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論是心理專業(yè)的"入門課",他的目標是傳授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基礎知識,使人們了解心理學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初步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學發(fā)展的一般趨勢,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看起來豐富多彩,實際理論卻復雜枯燥的學科,各種原理主義錯綜復雜,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識點做個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復習,2016的考生一起來看看吧。
1.感覺的含義
對刺激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2.感覺的作用
(1)提供內外環(huán)境信息;
(2)保證機體與環(huán)境的信息平衡;
(3)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心理現(xiàn)象的基礎。
3.感覺的種類
(1)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
(2)近刺激與遠刺激。
4.感覺測量
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的刺激做出反映,這個刺激范圍便是感覺閾限,相應的感覺能力就是感受性。
(1)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感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絕對感受性。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
(2)差別感受性與差別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受的刺激間最小差異量,叫差別感覺閾限或最小可覺差。人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與差別感覺閾限也呈反比關系。韋伯發(fā)現(xiàn)差別閾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個常數,用公式可表示為:K=△I/I。這就是韋伯定律,不過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3)費希納對數定律。費希納假定最小可覺差在主觀上相等,任何感覺的大小都可由在閾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覺差決定。在韋伯定律基礎上,他得出:P=Klgl+C,不過也只適用中等強度。
(4)斯蒂文斯冪定律,也叫乘方定律。斯蒂文斯認為,心理量并不隨刺激量的對數的上升而上升,而是與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為:P=KIn
5.感覺現(xiàn)象
感覺適應;感覺后像;感覺對比;感覺的相互作用;感覺補償;聯(lián)覺。
跟很多資料一樣,我們的整理只是作為一個輔助,切不可過于依賴,復習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查缺補漏,努力把復習資料的用處最大化。要完全理解考試中心的大綱考查目標,仔細體會,牢牢掌握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并嘗試用于現(xiàn)實生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