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劉強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3
職稱:教授
院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2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機械工程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01數控加工過程仿真優化02先進數控及運動控制03機床動力學
電子信箱:qliusmea@buaa.edu.cn
辦公電話:01082316699
辦公地點:北航新主樓A832
通信地址: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個人簡介:
1.個人簡介
劉強,男,1963年3月生于湖南,工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1983年在中南礦冶學院獲學士學位,1989年在北航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1998年留學加拿大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0年在北航獲博士學位。
重要學術兼職:國家“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主題專家、“數控一代”應用示范工程總體組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業自動化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數控系統技術標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智能制造發展聯盟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數學與先進制造交叉研究部學術委員會委員、復雜構件數控加工工藝及裝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數字化制造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程學報》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編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數控加工過程仿真及優化、智能數控與高性能運動控制技術。主持NSFC重大項目和面上項目、04重大科技專項等各類重要科研計劃課題30余項,帶領創新團隊為“千臺數控機床增效工程”提供全面技術支持,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中國儀器儀表發明獎/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批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0余項。還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美國UTC容閎科技教育獎、北航“十佳教師”等。2.教學、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
1)授課課程
[1]機電控制工程基礎(課程代碼:E07B3140)
[2]先進數控技術(課程代碼:071502)
[3]機電系統建模、辨識與控制(課程代碼:071504)
2)人才培養
共計已培養畢業研究生51人,包括博士生11人、碩士生40人。
3)科學研究
近年來主持的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
[1]基于流線場模型驅動的復雜曲面直接插補和空間刀補算法與控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于流線場共軛映射的復雜曲面高精度加工新方法”課題四,課題編號:11290144,在研)
[2]數控切削加工工藝數據庫(基礎科研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A2020110002,在研)
[3]數控系統可靠性試驗測試技術及系統研究與應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編號:2010ZX04014-017,在研)
[4]基于切削力學和機電耦合的數控機床優化設計(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課題編號:200800060010,已完成)
[5]整體構件高速數控銑削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基礎科研計劃,項目編號:K120302020507,已完成)
[6]用于數控磨床的高性能直線電機進給功能部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子課題編號:2006BAF01B09-03,已完成)
[7]高速高精度運動系統的建模與控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課題編號:50390063)子課題,已完成)
[8]偏最小二乘拓展與傳感器融合建模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編號:59975008,已完成)
3.發表論文及出版著、獲獎
1)代表性著作及論文
[1]劉強、李忠群編著.數控銑削加工過程仿真與優化—建模、算法與工程應用,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1.7
[2]劉強卷主編.機床數字控制技術手冊-技術基礎卷,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10
[3]Wu Wenjing, Liu Qiang, Dynamics analysis of a parallel mill-turn tool spindle head driven by dual linear motors using extende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Chinese J.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Vol.24, No.5,2011, pp859~869.
[4]Li Zhongqun, Liu Qiang, Modeling and analytical solution of chatter stability for T-slot milling. Chinese J.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Vol.23, No.1,2010, pp88~93.
[5]Yang Yiqing, Liu Qiang, etc. Optimization of the tuned mass damper for chatter suppression in turning. Chinese J.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0, 23(6):717-724.
[6]Liu Qiang,Liu Xuehao, etc. Dynamic analysis on linear motor drive unit on multi-mode motion,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chatronics, contro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MCE 2010, v4, p460-463.
[7]Liu Qiang, Qi Chang, et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hi-performance moti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08,2008.1.
[8]吳文鏡, 劉強. 機床動力學建模的拓展傳遞矩陣法. 機械工程學報,2010, 46(21):69-75.
[9]Liu Qiang, Altintas Yusuf. On-line monitoring of flank wear in turning with multilayered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v 39, n 12, 1999, p 1945-1959.
[10]Qiang Liu, Altintas Yusuf, Huiwen Wang. Adaptive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with Kalman filter observer for machining process. Chinese J.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v 12, n 3, 1999, p 218-223.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