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When water is changing from solid to liquid,water takes in heat from all substances near it.
那這個句子是如何從一個完整的句子最后省略成了一個分詞做狀語的結構的呢?我們知道一個句子不管怎么省略,它變化的結果一定要遵循之前講到過的語法原則,when是一個“當”從句,每當水從固體變成液體,水都會take in, take in我們要注意它的意思了。Take拿,in進來,所以take in連在一塊就是“拿進來”,水拿進來heat熱量,所以,我們將其翻譯為“吸收”,但是注意了take in除了“吸收”之外,還有可能是第二個意思,人take in vitamins,這個時候更多的翻譯成“攝入”,注意翻譯的時候要根據上下文,用詞精準。好了,這個弄清楚了,水吸熱,從哪吸啊,所有的substances,這是考研核心詞匯,它叫做物質或者是實質,near it在它周圍。在它周圍的所有物質中吸熱。所以,我們知道這句話就是在講:當物體從固體變成液體時,水從它周圍的所有物質中吸熱。這個句子第一個比較啰嗦的地方是兩個water, 我們之所以選擇省略,目的就是為了使句子變得簡潔。在這個句子中when是從句,water是主句,既然有從句和主句的區別,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主句要比從句重要。所以在省略的時候肯定是把不重要的省略掉,所以第一個water就可以不要了。但是省略完之后,問題來了,這個從句變成了When is changing from solid to liquid, 我們沒有見過when后面是接動詞的情況,那怎么辦呢?再省。把is省略掉好了,因為changing是分詞,它是不需要系動詞和它相連接的,分詞它自己就是分詞了,所以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句子長得有點意思,變成了When changing from solid to liquid,water takes in heat from all substances near it. 問題又來了,英文是一個非常喜歡省略的語言,能省則省。那么,我們還有沒有省略的空間呢?這個when不管有沒有,這個句子都應該翻譯成“當”,你沒法把它翻譯成“雖然,盡管”等邏輯連接詞,所以這個when也是可以省略掉的。這樣,這個句子就變成了Changing from solid to liquid,water takes in heat from all substances near it.這個時候,我們就發現了changing擔當了分詞做狀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