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肖建華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6
職稱:教授
院系:法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8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法學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訴訟法學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民事訴訟法、證據法
電子信箱:johnxjh@sina.com
辦公電話:010-82338750
辦公地點:北航如心樓306
通信地址:北航法學院如心樓306
個人簡介:
1.個人情況簡介(含社會兼職情況等);
肖建華,男,漢,1966年11月30日出生,河南信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989-1991年,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專業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1991-1995年,河南平原大學教師;1995-1998年,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博士。1998年起任教于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2000年轉入訴訟法研究中心,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8-2004.9年,入選美國富布萊特項目,在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2008年-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主管研究生教學副院長,訴訟法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兼職: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2.教學及人才培養情況(含承擔教學任務、編寫教材、培養研究生等),科研項目情況;
(1)承擔教學任務
2009年,民事訴訟法專題48;證據法專題32;法學理論前沿52;私法與公法理論學科綜合課16;
2010年,民事訴訟法專題48;證據法專題32;私法與公法理論專題16;
2011年,證據法專題48;私法與公法理論科學綜合科16;證據法專題32;
2012年,民事訴訟法專題(碩士)32;民事訴訟法專題(博士)48;
2013年,民事訴訟法專題(碩士)32;民事訴訟法專題(博士)48。
(2)培養研究生
已經授予學位的博士生2人。姓名:包建華,學號:BY0920109,授予學位日期2012年7月。姓名:石達理,學號:BY1020110,授予學位日期2013年7月。
目前指導的在讀博士生
BY0920110袁圓2011年9月訴訟法學;BY1020110石達理2010年9月訴訟法學;BY1120110李美燕2011年9月訴訟法學
BY1120111涂凱2011年9月訴訟法學;BY1220113周良慧2012年9月訴訟法學;BY1220112郎立惠2012年9月訴訟法學
BY1220111董萍萍2011年9月訴訟法學;BY1320104黃華珍2013年9月訴訟法學;BY1320105陳琳2013年9月訴訟法學.
指導的博士生國際交流情況
SY0920133,徐文海,日本立命館大學;
SY1020132,吳層慧,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法學院;
BY1220113,周良慧,美國德州圣瑪麗大學。
(3)科研項目情況
2010-2012年,科研號:293678;課題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課題名稱: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課題經費:5萬元;
2007-2012年,課題號:2007GGD810172;課題來源:重大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課題名稱:訴訟真實與民事訴訟立法建構;課題經費:20萬元;
2009-2011年,課題號:2009學研021;課題來源:中國行為法學會;課題名稱:和諧語境下的民事案件執行探究;課題經費:2萬元;
2010年,課題號:2009學研021;課題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課題名稱:北航發展戰略專項研究;課題經費:0.5萬元;
2010-2011年,課題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課題名稱:北航法學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經費:3萬元;
2012-2013年,課題來源:教育部基本科研業務費;課題名稱:航空爭議的程序解決:問題與思路;課題經費:1萬元。
3.3.發表學術論文及出版專著情況、獲獎情況。
(1)發表論文
《淺論執行標的的法律特征》(論文),《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論人民調解制度的法律完善》(論文),《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論文),《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1997年第3期
《論告狀難問題之解決》(論文),《研究生法學》1997年第3期
《大陸統一合同法評析》,《投資中國》(臺灣地區雜志)1999年9期
6.《群體訴訟與我國代表人訴訟的比較研究》(論文),《比較法研究》1999年第2期,《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9年9期轉載
7.《共同訴訟行為相互獨立性和牽連性分析》(論文),《平原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正當當事人理論的現代闡述》(論文),《比較法研究》2000年第4期
《訴訟證明過程分析》(論文),《人大法律評論》第2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證據判斷的主觀性和客觀化》(論文),《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中國市場經濟:進展與評價》(論文),《政法論壇》2000年第5期,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1年第2期轉載
《主參加訴訟的詐害防止功能》(論文),《法學雜志》2000年第5期
《非正當當事人與判決效力的主觀范圍》(論文),《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4期
《尋求獨立的訴訟主體地位》(論文),《現代法學》2000年第2期
《非正當當事人及其更換的法理分析》(論文),《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1期
《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分析與重構》(論文),《政法論壇》2000年第1期,《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0年第5期轉載
《委托合同與代理》(論文),平原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司法改革與訴訟公正》(論文),載《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訴訟結構與角色分配——重構我國的民事訴訟結構》(論文),載《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執行標的若干問題研究》,《訴訟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
《論民事審判方式改革與證據制度完善》(論文),《訴訟法論叢》第1卷,法律出版社
《仲裁法理論與適用》(論文),中國經濟出版社
《民事主體和訴訟主體的類型》《法學評論》2002年2月,
《判決效力主觀范圍的擴張》《比較法研究》2002年2月,
《市場經濟與有限政府》《兩岸關系》2002年1月,
《對抗制的本土化問題》法制日報2002年3月,
《公證制度比較研究》《訴訟法學研究》2002年1月,
《仲裁制度的公正性與主體性》《河南管院學報》2002年3月。
《WTO與我國民事訴訟改革》,《政法論壇》2002年4月;
《訴訟證明的客觀化》,《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破產法的修改與完善》,法學雜志2002年7月;
《訴訟程序與儀式的文化關聯》,法制日報2002年8月;
《善治的意義》,法制日報2002年8月
《股東代位訴訟》,載《中國司法審判論壇》2002年11月。
《兩岸區際民事司法協助制度之構建》,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
《司法體制改革是實現公平和正義的保障》,載《訴訟法學研究》第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論再審程序的雙重制約——我國再審程序改革的整體性思路》(+陳曉莉),《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美國證據法上的情況證據》,《人民法院報》2005年1月21日
《論我國訴訟調解原則體系之重構——兼評〈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相關規定》(+楊兵),《政法論叢》2005年第1期
《證明責任判決的裁判方法論意義——兼評傳統證明責任觀之謬誤》(+王德新),《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抵銷訴訟及其判決的效力》,《政法論叢》2005年第6期
《審判權缺位和失范之檢討——中國民事訴訟發展路向的思考》,《政法論壇》2005年第6期
