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般情況:
機械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工學博士
2006-今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市重點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帶頭人,北京市先進制造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北京市數字化醫療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機械工業重型機床數字化設計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數控聯盟重型機床開放實驗室主任。
1986-2006,華中科技大學教學、科研,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以及電動汽車研究院副院長等職;
1996年,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8年,美國南伊利諾大學(Carbondale)訪問學者,從事CAD/CAPP/CAM方面的研究;
1993年,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2年,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一系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1986,湖南常德煙草機械公司技術員,從事機電產品設計、工藝與制造方面的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及其自動化,企業信息化建設及CIM,CAD/CAPP/CAM/PDM/ERP集成;
主要社會兼職:
北京市科委先進制造領域高級專家;
北京京城控股中央研究院特聘高級專家;
北一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技術中心特聘高級專家;
中國機床工具協會銑床標準化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
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先進制造工藝裝備與自動化,企業信息化與計算機集成制造,CAD/CAPP/CAM/PDM/ERP集成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獲得行業高度評價;承擔和完成數十項國家與省部級項目,包括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8項,國家863項目9項目,國家支撐計劃課題3項,國家自然基金3項,北京市科委重大重點項目7項;發表論文150多篇,出版專著一本;獲發明專利10余項;“重型機床大型結合面特性研究與應用”2013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CAPP關鍵技術與工具系統”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全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開目CAPP工具系統”2002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重型機床模塊化設計”1996年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華中科技大學美國SME-CIMS大學領先獎的核心成員。
主要科研項目:
(1)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1)“重型數控機床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平臺”(2013.1-2015.12),2)“數控機床設計技術研究與數字化工具開發”(2012.1-2013.12),3)“航天器高強復雜結構件高效復合加工工藝與裝備(2014-2017.12)”,4)“創新能力平臺—精密超精密電主軸及靜壓轉臺實驗室建設”(2011.1-2013.10),5)“高速精密雙面鎖緊刀柄系統開發與應用”(2010.3-2013.12),6)“鈦合金復雜結構件五坐標加工數控機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3-2012.12),7)“重型龍門數控機床大型結合面實驗研究與應用”(2009.04-2010.13),8)“精密立、臥式加工中心研究及關鍵技術”(2009.04-2010.12);(2)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1)“印刷裝備數控化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應用(2013.1-2014.12)”,2)“數字化智能化印刷機械關鍵共性技術研究(2006.10-2009.12)”,3)“基礎件關鍵技術——大功率大扭矩擺角銑頭數字化設計與工程分析(2006-200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的復雜零件工藝方案全局多層并行優化方法研(2006.10-2009.12)”;(4)國家863項目:1)“精密臥式加工中心工作母機設計制造關鍵技術”(2012.1-2014.12),2)基于3D的定量化工藝建模與變形工藝設計(2002.12-2005.6),3)并行工程環境下基于Web與數據庫的CAPP平臺(1999-2001),4)國家863/CIMS示范工程—韶關宏大齒輪公司國家863/CIMS示范應用工程(1999.6-2002),5)國家863/CIMS重點示范工程—廣東科龍集團公司CIMS工程核心子項目“基于美國UGS公司IMAM的CAD/CAPP/MRPII集成系統”,6),國家863/CIMS目標產品項目“開目CAPP工具系統(1998.6-2000)”(5)北京市科委先進制造重大項目課題:“基于3D打印的腫瘤靶標治療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14.3-2015.12)”,“五坐標葉片銑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13-2015)”,“高檔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設計與測試評價關鍵技術研究(2007-2009)”,“高速電主軸與ATC綜合測試與評價方法及系統(2007-2009)”,“高性能加工中心關鍵共性技術研究(2008-2010)”,“汽車覆蓋件高檔數控機床關鍵技術研究(2008-2010)”;(6)企業合作項目:“北人集團膠印機色彩檢測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系統開發(2007-2008)”,“印刷機械數字化控制關鍵技術與集成應用示范(2012.1-2014.12)”,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北京數控裝備創新聯盟服務能力提升”高檔數控中型裝備工程中心建設與技術服務(2011.3-2013.6),“柔性生產線仿真與控制執行系統開發及組線零件分類工藝規范研究”(2012.1-2013.12),“基于單油墊結構的靜壓油膜動靜熱特性測試裝置開發與測試”(2013.1-2014.12)等。
主要論文:
[1]蔡力鋼,王鋒,李玲,郭鐵能,趙永勝,劉志峰.栓接結合部研究進展.機械工程學報.2013/49(9)/157-168(EI:20132516433058)
[2]蔡力鋼,李玲,郭鐵能,劉志峰,趙永勝.基于不完備頻響函數辨識結合部等效參數的研究.振動工程學報[J].2011,24(4):345-350.(EI:20113914375394)
[3]蔡力鋼,馬仕明,趙永勝等.多約束狀態下重載機械式主軸有限元建模及模態分析.機械工程學報[J].2012,17(3):348-354.(EI:20121114853176)
[4]蔡力鋼,馬仕明,趙永勝等.重載擺角銑頭模態分析與實驗研究.振動與沖擊[J].2011,(30)7:250-255,(EI:20113314243307).
