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鄉發展與規劃專業介紹:
本專業是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
1、專業概況
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推進新型城市化是中國在改革攻堅階段解決各類凸顯社會矛盾和問題的重要舉措。培養兼具規劃學、管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知識的復合型城鄉規劃師和管理人才,已成為我國新時期建立和諧社會最為迫切的呼喚。
依托公共管理、社會學、歷史學等優勢學科發展城鄉規劃與發展專業,推動我國城市規劃從“重規劃編制”向“重規劃管理和實施”轉型、從“技術性規劃”向“政策性規劃”轉型,中國人民大學于2006年12月設立了城市規劃與管理系,同時招收本科生;城市規劃管理專業的碩士于2008年開始招生;2011年正式成立“城鄉發展與規劃”專業點,并于2013年招收博士。至今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MPA(專業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短短幾年,本專業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代表國內城鄉發展和規劃研究的前沿。先后出版學術專著30余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為企業和各級政府部門提交調研咨詢報告50余篇;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或優秀成果獎。本專業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以及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余項。
2、主要研究方向
本專業主要有五個研究方向:①新型城鎮化;②統籌城鄉發展;③城鄉規劃管理體制;④生態城市。
3、研究內容
①新型城鎮化。重點研究中國城鎮化歷史、軌跡、問題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發展路徑。
②統籌城鄉發展:重點研究中國統籌城鄉發展路徑與規劃實施,包括統籌城鄉發展的理論體系、基本方法與實施路徑,統籌城鄉能發展過程中的就業、人口流動、土地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城鄉關系等重大問題,以統籌城鄉發展研究為基礎,形成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的規范模式,包括規劃編制要求和實施管理。
③城鄉規劃管理體制。從公共管理的視角研究城鄉規劃管理的體制創新,探討政府規劃職能的央地關系,探索公共政策和行政體制改革,使公共政策制定與城市發展、農村發展、城鄉統籌發展相適應,以重塑城鄉關系,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
④生態城市:在全球變暖日趨明顯、生態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協調城市化與生態化之間的關系,實現中國現階段高速城市化與生態城市發展目標的協調與契合,尋求規劃建設生態城市理論支撐,從而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有效運用具有生態特征的技術手段和文化模式,實現人工-自然生態符合系統良好運轉、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的城市。
4、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較強的事業心、創新能力和獻身精神,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專門人才;掌握本學科內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公共管理學、城鄉規劃、社會學、歷史學以及經濟學理論素養、掌握科學分析方法和先進技術手段并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城鄉領導者、管理者和政策研究的專門人才。
5、本專業師資力量與在讀博士生情況
本專業現有專職教授2人,兼職教授4人,副教授7人,講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在職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80%以上教師有國外學習的經歷,是我校學位構成最高的學術團隊之一。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在國內居領先地位。
本博士點2012年正式開始招生博士生,現有在讀博士生7人,其中有一名來自美國的留學生。
6、對外學術交流
本專業一貫重視對外學術交流活動。目前已與美國規劃師協會、賓州大學、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環境研究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系、荷蘭伊斯拉姆斯大學、格羅寧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在學生培養、教師訪學、項目合作等方面形成各種類型的合作,并與韓國國土研究院、日本亞洲研究所、日本山口大學等多個國際學術機構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
7、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
城市規劃與公共政策、現代城市交通規劃、西方城市規劃理論、城市發展的經濟學分析、城市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城市發展的政治學分析、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社區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城市土地與公共住宅管理、現代城市規劃管理外文經典著作選讀(雙語)、城市管理前沿、城市規劃管理理論與實務等。
8、畢業生去向
國家及省市級政府、宏觀管理部門、城市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城鄉規劃及相關部門公務員、規劃院、城市規劃編研中心等規劃研究機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企業、不動產咨詢機構;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以及國外著名學府及研究機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