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擇校擇專業是一大要事,怎么選專業定院校呢?用數據說話是最好的途徑。小編提醒各位考生在報名定院校專業前先做好6類數據的調研,做好分析對比再下手。
一、招生人數
招生人數決定了總容量。如果太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要采取擠進去的策略。如果較大,相對來說機會也就多出很多。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有些冷門專業招的人少,但也報的人少,甚至報不滿。有的名校熱門專業,招的人不多,但是報考每年都很火爆。
一般情況下招生單位各專業的招生人數變化不會很大。近幾年,研究生的規模一直在擴大,招生人數總趨勢當然也是在上漲。具體到招生單位,基本也是在小幅度上漲。縮減招生名額甚至撤銷某個專業的情形很少發生。口說無憑,我們還是看數據。
上圖是該院2014年的招生人數。學術型一共招371人,專業學位214人,總共585人。再來對比一下2015年該院的招生數據。
簡單比較可以發現,今年相比上一年凈增加173人。其中學術型增加45人,專碩增加128人。當然,這也與今年的推免生新政策有關系。推免生有493人,那么統考生一共有265人。雖然推免生增加,但是,總的機會也增加了不少。
二、報考人數
若能知道這個數據,就能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然而,當年的報考人數一般看不到,只能看到前幾年的數據。不過這些也足以判斷出某個學院專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如果報考人數太多,推免的也不少,留給統考生的機會相對較少,那么該專業競爭很激烈。難度無疑大了很多。
三、錄取人數
這里的錄取人數指的是復試完最終的錄取人數。這個與前一年公布的“招生人數”可能有些出入。特別是一些名校的熱門專業,競爭激烈難度大,可能存在“大小年”現象。如果碰到生源特別好,那么也有可能擴招幾個名額。所以,機會總是有的,關鍵是看考生的綜合實力和表現。
四、報錄比
真實的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作對比,就得出每年的招生報錄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是衡量某個專業報考熱度的核心指標。如果報錄比一直居高不小,說明該專業持續很熱。如果忽大忽小,這就說明存在大小年現象。以下是上交大電院近幾年的報考人數、錄取人數和報錄比,同學們感受下。
上述表格數據是上交大電院2013年和2012年的報考錄取數據(2014年尚未公布)。總的說來,上交大電院學碩比專碩的報錄比高出不少,其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儀器儀表工程(專碩)這三個專業呈上漲趨勢。這就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
其他專業變化幅度很小,只有計算機技術(專碩)專業是個例外。2013年最終錄取35人,報考只有29人,多出6人。這6名考生從哪里來?筆者猜測,很有可能是在復試過程中從報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碩)專業的考生中調劑過來的。所以只要成績足夠優秀,就有機會。
五、推免人數
上交大電院在近幾年招生目錄中只說明推免總人數,具體到各個專業有多少人不得而知。其官網也沒有公示推免生名單。不過筆者在上交大船建學院發現了該院2014年的推免生名單。下面就分專業整理一下。
對比船建學院2014年招生人數:總共211人,其中學術型131人,專碩80人。即可得知統考生一共111人,其中學術型69人,專碩42人。如果有更多的數據就可進一步得知具體每個專業統考生有多少。這樣就能深入了解上交大具體某個專業的報考情況。
推免生數據一般會在每年10月正式報名的時候公布。所以,建議考生在報名時最好核查一下所報院校專業的推免情況。如果某個專業推免人數太多或者全部是,那就要慎重選擇或者重新報考。否則,可能面臨嚴峻挑戰,甚至從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有被錄取的機會。
六、復試分數線
復試線的重要性在這里不用多說了。大部分招生單位都會公布這些數據,或者在研究生院,也有的在各自院系以通知的形式發布。上交大屬于34所自劃線高校,每年一般會在3月初就公布各個院系專業的復試線。
在這里要強調一點,過了復試線只是意味著有機會參加復試,并不一定能被錄取。所以這里面還有一個最低錄取線。這條線肯定比復試線稍高一些。因此,提醒同學們一定要清楚,考研復習要多下功夫,初試一定要考過復試線。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僅僅過了復試線還是比較危險。成績是王道,加油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