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心理學專業最引人矚目的十所高校的心理學,最頂尖的是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的基礎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浙江大學的應用心理學是國家的重點學科,他們的實力有目共睹。中山大學在楊中芳教授的帶領下發展迅速,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是其兩大方向。中科院心理所也是不可遺漏的,他們在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方面走在全國理論前沿。一起來看下以下五所心理學牛校。
一、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按綜合大學規格進行全面的學科建制,從事多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質量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涵蓋心理學各主要方向。
心理學系的科研領域涉及較廣泛的方面,包括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生理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發展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情緒心理學,比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業與管理心理學,消費與廣告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工程心理學等,這一綜合特性為培養心理學高等基礎與應用心理學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心理學系的認知神經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也是目前國內唯一能以靈長類動物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機構,而她的臨床心理學、比較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則是國內最早建立并最具特色的。心理學系設有心理學研究所,并設有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人力資源評價與開發中心、臨床心理學研究中心等機構。心理學系有一系列設施服務于教學、科研各個領域,包括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各種錄音錄象設備,實驗動物中心。心理學系擁有國內高校最多的心理學圖書資料,有120多種外文專業雜志、20種中文雜志、近萬卷圖書的資料室。心理學系擁有一幢獨立的用于生物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樓,一個專設的用于發展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室,一個獨立的綜合辦公與研究實驗樓,并與校醫院合建有心理診所。1987年,生理心理學被確立教育部重點學科,2002年,基礎心理學被教育部確立為重點學科。
二、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996年批準),建立了北京市級的"心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000年批準),擁有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1999年批準)、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批準),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三個博士點,具備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條件。在科研和學術發展方面,我院的發展心理研究所是"全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999年批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2002年批準),"認知科學與學習"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0年批準)、教育部"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網上合作研究中心"(2001年批準)、"應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1年批準)等也以我院為學術依托。同時,我們還利用北京師范大學"211工程"的建設經費,建立了"學習與教學心理實驗室"、"早期心理發展實驗室"(1997年批準)和"心理測量與評價實驗室"(2000年批準)等校級重點實驗室,具備了較好的科學研究條件。
心理學院作為教學與科研并重的綜合性學術機構,共設有腦與認知科學研究所、發展心理研究所、教育心理與心理健康研究所、心理測量與評價研究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等5個研究機構。各研究所是既相對分工、有自己明確的主攻方向,又相互合作、協同完成重大科研課題的整體,他們構成了學院的研究實體。
三、華東師大
華東師范大學的心理學系1979年正式建系,是全國知名的心理學教學與科研機構。有兩個博士點(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三個碩士點(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5-20名。1996年,該系經原國家教委審定批準為國家自然科學教學和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并撥專款資助。199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博士后流動站。目前該系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強項在于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但是,它的人力資源管理、心理測量、學校咨詢(偏向認知學派的咨詢)較好
下屬教學科研機構
基礎心理學教研室
該室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8人。學術帶頭人楊治良教授在基礎心理學,尤其在內隱記憶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現招收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統計學,管理與經濟心理學等方向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研室
該室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9人。該室的博士點是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建立的第一批博士點之一。發展心理學的學科帶頭人繆小春教授在發展心理學領域,尤其在語言發展領域,成績卓著。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帶頭人皮連生教授在教育心理學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全國有廣泛影響。招收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和語言學習、社會性發展和社會化、兒童心理測量、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學校心理學等方向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應用心理學教研室
該室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助教1人。其中碩士生導師4人。該室學科帶頭人俞文釗教授長期從事管理心理學等有關領域的研究,著述頗豐,在國內有重要影響,招收管理心理學、經濟心理學、醫學與臨床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衛生)、社會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四、首都師范大學
在北京市的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基礎上,根據心理學的發展趨勢及自身特點,已建立起較完善的學科體系。有一支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學術隊伍,擁有先進的研究設備與條件,擁有導師10名。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不斷的努力,尤其是近5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專業設置
1、個性與社會性發展
個性與社會性發展主要研究人的興趣、動機、理想、信念、價值觀、氣質、性格、自我意識、情感的發展特征以及性別角色、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問題行為等等社會化過程。目前,主要著眼于兒童青少年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研究課題包括嬰幼兒氣質的特點及其影響、中小學生的親子溝通、中小學生的欺負與受欺負、青少年使用互聯網與其心理行為發展的關系、學習不良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等等。
2、學習與認知
近二十年來,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心理測驗理論和技術的發展。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是心理測量提供新的評定方法的一種思想源泉。因此,該方向突出認知心理學對測驗發展影響的研究,重點放在解決心理特征的測量問題上;同時,還探討與測驗緊密相關的統計理論以及結構方程理論和元分析等方面。主要研究重點為:(1)人類記憶過程。(2)視覺信息加工。(3)語言認知。
3、動機與情緒
情緒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它是人類心理現象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情緒具有動機的功能,是認知的組織者,是人格的核心,是人類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人類的心理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該究方向主要使用BioPac多導生理儀探討情緒的生理機制、情緒與認知的關系以及情緒調節系統等。
目前心理學系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認知心理學、情緒心理、心理統計與測量,以及發展與心理咨詢四個方向。
五、中科院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現有職工總數143人。它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研究機構,是中國心理學會的掛靠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并設有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心理所側重于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從事心理過程、規律、生理機制和有關的重要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的研究。
作為心理學研究的基地,心理所具有優良的科學傳統和學術氛圍,擁有良好的實驗設備和信息技術支撐系統。心理所的圖書館是全國心理學文獻中心,資料齊全,館藏豐富。國內心理學最權威的學術刊物《心理學報》由心理所和中國心理學會聯合主辦。
2002年6月心理所正式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今后心理所將緊密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適時地調整原有的學科布局,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爭取成為國際著名的研究所。
心理健康與創新能力研究重點實驗室
該實驗室主要從事與人口素質和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以畢生發展和生物-心理-社會的系統論觀點為指導,探討維護心理健康的腦機制和創造力發展規律,為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論基礎、評價系統和訓練方法。
認知與復雜信息環境研究實驗室
該實驗室主要從事人、組織與信息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認知心理學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采用與信息科學、神經科學交叉的實驗手段,探討復雜信息環境中意識、思維和語言等的認知過程及其規律,為高新技術和信息系統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該實驗室下面新增設一個漢語認知與信息處理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與美國Rutgers大學心理系共建。自然語言處理是信息處理系統的關鍵技術,也是心理科學的前沿問題。美國Rutgers大學心理系在可以用作認知加工模型的句法分析的理論和算法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比傳統的句法分析在時間和空間的花費上降低了一個數量級,推動了以句子處理技術為核心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心理所在自然漢語理解的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積累,與國外先進力量的結合,將會在中文信息處理系統上取得重大進展,實現高度智能化的信息處理。
該實驗室將研究語言的心理表征和認知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認知心理學研究概念的形成、學習和分類,以及在大概念樣本中進行全面、系統的語義網絡研究提供基礎;從概念的角度研究語言,把對語言的心理學研究推進一個新階段;開發中文信息處理系統,實現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信息處理。
社會經濟與心理行為研究中心
該中心主要從事與國家需求緊密相關的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經濟轉型期出現的心理學問題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用行為科學和心理科學特有的研究方法,探討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期個體與組織的行為適應的重大理論前沿問題,同時為政府、企業在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行為問題提供咨詢和建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