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一場硬仗,要想打贏,心里承受能力,抗壓能力,艱苦奮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能堅持一年,需要很大動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動力,有些人有名校情結,有些人想要一個高收入的體面工作,有些人是為了讓父母驕傲,當然有些人也簡單地想追個女朋友等等。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談談考研當中會出現的一些情緒及協調方法,希望大家能協調好,以最好的狀態備考。
老師拙見,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那種汲取知識,那種看著公式,文字遇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時靜下心來思考琢磨的感覺非常爽。每遇到自己理解不了或者不懂的問題的時候,會花一整天時間,靜靜地去思考去解決。然后弄懂、歸納,升華提煉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這樣整個過程中,如何保持心態平和,不斷解決自己在這個考研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既然考研是一場硬仗,我們必須在生理和心里上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客觀地認識這個過程得艱辛,有效地做好準備。
把自己放的最低的時候才是進步最快的時候
這段時間上課的時候,總有人認為自己學的很好了,從而對別人的意見和老師的課堂總是很排斥,很自負。當然老師相信這些學生的實力,可能確實比一同學要好點。但是每次上課的時候都能明顯感覺,雖然比別人好點,但是距離考研的水平還相距甚遠。這個時候如果讓自己的自負,自大遮住自己進步的空間,將后患無窮。這個時候需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學習風格。五月份這個階段,對于大多數來說只是一個入門的階段。也就是考研準備真正開始的階段。這個時候能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切實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至關重要。
要速度,更要質量
凡是準備考研的人,都遇到過這種類似情況:某某什么教材已經看了三四遍了,某某把什么習題已經全做完了。某某從大二的時候都開始準備了。考研這個過程中,確實有很多同學在盲目地追求速度,因為大家都有一種比拼的心態。自己比別人看的快,看的多,就一定比別人優勢大,真的是這樣嗎?這種情況在考研中是很容易出現的。常老師想說的是:考研復習過程中,效率很重要,看過了不一定掌握,掌握了不一定做出來,做出來不一定對,對了不一定得滿分等等好多層次。所以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質量的把握。考研這個東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不要競爭,自己的水平,對知識點的把握程度,永遠都是自己最清楚。所以切忌不要在學習過程中自欺欺人。
有效屏蔽掉雜音干擾
去年帶一個女學生的時候,家境比較好,從小嬌生慣養的那種。第一次咨詢我的時候也是滿嘴的挑釁:你憑什么能讓我考上北大。針針見血,毫不留情。但是就這樣的一個女孩,在考研過程中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一方面是由于考研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由于與同學尤其是室友的關系。大家有的考研有的出國有的工作,很容易作息時間不一致,從而會導致產生小矛盾,影響學習效率,所以希望大家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各種關系,人不是獨立的。盡量讓影響自己學習效率的事情少發生或者不發生。我特別喜歡一個老師在給學生講經驗的時候說的話:“不要輕易戀愛,也不要輕易分手”,確實每年都會有因戀愛而無心學習最后放棄考研的考生,還有分手自暴自棄者。老師在五二一此日也奉勸各位學生:先考研,考上了,對象都高一個層次,生活壓力會小很多,女票會有的,未來也會美好很多。
找準方向、別讓忙碌耽誤了思考
11年帶學生的時候,真的有人為了學習甚至連去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讓別人帶。數學復習全書看了好幾遍,但當問她里面的題目具體該怎樣做的時候。她卻支支吾吾,最后在看答案的情況下污染大悟。這種情況也是普遍存在于學生情況之中的。總是想著只要靠努力就能解決問題。隨著政策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學校不再明確參考書目,有參考書目的學校考研的重難點也不一定準。名校的專業課出題風格和命題人幾乎每年都不是一波人。另外關于數學雖然好給定了考研大綱,但是真心里面有很多不需要看和不考的。如果全部弄一些偏題、怪題,無疑會耽誤很多時間,影響心情,最后效果還不怎么好。所以考研高效率的學習,一定要把方向和努力結合準。方向這個東西不是有考研大綱或者考研真題就行的,一定要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去把握。當把握住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的時候,剩下的就是唯手熟爾,好好努力的過程了。
做一輛坦克,提高自己的底蘊
做一輛坦克,而不是跑車,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泰戈爾在一首詩里曾經說過: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畢竟飛過。你飛過沒飛過,也許沒人在意,但必須得留下痕跡。很多學生對待安排的任務敷衍了事。讓做的習題,直接一句會做,便放過。其實考研是一個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過程。只要前期方法得當,堅持努力,最后肯定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后,提醒考生,一定要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時間。每個人的狀況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效率。另外,每天抽時間打半個小時左右的籃球或者運動對提高效率也相當必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