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類學博士專業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碩士點設立于1993年,人類學博士點設立于2001年。
1.專業概況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是2003年成立的學術科研機構,幾年來在學校和社會與人口學院的支持下,開展了教學與教材改革、在多類研究領域擴展人類學知識,強調田野工作的理論檢視與創新,擴大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推動某些人類學理論轉換與應用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豐厚成果并在國際學界贏得贊譽。
人類學研究所的前任所長莊孔韶教授是人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是國內外知名的人類學家。他治學嚴謹,又介入多元領域,學界朋友和學生追隨者甚多;在莊教授的主持和帶領下,人類學研究所在漢人社會、影視人類學理論與攝制、歷史人類學、教育研究、多元文化展示、文化遺產保護、應用人類學(特別是公共衛生、教育和影視領域等)等方面成績卓著。
繼莊孔韶教授之后,2011年趙旭東教授擔任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所長。趙旭東教授1995年考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成為費孝通教授指導下的一名博士研究生,1998年7月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獲得“王寬誠英國學術院獎學金”,同年11月到次年4月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與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從事合作研究,之后轉赴荷蘭萊頓大學從事一年的訪問研究;貒笙群笤诒本┐髮W、中國農業大學進行教學研究工作,2011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擔任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趙旭東教授學術興趣廣泛,在多個層面和領域與學術界展開著對話,從博士論文起他就開始關注近代中國法律制度建設的意識形態分析及其與西方現代性之間的相互聯系,并將研究的范圍從漢人鄉村社會擴展到少數民族地區,研究視角集中于法律運作及其與地方性習俗之間的有機聯系。趙旭東教授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大型的跨區域的習慣法比較項目,研究范圍包含了中國東南和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目前他還在策劃一項“跨族群的區域生態類型與地方性糾紛解決模式研究”,試圖超越民族的劃分,以區域生態類型為基礎建構習慣法的類型學。趙旭東教授還一直關注1980年代以后中國民間宗教的復興及其與國家現代性發展歷程之間的關系,以及與此相關聯的有關社會記憶的研究。此外趙旭東教授還大量譯介了西方的古典和近現代的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著作,對社會科學本土化展開了反思,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了的文論。
以趙旭東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人類學研究所現在擁有一支以中青年學者為主的學術團隊。其成員全部擁有博士學位,構成如下:
姓名 職稱 研究方向
趙旭東 教授 法律人類學、政治人類學、民間信仰等。
張有春 副教授 醫學人類學、應用人類學等
黃劍波 副教授 漢人社會、宗教人類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等
劉謙 副教授 家庭與教育、醫學人類學與公共衛生
張慧 講師 認知人類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
富曉星 助研 影視人類學、應用人類學等
2.主要研究方向:
法律人類學
漢人社會與鄉村人類學
影視人類學攝制
應用人類學(公共衛生與醫學人類學等)
多元文化撰寫以及宗教
教育與歷史的人類學分支學科研究等。
3. 研究內容:
(1)法律人類學
法律人類學在中國是一門方興未艾的學科,趙旭東教授可謂是這一分支學科的力推者之一。早在博士論文研究,趙旭東教授就開始關注鄉土社會的法律調節,并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發表了《權力與公正——鄉土社會的糾紛解決與權威多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011年又出版了《法律與文化——法律人類學研究與中國經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系統梳理了西方的法律人類學理論,并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經驗的進行了提升,為法律人類學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為此一分支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做了開拓性的努力。近期,趙旭東教授著力于漢人社會與少數民族社會法律人類學的比較和少數民族習慣法區域類型的建構,指導學生到少數民族地區展開法律人類學的調查。
(2)漢人社會研究
中國漢人社會的人類學研究理論主要來自于南部中國的田野調查,20余年來,莊教授繼續安排他的歷屆研究生分赴各地,選點從南方而北方、西北等地,以期獲得新的理論解釋構架。首先,我們對20世紀上半葉由外國學者和海歸學者調研的8個著名鄉村進行了回訪研究,通過跨時空觀察,重新檢視前輩們作品的學術生命力并獲得理論新知。2004年莊教授等人合著出版《時空穿行——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回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篇田野論文以外,尚有關于中國此輪回訪研究的意義及中國鄉村人類學總論兩篇,以及珍貴的新老照片310余幅。該書榮獲2004年度“中國學術年鑒獎”和中國學術“年度學人獎”。在莊孔韶教授的規劃下,我們新的大型作品《漢人社會-一個人類學的組合研究》不久亦將問世。它和姊妹篇《時空穿行》前后構成跨時空縱向的考察成果和表現中國多點平面配置性的橫向的田野/理論著作,將是解放以來最重要的漢人社會人類學研究的大型著作。
(3)醫學人類學與公共衛生研究