《公益訴訟的建構》,《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回歸真實:民事訴訟法的真諦——對〈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批判》,《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證據屬性之判斷——比較法與法學方法論的啟示》,《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論證據失權的救濟——兼評〈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3條》(+任玲),《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從辯論主義到協同主義》(+李志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百事仲裁風波暴露法律真空》,《法制日報》2006年4月28日
《論第三人撤銷之訴——兼論民事訴訟再審制度的改造》(+楊兵),《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6年第4期,同時收入《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司法理念與三大訴訟法修改》(2006年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對抗制與調解制度的沖突與融合——美國調解制度對我國的啟示》(+楊兵),《比較法研究》2006年第4期
《構建協同主義的民事訴訟模式》,《政法論壇》2006年第5期
《公益訴訟與和諧社會——以群體訴訟為考察對象》,《法學論壇》2006年第5期
《非法證據排除:民事訴訟當慎用》,《檢察日報》2006年6月29日
《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上)》,《人民法院報》2006年7月24日
《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下)》,《人民法院報》2006年7月31日
《美國證據制度中關聯性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6年8月29日
《論民事訴訟中的司法能動性》,《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法官釋明權之理論闡釋與立法完善》,《北方法學》2007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轉載
《Review on the Inefficiency and Disorganization of Judicial Power--Conside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Proceedings》,《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07年第3期
《正確看待程序》,《人民法院報》2007年3月30日
《公益訴訟與民事訴訟立法之完善》,《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確立公益訴訟制度是民訴法修改之緊迫課題》,《檢察日報》2007年5月25日
《解決民行糾紛的有益探索》,《檢察日報》2007年8月23日
《再審程序的修改有利于當事人權益保障》,《檢察日報》2007年10月29日
《論我國民事訴訟法修正案關于再審程序的完善》,《人民法院報》2007年11月13日
《論公益訴訟的理論基礎與程序建構》,《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美國證券仲裁簡評》(+梁松),《仲裁與法律》2008年第110輯
《論公益訴訟的理論基礎與程序建構》,《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1期
《美國證券仲裁簡評》,《仲裁與法律》2008年110期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立法中的若干問題探討》,《公民與法(法學版)》2009年6期
《民事證明責任分配體系芻論》,《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4期
《論股東派生訴訟中的司法審查標準》,《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5期
《法院調解的正當性》,《理論與現代化》2009年5期
《我國能否引入英美法上的簡易判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4期
《巴西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的角色簡評》,《人民檢察》2010年11期
《民事證據秘密保護的程序機制分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期
《法院職權調查證據的程序意義與立法完善》,《天津法學》2011年3期
《日本民事訴訟訴前證據收集制度研究及其借鑒》(+石達理),《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11年2期
《敏感案件受理中的行動策略與正當化轉型——以訴的利益為視角》,《法律適用》2011年1期
《論集團訴訟中的既判力問題—美國和巴西立法經驗的分析及借鑒》,《政法論叢》2011年3期
《民事訴訟法》修改大家談,《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5期
《論公益訴訟之訴的利益》,《河北學刊》2011年2期
《論集團訴訟中的既判力問題》,《政法論叢》2011年1期
《法院職權調查證據的程序意義與立法完善》,《天津法學》2011年3期
《論法院調解保密原則》,《法律科學》2011年第4期
《立足民事訴訟法修改探尋民事檢察工作新發展》,《人民檢察》2012年11期
《日本的檢察制度及其運作特點》(+石達理),《人民檢察》2011年7期
《現代型訴訟之程序保障——以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為背景》,《比較法研究》2012年5期
《小額訴訟制度建構的理性思考》,《河北法學》2012年6期
《論惡意訴訟及其法律規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年4期
《論我國證券欺詐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完善》,《天津法學》2012年3期
《論民航糾紛的民事訴訟程序問題》,《東岳論叢》2012年12期
《論第三人撤銷訴訟之原告范圍》(+李美燕),《內蒙古社會科學》2014(2)
《示范訴訟對解決航班延誤糾紛的啟示》(+李美燕),《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4(1)
《論瑕疵書證及證明力》(+李美燕),《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4(6)
(2)出版專著情況
《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委托行紀居間合同》(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
《民事訴訟法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案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法學》(九五規劃教材),法律出版社
《海峽兩岸交往中的訴訟法律與實務》(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國工人出版社
《民事訴訟當事人研究》(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綜合評價》(參與項目),經濟科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法》(教育部高職高專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操作指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
《民事訴訟原理》(參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民事訴訟教輔資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仲裁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仲裁法學》(第一作者),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民事證據規則與法律適用》(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民事證據法理念與實踐》(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版【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項目《民事證據法律制度研究》成果之一】
《中國區際民事司法協助》(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區際民事訴訟法律沖突與對策》(批準號01CJ20006)】
《民事訴訟立法研討與理論探索》(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版
(3)獲獎情況
2001年7月,論文《正當當事人理論的現代闡釋》獲中國法學會全國第四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2002年3月,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八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獎
2002年12月,獲中國政法大學杰出青年教師稱號
2003年8月,專著《民事訴訟當事人研究》獲中國法學會全國第五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專著類二等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