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總體要求
機械設計考試是為長春理工大學招收機械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自命題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計算方法的程度,以及靈活運用本學科的綜合知識分析與解決常用機構、通用機械零部件和簡單機械裝置設計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一定的機械設計與分析素養,并有利于擇優選拔機械類碩士研究生。
二、考查目標
機械設計考試涵蓋機械設計和部分機械原理等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基礎理論課程。要求考生: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
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機構及機械零件的主要類型、性能、結構特點、應用、材料、標準等。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機構運動學的基本理論和機械設計的基本原則。
常用機構的組成原理,結構分析,運動分析,靜力學分析等;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簡化的物理模型與數學模型,受力分析,應力分析,失效分析等。
常用機構的設計方法:運動設計,反轉原理,主要尺寸參數確定原則。機械零件工作能力計算準則:計算載荷,條件計算,強度計算{體積強度與表面強度,靜強度與疲勞強度}、摩擦、磨損與潤滑,壽命以及熱平衡穩定性等。改善載荷和應力的分布不均勻性,提高零件疲勞強度,降低或增加摩擦,改善局部品質,提高零部件工藝性的途徑和方法,以及預應力、變形協調原則等在設計中的應用。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擬定機構結構、運動分析、力分析和設計機構的能力,零件設計計算、結構設計和制圖技能,實驗技能,編制技術文件技能等。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2.試卷題型結構(也可以是各部分考試內容所占的分值百比例)
(1)判斷題15分
(2)選擇題30分
(3)計算題60分
(4)分析題45分
四、考查內容
1.機械設計總論
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常用材料和選擇原則;機械零件的工藝性和標準化。
2.機械零件的強度
材料的疲勞特性;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機械零件的抗斷裂強度;機械零件的接觸強度。
3.摩擦、磨損及潤滑概述
摩擦、磨損和潤滑的基本知識。
4.螺紋聯接和螺旋傳動
螺紋的主要參數;螺紋聯接的類型和標準件;螺紋聯接的預緊、預緊力和預緊力的控制方法簡介;螺紋聯接的防松方法及原理;單個螺栓聯接的強度計算;螺栓組聯接的結構設計和受力分析;螺栓聯接的材料及許用應力;提高螺紋聯接強度的措施;螺旋傳動的類型及應用;滑動螺旋的結構、材料及設計計算。
5.鍵、花鍵、無鍵聯接和銷聯接
鍵聯接的主要類型、結構、特點及應用;平鍵聯接的設計計算;花鍵聯接的類型、定心方式及特點;花鍵聯接的設計計算;無鍵聯接;銷聯接的種類及應用;銷聯接的設計計算。
6.帶傳動
帶傳動的類型;工作情況分析;帶傳動的設計計算;帶輪的結構設計;帶傳動的張緊裝置。
7.鏈傳動
鏈傳動的特點及應用;鏈傳動的結構特點和滾子鏈輪的結構及材料;鏈傳動的運動特性和受力分析;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鏈傳動的布置、張緊和潤滑。
8.齒輪傳動
齒輪傳動的類型;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計算準則;齒輪的材料及熱處理方法的選擇;齒輪傳動的計算載荷;標準直齒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的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齒輪傳動的設計參數、許用應力與精度選擇;變位齒輪傳動強度計算的特點;齒輪的結構設計與潤滑。
9.蝸桿傳動
蝸桿傳動的類型及特點;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及幾何尺寸計算;普通圓柱蝸桿傳動承載能力的計算;蝸桿傳動的效率、潤滑及熱平衡計算;普通圓柱蝸桿和蝸輪的結構設計。
10.滑動軸承
滑動軸承的典型結構;滑動軸承的主要失效形式;軸瓦結構、材料及選擇;滑動軸承潤滑劑的選用;不完全液體潤滑滑動軸承的設計計算;流體動壓潤滑滑動軸承的基本原理(雷諾方程)、工作情況及主要幾何參數;流體動壓潤滑向心滑動軸承的承載能力和溫升計算。
11.滾動軸承
滾動軸承的類型、結構和代號;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滾動軸承的工作情況;滾動軸承的尺寸選擇;滾動軸承裝置的設計(組合設計)。
12.軸
軸的分類、材料;軸的結構設計;軸的強度計算和剛度計算。
13.聯軸器和離合器
聯軸器、離合器的類型和應用;常用聯軸器、離合器的結構、特點和選擇。
五、參考書目
濮良貴,紀名剛主編.機械設計(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