1999年莊孔韶教授因發現云南省寧蒗縣跑馬坪彝族利用家支民間儀式戒毒儀式開始參與公共衛生領域的人類學研究。莊教授從傳統學院派的學理性的儀式研究為出發點,挖掘人類學的整體論(holism)-人體生物性與文化特性的雙重角度,論述在科學的方法論之外,人類有可能從不同的方法論出發,以文化的力量戰勝人類生物性的成癮性的可能性與事實。莊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在多年的田野追蹤之后,完成了關于彝族“虎日”儀式戒毒的人類學象征理論解讀、人類毅力合成的文化分析、解決人類藥物成癮性的(科學以外)的文化途徑的有條件性和可能性的研討之外,完成了當地第二次“虎日”儀式戒毒的影視人類學拍攝工作和論文寫作。不僅如此,這一研究一改傳統學院派關于儀式的學理性研究,轉而通過儀式的影視作品變成民間儀式戒毒的示范與應用性重要成果。莊教授主持拍攝的人類學紀錄片《虎日》在2003年 榮獲中英政府艾滋病防治“中國最佳實踐”褒獎;并于2005年赴英國貝爾法斯特,獲第16屆公共衛生國際會議暨電影節入圍獎(本年度為降低毒品危害主題遴選),因以完全不同的方法論思路應對當今世界的令人困擾的戒毒難題,贏得世界公共衛生和醫學專家組成的學術大會與電影節組委會安排的特別主題演講,并于2004年應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邀請赴美國專題演講。
莊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調研課題還包括性病與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性服務者組織研究、流行病的文化研究、生命哲學與臨終關懷研究等。他和他的同事的近期代表作品有:莊孔韶:《中國的艾滋病防治-人類學整體論原則的實踐》(香港《二十一世紀》,2006,No.12);張有春:《人類學與公共衛生:理論與實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富曉星:《女性商業性服務者組織特征、流動規律和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等。
(4)影視人類學
我們將影視手段融入教學和科研,帶動大學課堂革新,并在人類學紀錄片制作實踐上,將以往人類學片表現人類情感與對文化的理解與詮釋做法,進一步轉向其可能的示范,實現人類學的應用性成果。
除了由學術帶頭人莊孔韶教授主持拍攝的影視人類學片《虎日——中國民間戒毒的人類學發現與成功實踐》以外,我們還先后完成了新的宣教性、示范性和應用性影片《回聲》(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社會歧視與反歧視行動),在中國和北美國際學界(人類學和公共衛生界)獲得普遍好評。其延伸性作品,按照艾滋病易感人群分類,反映群體組織、行為、文化特征及有效應對艾滋病的地方實踐經驗的《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綜合干預實踐》(2004 年)、《男男性接觸者性病艾滋病綜合干預實踐》(2006年)、《HIV/AIDS病人綜合關懷經驗》(2005年)和《流鶯》(中國西南某地性服務者的組織與流動)的系列影視人類學片,成為國際范圍內首家從影視角度,完成中國艾滋病防治領域從宏觀(艾滋病易感人群的總體生存狀態及公眾社會態度)到微觀(分四類人群展示)的全面分析、記錄、展示和應用成果的人文社會研究機構。我們的影視人類學片還在課題研究完成之后直接進入大學教科書,及時轉換和刷新教學,受到大學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4.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人類學專業領域的科研型和應用型人才。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深入了解本學科的國際學術研究前沿,把握學科的發展趨勢。應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應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積極的創新能力和獻身精神,應具有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科學研究及專業社會工作的技能。
5.對外學術交流
人類學研究所注重國際學術交流,加強同相關科研機構的學術合作,與許多國際知名大學和知名教授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如施舟人教授(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法國高等研究院特級教授)、Bill Lavely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學系)、Angela Zito教授(紐約大學人類學系)、Francoise Lauwaert教授(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人類學系)、Wim van Zanten教授(荷蘭蘭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Gail Henderson教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社會醫學系)、Harriet Evans教授(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人文研究中心)、黃應貴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等知名學者曾來我校做過專題學術講座,并就國際學界最前沿的研究課題與我所同仁開展交流和合作;智慧的碰撞產生新的學術火花,并在共同求索中獲得跨區域和跨學科的學術成果,加深了國際學界的深厚學術情誼。
人類學研究所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世界各國16所院校系所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往,并在跨學科領域產生廣泛影響。2005年11月,召開“人類學國際演講會暨影視展播•中國漢人社會專題”。2006年5月,召開“中國艾滋病防治與公共衛生專題•應用人類學國際演講會暨影視展播”。2006年4月,莊孔韶教授應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的邀請前往美國,做關于“虎日”民間戒毒儀式的人類學發現與應用實踐的學術演講。此外,張有春副教授,黃劍波博士也分別應邀出訪英國,美國,泰國和香港等國家與地區。
6.開設的主要課程
法律人類學、政治人類學、應用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理論史、人類學概論、人類學名著選讀、田野工作方法、醫學人類學、文學人類學、定性研究方法等。
7.畢業生去向
人類學專業畢業生可勝任高等院校和相關機構的教學科研工作,或在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大眾媒體等相關部門和機構從事文化咨詢、決策和管理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