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既然這世界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那我們的行為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別人的影響。如果讓你站在幾百人的面前做個演講,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有壓力,那如何克服和看待這個壓力呢,心理學家拉塔納提出了社會影響理論。有些人抗干擾能力強一些,有些人則弱一些,還有些影響則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2016考研心理學社會影響要涉及的內容。
社會影響(二)
1.從眾與服從
(1)從眾:①含義:在群體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地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俗稱"隨大流"。自愿是從眾的重要特點。②功能:促進社會形成共同規范、共同價值觀;促進個體適應社會。③類型:真從眾;權宜從眾(生活中最普遍的從眾形式);反從眾。④原因:尋求行為參照;對偏離的恐懼;群體凝聚力高。⑤影響因素:群體因素(群體成員一致性高、凝聚力強、群體規模在3~4人時,從眾行為較多);個體人格因素(自我評價高、獨立性強的,從眾少);情境的明確性(越明確,從眾行為越少);其他因素(性別、智力對從眾可能也有影響,但結論不明確)。⑥從眾實驗:謝里夫社會規范實驗;阿希知覺判斷實驗。
(2)服從:①含義: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種行為的傾向。②服從實驗:米爾格萊姆電擊實驗。③原因:"合法權利"、"責任轉移"、歸因。④影響因素:命令者的權威性;被試的道德水平;誘騙入門的策略;權威的接近程度;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來自他人的社會影響,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數量、重要性和接近性。拉塔納曾用光的作用來類比。光照在平面上,平面接收到的"光量",不僅取決于開了多少燈,而且取決于燈泡的瓦數,以及它與平面的接近程度。個人所受來自他人的影響與他人的數量、他人的重要性以及他人與個體的接近性有關。從眾與服從是屬于社會影響的典型表現之一,也是考研心理學中經常會考查的內容,各位考生應給予一定的關注,祝復習順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