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雷軍”,這是近期一些地方政府較為流行的口號。它或許意味著一些城市在與雷軍這樣的創新人才失之交臂之后,當地政府已開始有了覺醒和反思,這值得肯定。
哪怕是再成功的人士,也總有籍貫,有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地方。這些經歷對于他們自己是寶貴的,對于他們走向成功也是不容忽視的。但究竟是否對他們的成功起著關鍵作用,甚至于是不是曾經成為掣肘和起反作用,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
今天的雷軍,作為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和金山軟件的董事長以及知名天使投資人,已經是“互聯網+”時代的勵志英雄。他有自己的故里和求學、創業的經歷,對于普通創業者來說,雷軍的創業經歷應該可以帶來很多啟迪。一些地方政府不僅對如今的雷軍禮遇有加,在招商引資、投資創業方面寄望甚多,而且以此為鑒,著眼長遠,出臺了一系列新政,旨在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計留住“雷軍”們。
留住“雷軍”的種種舉措表明,一些地方政府的確是蠻拼的,而且也有了一些較為誘人且可行的措施,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不過,對雷軍錦上添花式的榮譽加身也好,出臺相關創業孵化計劃也罷,看起來多少有些事后諸葛式的明智。相關政策雖著眼于鼓勵大學生創業,但目的性、功利性未免又太強,最終能否真正留住未來的“雷軍”們,筆者不免有些擔心。
這些年來,各地“唱新”的口號并不少,出臺的相關政策也不少,有些地方雖然是“大學之城”,但何以未能成為創新人才之城呢?雷軍本人早年有在中部城市創業的經歷,為什么后來出于無奈要遠走他鄉?是創業環境的原因,還是文化和科技氛圍不夠?分析那些創新失敗的案例,有必要深挖個中原因,分析政府因素、權力因素在其間的負面作用。
能否真正留住“雷軍”,恐怕不能單純從經濟角度來考量,因為城市遠不只是一個經濟體,也不只是建筑、市場、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簡單疊加。從人文的意義上來講,城市根本上就是文化的載體,是市民生存的根本依賴。
從市民化的角度來審視,留住“雷軍”,恐怕遠非激勵創業方面的政策所能完全涵蓋。只有地方政府轉變“經營城市”的觀念,真正樹立“為市民服務”的觀念,嚴審甚至取締法理上站不住腳的“收費”行為(諸如進城費、路橋費等),管控相關管理部門的任性處罰沖動,給平民百姓更多的城市共享空間,才會有更多創業創新的機會。城市管理者不妨放寬視野,留住普通創業者就是留住“雷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