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9月起,教育部規定所有研究生全部取消公費,研究生進入自費時代,在接下來的2015年研招報名人數再次減少6.5萬人。眼下,正值新一輪研究生招生調試季,研究生自費所帶來的后續效應仍在持續,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一些二三類院校“吃不飽”現象更加突出,這或將導致一些研招專業直接被洗牌,而與之相附的考研培訓市場,也在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
考生兩極分化加劇
在經過前期的部分試點后,根據教育部此前規定,從2014年起,所有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全部取消公費,這意味著研究生全面進入自費時代。政策所帶來的后續效應終于在2015年開始明顯顯現:2015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連續兩年減少至164.9萬人,與2014年相比少了6.5萬人,與最高峰時的2013年相比至少超過11萬人,而與之相反的是,應屆生畢業總量在繼續增加。
盡管國家后來也推出了一些鼓勵性的獎、助學金政策,但取消公費后,在利益方面首當其沖的便是廣大考生,這也帶來了考生的用腳投票——好比去購買一件商品,既然都得花差不多的價錢,要么不買,要么就盡可能買好的。
準備報考明年研究生考試的北京工商大學大三學生小黃表示,已經將目標鎖定在北京地區的兩所“985”高校,他直言一些普通研招單位對他并無吸引力。“我身邊的許多準畢業生都抱有類似想法,考研要么報最好的學校,要么直接就業。”小黃表示。
在采訪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與小黃有著類似想法的大學生們不在少數。有著九年考研培訓經驗、現為樂考無憂創始人的謝際寧在談到考生報考變化時,直言兩極分化現象正在加劇,雖然此前已經出現過這種趨勢,但隨著研究生全自費時代的開啟,這種現象正變得更加明顯,考生在報考時越來越扎向重點和熱門高校,這直接導致一些冷門以及偏遠地區的高校乏人問津。
謝際寧同樣從購買市場的角度解釋了這一現象:“在此之前,考上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以招生單位為代表的賣方市場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但是現在主動權已經開始向考生端的買方市場傾斜。特別是對于以‘90后’為主體的考生,在研究生就業優勢被日漸弱化的當下,他們讀研并不只為了獲取一紙文憑。”
招生單位將遭洗牌
考生在研究生報考時的心態,直接影響了研招單位的招生情況。眾所周知,研究生招生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報考,一部分是調節,在供需失衡之時,一些非重點及偏遠地區院校即使報考者少,尚可通過調劑來“撿漏”。不過,隨著考生心態的變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報考環節,還包括調劑環節。
眼下,正值研究生調劑及復試之際,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研招網得知,在掛出接受調劑考生的院校名單中,除了一些非重點高校及偏遠地區高校外,還包括部分北京、上海、深圳的非重點高校,甚至還有部分“985”高校的非優勢專業。對于一些沒有掛出調劑信息的高校,北京商報記者以考生身份致電后得知,有些院校的部分專業仍可接受調劑。
“事實上,很多院校的調劑信息并不會對外公開,特別是對于一些重點的、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更不愿意公開。為什么?如果這所學校對外公布說沒有招滿,畢竟不是一件多么有面子的事情。”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于北大、清華這樣報考激烈的院校,那些沒有競爭優勢的院校卻面臨招生困境,很多院校被迫與一些第三方機構合作,由第三方機構負責“透露”內部調劑信息。
謝際寧分析稱,隨著招生越來越困難,一些院校和專業并不只是面臨著完不成招生計劃這么簡單。“如果第一年完不成招生計劃,有可能會影響第二年的招生,還有可能影響就業。如果第三年還招不滿,根據教育部規定,該專業則有可能直接被砍掉。”謝際寧表示,接下來的幾年里,研究生招生院校及專業或將迎來一輪洗牌,而最先倒下的,無疑是那些在大學擴招浪潮中匆忙建立起來的、并沒有形成特色和口碑的招生單位。
培訓市場倒逼升級
除了考生及招生院校之外,與之相關的培訓產業市場,同樣被殃及池魚。在早幾年,考研培訓市場曾出現過三大“門派”,以海文、海天為代表的“海”字派,以文都、文登為代表的“文”字派,以及領航、啟航為代表的“航”字派,不過,它們之中的大部分已經沒落,有的甚至已經失去了行業影響力。
在2014、2015年,考研培訓市場正在進一步發生裂變,曾經的考研培訓龍頭企業也被迫尋找資本的“庇護”。這其中,海文考研的母體萬學教育于去年7月接受了百度、浩然資本的融資,正式投入了BAT的懷抱;跨考教育于今年3月以2.35億元的代價向上市公司洪濤股份出售了70%的股份,這也意味著其創始團隊失去了控股權。北京商報記者得知,另一家曾在業界處于前列的考研培訓機構,因為2014、2015年業績大幅下滑導致目前陷入生存窘境,其創始人甚至在尋求將其全部出售。
跨考教育CEO張愛志認為,考生報考選擇的變化,直接影響著考研培訓需求的變化,進而倒逼著產業市場去變化和升級。一個代表性的例子便是,隨著需求的越來越細分以及個性化,傳統大班培訓正一落千丈。張愛志同時認為,除了內因之外,如移動互聯網教育等外部因素,也在使得培訓機構被迫去適應和改造。“考研培訓行業正在發生著三個變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O2O教學模式正在普及,碎片化學習和集中化培訓將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傳統的發傳單、辦講座的招生模式正在被取代,營銷渠道向線上轉移;考研培訓機構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資本關注度越來越集中,其他機構再進入的門檻會越來越高。”張愛志甚至預測,未來兩三年內,考研培訓市場將會被兩家左右的大品牌所壟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