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同學們看到這個"水污染"名詞,司空見過,這類名詞與"霧霾"、"沙塵暴"一樣同屬于生態文明標志性詞語。與這類考點相類似的還有這一周北京的沙塵暴,這些材料考察同學們都是一個套路,2016考研的同學們抓住生態文明這個核心,對于這些題目都能拿到分。
(一)《水十條》文件內容
《水十條》指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二)《水十條》考研政治考點鏈接
"水十條"、沙塵暴、霧霾、沙漠污染等等這些生態名詞都是一類考點,以后同學們可以舉一反三、學以致用。今天老師把這類考點全部給同學們梳理出來,方便同學們在基礎階段掌握這些交叉考點。
馬原部分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其中闡述的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人類在實踐中對自然世界進行改造,要嚴格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也要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毛中特部分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理念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思修部分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中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正確認識人對自然的依存關系,科學把握人對自然的改造活動,自覺珍愛自然,保護生態。
馬原為生態文明提高哲學方法論指導,毛中特為社會國家描繪生態文明偉大愿景,思修為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踐行人與自然關系協調發展提供指南。考研政治生態文明考點就是這樣一個綜合考點,也是命題老師親睞的考點。同學們在基礎階段把這三個部分的生態文明考點的闡述弄明白,理解透徹,后面沖刺做題和練習的時候能夠更加占據優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