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雖說現今經濟發展迅速,交通也逐漸四通八達,但是交通運輸業仍有很高的提升空間。因此,為適應這種現代社會發展要求而產生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就始終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的朝陽學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交通運輸工程相關專業的院校,請參考!
前景光明的朝陽學科
有效、快速、及時地在地區之間進行人員和物資的流通,是社會和經濟得以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正是適應這種現代社會發展要求,不斷改造創新的一門朝陽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是一門研究交通規律及其應用的技術科學,主要包括交通規劃、交通設施、交通運營管理等與交通相關的各個方面。簡言之,就是研究如何使交通運輸更加安全、迅速、舒適、經濟。據統計,交通運輸專業在1999年的招生規模還相當有限,但隨著我國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現代化邁進,對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和吸納能力大大增加,一些院校在最近幾年相繼開設了該專業。發展到現在,招收交通運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院校已有70所左右。
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系統工程學、交通工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畢業后主要從事交通工程項目的管理與設計、城市交通的規劃、區域交通的規劃等工作。作為人類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可以說,無論文明如何進步、科學如何發展,人類都不可能回避"行"這個基本問題,而只能對該學科更加重視和倚賴;況且我國正處于現代交通運輸建設的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繁重,大的交通體系的建設和維護正亟需交通運輸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的高級人才。因此,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是很光明的。只要專業知識扎實,該專業畢業生完全能夠勝任高級工程技術工作,在交通運輸規劃、交通工程設計、交通控制系統開發等方面大展身手,當然也可以到政府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
交通運輸工程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道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等各種交通方式。要保證交通系統的有效運行,需要在系統規劃、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因此,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扎實的理論功底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由于與社會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有系統、動態分析復雜問題的能力、實際問題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制圖、信息學、概率論與統計學等方面也需要有較高的要求。
道路與鐵道工程
專業介紹
道路與鐵道工程是交通運輸工程的二級學科,主要開展路面結構合理性和材料性能研究、公路工程病害分析與防治、路基與路面新材料開發與應用、公路工程環保和景觀設計、公路工程施工工藝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內容既可以是交通運輸工程方向的,如線路設計、線網規劃等;也可以是土木工程里面的,如路基邊坡設計、路面結構、鐵道結構設計等,因此,很多學校在土木工程學院開設該專業。
在國內當前的交通發展環境下,傳統的公路建設已有了較為成熟的體系,而傳統鐵路設計、建設、維護所需要的高技術人才則需求不足,該專業最好的前景就是高速鐵路的建設了,這算是一個比較新的方向,但同時又是鐵路發展的大勢所趨,所以形勢一片大好。
跨考推薦院校:
中南大學由原衛生部部屬湖南醫科大學、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中南工業大學和鐵道部部屬長沙鐵道學院于2000年4月合并組建而成,其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也算系出名門,有較深的積淀。2006年初,《鐵道部與中南大學加強科技合作協議》正式簽署,這標志著中南大學成為繼清華大學之后,全國第二家與鐵道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高校。因此,對該專業的學生而言,無論是科研氛圍還是以后的就業都有一定優勢。學校導師的課題比較多,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如陳秀方教授主持的京滬高速鐵路無縫線路設計系統開發研究(聯合鐵道第四設計院)、京秦客運通道無縫道岔及橋上無縫線路設計與研究(與鐵道第三設計院合作),蒲浩副教授主持的高速公路數字地面模型與航測遙感技術研究(與湖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合作)等。
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實力較強的院校還有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吉林大學等。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的主流發展趨勢是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在大交通體系中的運用,所以跨考專家推薦同濟大學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是同濟大學的優勢學科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末,以研究城市交通控制與管理為特色的我國第一個交通工程研究室和原上海鐵道大學的優勢學科--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
同濟大學該學科的代表性研究方向有: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理論及關鍵技術、交通控制與誘導管理系統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交通信息工程與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動交通運輸安全系統理論與關鍵技術、實驗交通工程學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實驗交通工程學研究,該研究是近年來在國際上剛出現的新方向,也是同濟大學在國內首先提出的研究方向,試圖研究信息化條件下復雜交通運輸系統的實驗分析方法與技術,包括面向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仿真實驗、數據采集、處理與分析理論及方法等。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實力較強的院校還有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吉林大學、蘭州交通大學、長安大學、東南大學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