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機電工程、電子電氣、計算機三個學院的200名工科新生,經過申請、面試等關口,并結合高考成績,89人成為幸運兒,組成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2010級工程教育創新試點班,昨天正式開始上課。與以往工程教育模式不同的是,這個班的學生在一年級不分專業,系統接受工程教育,而團隊項目負責制成為培養的主要方式。
試點班首年不分專業
如今我國有210萬工程師,大學生中有35%學工科,可“適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師連全國工程師總數的1/10都不到,企業仍然覺得工程技術人才缺乏。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校長胡壽根分析認為,原因在于,我國當前的工程技術教育脫離企業實際,過分強調科學理論,忽視企業實踐和工程訓練;另一方面,高校不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以及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培養,因而培養的學生缺乏解決實踐工程問題的能力。
從2009年開始,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開始啟動工程教育培養模式改革,推出工程教育試點班,面向全校機電工程、電子電氣、計算機學院的工科新生招收,一年級學生只要對工程教育感興趣,都可以提出申請加入實驗班,第一年不分專業。實驗班配備學校最精良的師資團隊,專業教師里,教授10人,副教授20多人,光上海市教學名師就有3人。
盡量讓學生親自動手
實驗班采用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以工程項目從研發到運行的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胡壽根告訴記者,二工大在升為本科院校之后,仍然定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以改革工程教育的目標是致力于培養“一線工程師”,在培養學生相關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系統工程技術能力,尤其是工程項目的構思、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圍繞做工程師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試點班的課程全部要求更新內容和方法。針對現在學生缺少實際動手能力的現狀,壓縮課堂授課學時,安排了豐富的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盡量讓學生親自動手。比如張世明老師講授的《程序設計》這門課,以前傳統課程主要介紹程序設計的概念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知識,而改革后的課程則更強調能力的培養,因此,他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次上課前,要求學生在機房里先嘗試完成實踐作業,遇到問題后由小組討論解決,然后帶著問題上課。而這門課之后,馬上推出與此有聯系的洪曉鷗老師主持的《程序設計》實踐項目課程,以項目檢驗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屆工程教育試點班學生杜慶婷還記得,當時的項目是關于機器人的,“老師對每個小組設置了不同的動作要求,有的要求機器人找東西,有的要求機器人按照規定軌跡行進,小組里的五六個成員,分別負責做實驗、編程序等工作,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大家的積極性都被激發出來了。”
探索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二工大還逐步將學生的學校教育與工程實踐結合起來,將所學的知識與工業界結合,與試點班建立產學研合作的企業有上海日立電器有限公司、上海地鐵公司、上海計算技術研究所等知名單位,學生帶著項目去實踐,而不像以往被動接受企業的安排。
記者獲悉,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今年已經著手探索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力爭將應用型本科教育與工程碩士教育進行有效銜接,打通高職教育的“斷頭路”,形成專科—本科—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鏈條。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