宣示永遠不稱霸,向全世界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2)中國選擇走和平發展道路,根本依據在于中國自身的國情和面臨的世情。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度,追求和諧、珍視和平歷來是中華民族基本的價值取向,“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傳統思想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歷史依據。中國又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實依據。中國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張和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制度依據。從世界形勢來看,冷戰結束后,天下人心思定,盡管還存在局部沖突和戰爭,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可動搖,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