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瑞,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1995年和2003年分別在華中師范大學獲得語言學與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2006至2008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進行博士后研究,曾在斯坦福大學東亞系進行訪問研究。2013年自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著有《漢語體貌研究的類型學視野》,先后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類型學與語法化,尤其關注漢語的時體問題。
開設的課程:語言學概論、西方語言名著選讀、現代語言學名著選讀。
主要研究課題:
1.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漢語經歷體的類型比較與二語習得研究”(2013——2015)。
2.中國人民大學項目“動詞重疊時體意義的類型學研究”(2014——2016)。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度支持項目“漢語時體研究文獻數據庫建設及漢語時間副詞的多角度研究”(2009——2012)。
4.國家社科項目“類型學視野的漢語廣義體貌標記語法化研究”(2006—2011)。
5.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漢語體貌系統的類型比較研究”(2003——2006)。
主要研究成果:
1.《漢語體貌研究的類型學視野》(入選2006年商務印書館語言學出版基金),商務印書館2008年。
2.《語言的理解與發生——兒童問句系統的理解與發生的比較研究》(與李宇明合作,第二作者),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3.語序接觸與北京話雙“了”句的歷時波動(第一作者),《漢藏語學報》7期,北京:商務印書館。
4.從完成體到將來時——類型學的罕見現象與漢語的常見現象,第一作者,《世界漢語教學》2期。
5.副詞“方”多種時體用法之間的關系,第二作者,《中國語文》2012年6期。
6.時體語法化研究的歷史脈絡,第一作者,《漢語史學報》12輯,2012年12月。
7.南方方言“有”字句的多功能性分析,第一作者,《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4期。
8.句末“也”體貌用法的演變,《中國語文》2008年1期。
9.“來著”的發展與主觀化,《中國語文》2005年4期。
10.北京話“給”字被動句的地位及其歷史發展,第二作者,《方言》2005年4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