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介紹:
1、專業概況
運籌學與控制論是一門具有很強應用背景的數學學科,所研究的問題源于現實社會,比如,交通運輸、資源配置、最佳投資、網絡優化等,而問題的解決又需要借助先進的數學理論及方法。因此,運籌學與控制論學科是針對現實中提煉出的數學問題,基于數學的思想方法,探究科學的解決方案,并為相關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必要理論基礎的學科。運籌學與控制論又是一門交叉學科,它需要利用數學理論、管理學科的思想和計算機工具,尋求相關問題的解決途徑。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運籌學和控制論將是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上,探究和提煉改造客觀對象科學方法的一門數學學科,同時其方法的本質又是自然界萬物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智慧的深度概括,乃至人類在認識社會、改造社會中摸索出的思想方法的精煉和升華。作為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該專業更加注重其與經濟、金融和管理學科,以及計算機學科的結合,從上述諸多領域提煉問題,基于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具有普遍意義的解決方案。
2、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不確定規劃,可信性對策與多級對策,經濟控制論,組合優化等。
3、研究內容
本專業研究運籌學與控制論中相關方向的理論、方法和模型,以及這些理論、方法和模型在經濟、管理學科、及其它相關領域中的應用。特別是在具備扎實的運籌學與控制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運籌學與控制論主要分支的有關理論的基礎上,研究和探索不確定規劃、非線性控制、經濟控制、組合優化等相關領域具有創新性的思想方法,以及上述理論和方法在經濟、管理、能源、交通等相關領域的應用。
4、專業培養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較強的事業心、創新能力和獻身精神,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專門人才。
(2)具有本學科內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在理論方法或應用領域有所創新的學術型或應用型人才。
(3)培養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鼓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潛在的有影響的規律和方法,探索具有創新性思想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4)掌握一門外國語。
5、本專業師資力量
本專業共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35歲以下5人,36至45歲4人,46以上1人;特別是具有一支近年在國內外知名學府畢業的具有博士學位,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的年輕教師隊伍。
本學科點的學者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從事運籌學的某些分支的研究,其中,在數學規劃、多目標規劃和多目標決策、數據包絡分析(即DEA)、層次分析法等方面,他們都是國內最早從事研究的學者之一。特別是在DEA模型及其生產前沿面的研究從1986年開始與國際著名的數學家、經濟學家和運籌學家A•查恩思教授合作先后得到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多個DEA模型。本專業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863、973等項目及其他省部級以上的基金項目10余項。科研成果《DEA的理論、模型以及應用研究》于1993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二等獎,教學成果《運籌學課程(財經類)的建設和改革》于1997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新成長起來的學者和教師則活躍在不確定系統的控制、不確定規劃、風險分析、組合優化等重要領域,進行了相關方向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多數老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項目的經費支持,或受國家有關部委的委托、或與有關高校聯合開展學術研究。有關老師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運籌學新人獎等獎勵。
6、對外學術交流
本專業與美國、德國、香港等國際上十余所著名大學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如A•查恩思、N.HRITONENKO和YU.YATSENKO等在非線性分析、有記憶特征系統的控制、不確定規劃、組合優化等領域有廣泛的學術交流。
7、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
開設主要課程有:數學規劃理論與方法、控制系統理論、不確定規劃、隨機過程與隨機微分方程、動態最優化、數據挖掘與信息融合、復雜系統理論等,詳細課程信息請查閱信息學院網站info.ruc.edu.cn.
8、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以到相關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到國家及省部級的信息中心、金融、證券、科學咨詢機構等部門從事量化分析,可以到社會其它行業,如交通、能源、通信等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也可以到政府機關從事決策分析、頂層設計方面的工作,還可以選擇繼續出國或國內深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