[5]蔡力鋼,馬仕明,趙永勝等.重載擺角銑頭關鍵技術研究的體系結構[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1,(37)12:1761-1766(EI:20115214650076)
[6]李玲(博士生),蔡力鋼,郭鐵能等,子結構綜合法辨識結合部的特征參數[J].振動、測試與診斷,2011,31(4):439-444(EI:20113914375007)
[7]蔡力鋼,李玲,郭鐵能,劉志峰,趙永勝.基于力狀態映射法辨識非線性結合部動態參數的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1,47(7):65-72.(EI:20112114002184)
[8]Yang Zijing,Cai Ligang,Gao Lixin.Adaptive Redundant Lifting Wavelet Transform Based on Fitting for Fault Feature Extraction of Roller Bearings. Sensors. 2012./12(4)/4381-4398(SCI: 000303309300035)
[9] Feibin Zhang, Ligang Cai, Feng Wang, Lixin Gao, and Lingli Cui. Study on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Sampling Frequency of Acceleration Signals in Gear System.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SCI: 000317503500001)
[10]Ligang Cai1, Xiao Shi, Yongsheng Zhao. Supporting force analysis of oil pads in hydrostatic rotary table of heavy duty CNC machine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655-657, p 1267-1272, 2013. (EI:20130916062059)
[11]CaiLigang,Lu Huaiqing,Luo Rui,Cheng Qiang,Gu Peihua. Error modeling and iterative algorithm for compensation instruction of five-axes NC machine tools based on the multi-bod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658/287-291. (EI:20130916054616)
[12]CaiLigang,Ma Shiming,Liu ZhiFeng,Cheng Qiang, Zhao Yongshengg,et al. On obtaining dynamic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load deflection angle milling head by CAE and experiment techniqu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156-157: 771-777(EI: 20110113554192)
[13 Ma Shiming(博士生),Cai Ligang, Zhao Yongsheng,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the spindle shaft of heavy load deflection angle milling headdynamics using Timoshenko beam model[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43-444: 823-829(EI: 20120514722656)
[14] Li, L(博士生)., Cai, L.G., Guo,T.N. and Liu, Z.F. Identification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linear joints using substructure synthesis method[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44-47:712-718( EI: 20110313585936)
[15]Song xiaolei(博士生),CaiLigang,Ma , Zhao Yongshengg,et al. Contac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pindle-toolholder Join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288: 54-58(EI:20131116107962)
主要專利:
[1]大型結合面實驗裝置,專利號:ZL201010515497.2
[2]機床結合部對刀尖點位移量的測試裝置,201120298294.2
[3]可調拉刀力的雙面鎖緊刀柄-主軸動態性能實驗裝置,201210070843.X
[4]大型結合面實驗裝置,ZL201020574356.3
[5]一種測試單螺栓結合面切向靜態特性裝置及方法,201310130691.2
[6]一種測試結合面切向剛度特性的裝置,201110257621.4
[7]一種測試結合面動態特性裝置,201020507710.0
[8]一種測試結合面切向剛度特性的裝置,201120326274.1
專著:
(1)《現代CAPP技術與系統》.機械工業出版社.蔡力鋼主編,蔡力鋼編寫第一,二,三,五,九,十章和前言(全書共10章),并最后統稿和審定全書,北京:2004年10月出版。
(2)《CAD/CAM技術概論》,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戴同主編,蔡力鋼編寫第4章成組技術,第5章CAPP技術.北京:1997出版。
獲獎:
(1)“重型數控機床大型結合面特性研究與應用”,2013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CAPP關鍵技術與工具系統”,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CAPP關鍵技術與系統”,2000年獲全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3)“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1999年獲美國制造工程師協會(SME)CIMS大學領先獎,本人負責CAD/CAPP/CAM集成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是該獎項的核心內容之一;
(4)“開目CAPP工具系統”,2002年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5)“盤套類零件CAPP/CAM集成系統”,1995年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6)“韶關齒輪廠CAD/CAPP集成應用工程”,1995年獲韶關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聯系方式:
北京市朝陽區平樂園100號,北京工業大學機電學院
郵編:100022
電子郵件:lgcai321@aliyun.co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