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應該往高處走,我說我走到了離人民群眾最近的崗位,這不是至高無上的嗎?”4月7日,長壽區龍河鎮保合村村支部書記張昭源告訴記者,正是基層的酸甜苦辣讓他讀懂中國,并讓自己堅定扎根基層、惠及民生的信念。
2011年,張昭源結束了在清華大學7年的學習生涯。他沒選擇高檔寫字樓或跨國企業,沒選擇回到家鄉河南,而是去了我市巫山縣一個貧窮小鎮,開始了“接地氣”的“村官”生涯。
用清華獎學金買了輛摩托
巫山縣巫峽鎮各鄉村海拔200米到2000米不等,最遠的新路村到鎮上,水路加旱路要走6個多小時。作為鎮長助理,張昭源常常要走村入戶調研社情民意,山路崎嶇,交通不便。
“摩托車是山區最適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陷進泥潭也能推出來。”張昭源那時工資低,唯一的積蓄就是離開清華時,學校獎勵支援西部的畢業生發放的7000元獎學金,他用這筆錢買了一輛摩托車。
那兩年,張昭源騎著摩托車幾乎跑遍了巫山所有鄉鎮。
一次,鎮上面向全鎮進行社情民意收集工作,張昭源主動請纓去最偏遠的新路村走訪。
到新路村的路沒有硬化,路面是用大石頭堆砌出來的。“那時,我也才學會騎摩托車,這種路根本騎不來,一路上栽跟頭不下10次,弄得手腳到處都是血口子。”張昭源說,那次走訪最難的還不是一路上摔跟頭,而是上山的路很少有人走,山溝里左邊是懸崖、右邊是峭壁,一條路越走越黑,一路上就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人,那種靜得可怕的感覺,是城里長大的人無法體會的。
晚上7點多鐘,張昭源終于顛簸著到了村子。“好多年了,都沒有哪個干部敢上來,小伙子值得佩服啊!”近日,新路村村委會主任李永滿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剛開始聽說張昭源要到山上來走訪還以為是句玩笑話——當看到他推著摩托、滿臉灰塵站在面前時,自己不由得由衷敬佩這位年輕干部。
“在巫山工作的幾年,我遠離名和利,卻收獲了真實的感情。女朋友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嫁給了我,我也更堅定了自己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的理想信念。”張昭源說。
騎行五百多公里去報到
2013年,張昭源從巫山縣調到長壽區龍河鎮保合村,成為中國最基層的黨組織書記。
保合村位于區農業園區的核心,已完成整村土地流轉,經濟狀況較好,但基礎設施建設還沒跟上。上任第一天的村民大會,群眾就向張昭源反映了三社道路硬化和村里飲水困難等問題。
“張書記馬上就讓我坐他的摩托到現場勘查地形,和有經驗的村民一起來規劃。”保合村三隊村民左新忠談起這位上任一年多的書記,贊不絕口。
他告訴記者,第一次見到張昭源,是他騎著摩托車來村里報到的那天,“一個北方漢子騎著一輛紅色摩托車風塵仆仆從外面進來,一問才曉得他從巫山騎了500多公里、走了兩天才趕來,我當時就想:‘這小子精力旺盛,是塊做事的料。’”
如今,張昭源依然騎著他的摩托奔波在保合村的田間地頭。前不久,村里的柑橘銷售出現了問題,他帶著大學生村官搞起了電子商務,兩個星期賣出500多箱柑橘,不僅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還探索出農產品銷售的新路徑。
張昭源說,在清華讀書的時候,老學長告訴他,百年以來,清華人有的在世界屋脊,有的在酒泉荒漠,有的在三峽大壩,有的在黃土高坡,他們用生命捍衛著祖國的榮譽,踐行著自己的理想,“我現在可以理解入學通知書上的那句話,‘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這不是一種光環,而是一種責任,一種踐行理想的幸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