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每年畢業的研究生超過60萬人,研究生擴招導致高學歷者失去“光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研究生的學歷優勢
“讀研究生后工作,工資可能會更高。”這是很多大學生在本科畢業后對于讀研的期待。然而事實是否如他們所愿,學歷提升后的畢業生們能否真的在收入上獲得優勢?
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后學歷為碩士的人群(即本科畢業后在三年時間內完成研究生學業并投入工作的人群)月收入為5792元,而學歷仍然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為5983元。這一研究數據表明,學歷提升并沒有給2010屆畢業生的月收入帶來明顯優勢。
那么,學歷提升未能帶來收入增加的原因何在?就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落差:研究生求職被本科同學面試
研究生與本科生在工作經驗積累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歷優勢的弱化。
“您好,這是我的簡歷。”北京一所211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曹明華在學校舉行的招聘會上向某互聯網公司招聘人員遞上簡歷時,她的面試官竟是自己的本科同學陳夢倩。
兩人本科同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曹明華因學習成績優異考取了研究生,而落榜的陳夢倩則選擇直接工作。3年過去了,陳夢倩已經成為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副主管,而研究生畢業的曹明華則成了昔日同學的面試對象。
最終,曹明華進入了陳夢倩所在的互聯網公司工作,并成為了陳夢倩的下屬,工資自然沒有作為人力資源副主管的陳夢倩高。“辛辛苦苦讀研出來卻成為本科同學的下屬,那讀研對于找工作增加的砝碼在哪?”曹明華的心情很復雜。
“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專業實踐很重要,我在實踐中鍛煉升值的不比讀研少。”陳夢倩這樣解釋研究生畢業的曹明華為何沒有自己工資高。“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在書本上學的時候是一回事,真正在工作中卻是不一樣的。”當自己沒能處理好員工辦理離職手續的事宜,陳夢倩幫忙安撫離職同事時,曹明華開始認識到,做HR實踐經驗確實必不可少。
中華女子學院管理學院院長張麗琍認為,很多管理類崗位的實踐很重要,有時候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比書本知識更為實用。她建議,“選擇讀研的同學不要只專注書本和科研,也要注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尷尬:將學歷轉化為能力的距離
習慣于查文獻、寫論文等思維的研究生們需要一定的時間轉換思維方式,實現學歷與能力的對接。
與單位里很多研究生學歷的同事相比,龐浩的學歷并沒有優勢,但他的工資收入卻令很多同批參加工作的研究生同事望塵莫及。
從天津一所985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后,龐浩在天津一所電力研究院工作。靠著扎實的學術素養以及愛鉆研的勁頭,工作三年來,龐浩每年都能超額完成研究院設定的專利指標,績效工資自然也比很多研究生學歷的同事高。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說話,并不只看學歷有多高。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才有意義。”龐浩認為與善于做科研、寫論文的高學歷同事相比,他更善于實際操作,將研究報告轉化為現實成果。
不過在工作中龐浩也看到了自己在發展前景上的學歷短板,“理工科研究需要不斷學習新的前沿理論和知識”,隨著研究的深入,龐浩發現對很多專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論基礎。
現在,龐浩正著手準備攻讀在職研究生。他覺得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后,現在讀研會更有針對性。
現實:研究生數量供大于求
“名校碩士畢業去做前臺接待,這不是浪費嗎?”戴夢雪說起自己的崗位,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本科、碩士都是985院校的戴夢雪,在畢業后進入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從事前臺工作。當初看中戶口和工作平臺,然而工作一年來,戴夢雪發現在前臺工作確實有些“屈才”:“工作內容專科生都能勝任”。
戴夢雪研究生畢業卻從事前臺工作并不是孤例。
在湖南某場大型春季招聘會上,最熱門的崗位是辦公室文員,月薪2000元左右,學歷要求是大專以上。但當天的求職者中,有4名是文科類研究生。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所有崗位都是定薪定崗,即便是研究生也是一樣的工資標準。
而在一些供需見面會上,常見“博士你開價,碩士請坐下,本科你留下(簡歷表),專科你走吧”的情形。不少用人單位打出了只招碩士的招牌,甚至連當保安也必須是體育系的本科生。
一方面是如戴夢雪一樣的研究生“自愿”選擇所需學歷不高的崗位,另一方面,公司在招聘時“自覺”將崗位學歷要求提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局面?
教育專家熊丙奇指出,如今我國每年畢業的研究生已超過60萬人,20年間,研究生擴招瘋漲了11倍,甚至超過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擴招,研究生就業勢必遭遇“高學歷泛濫”困境,造成很多崗位的學歷要求超過崗位本身的需求。
研究生數量的增加造成勞動力市場上供過于求,使得買方市場處于優勢地位。而買方市場的優勢又加大了用人單位挑選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學歷成為一種風氣。
“短期內,這是一種人力資本浪費,人力資本投資高的求職者沒有獲得預期的投資收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守海指出,人力資本獲得投資收益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研究生的優勢尚未顯現。
由于很多企業按崗定薪,更注重能者多勞。丁守海提醒畢業生理性對待通過學歷提升增加收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