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招生網上報名本月開始,這也意味著2011考研大幕正式拉開。就在進入“考研季節”的同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幾乎同時公布了研究生收費待遇調整的消息,江蘇高校掀起的研究生“加薪熱”單純是為了拉生源還是暗含培養改革深意,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部分研究生津貼竟然不如低保
“現在在校研究生的津貼普遍偏低,有的學校發的錢還不如低保標準,早就該漲了。”南京一所部屬院校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小張告訴記者,南京各高校的研究生津貼實際上差距較大,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屬于比較高的,每月平均津貼可以達到1200元,而像有的老牌部屬院校加上導師補助,碩士只能拿到400元左右、博士600元左右。
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研究生待遇高低往往由學?蒲薪涃M以及學科特點決定,一般南京的高校碩士生每月津貼在500元左右,個別學校只有二三百元,有人調侃現在低保標準都超過400元了,研究生每月拿的錢還不如低保戶。此外,現在的房租、水電、生活成本都在上漲,研究生待遇長期不漲確實不合理。
一位在讀研究生小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學制是3年,每月拿著國家的280元補貼,但是在學校吃飯每月都要400-500元,加上出行成本,每月大概需要600元,而對女生來說購物多、買衣服多,還有男生不用的化妝品、衛生用品等花費更多,國家補貼至少應在600元以上。
“能讀到研究生,年齡都要在23歲左右,如果在農村早就成家立業了,這種年齡誰還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錢,尤其是農村的孩子更不會向父母要錢,但是不要錢又該如何生活呢,沒辦法好多人開始出去兼職,但是出去兼職又是導師不允許的,他們都希望我們一心撲在科研上,但是我們不出去兼職怎么解決溫飽呢?”小陳向記者大倒自己的苦水。
南大河海相繼提高研究生待遇
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相關人士稱,自2009年9月博士生獎學金普漲至每月1000元后,博士碩士之間的普通獎學金差距拉大,再加上物價漲幅較大,研究生生存成本提高很多,碩士生每月300元的普通獎學金標準難以為繼。學?紤]到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后決定,從2010年9月起,將公費碩士生普通獎學金標準統一提為每月500元,讓碩士生安心學習和科研。此次,碩士生普通獎學金全部漲至每月每生500元,增加部分由學校出資,加上導師每月給的助研費,基本能夠維持碩士生的在校生活。
幾乎與南大宣布為研究生加薪的同時,河海大學也公布了研究生獎學金管理辦法。根據辦法,河海大學研究生獎學金分為基本獎學金、單項獎學金、專項獎學金和“三助”獎學金等。其中基本獎學金由學校設立,碩士研究生分為三等,最高每年7000元,每年按10個月平均發放;博士研究生分為兩等,最高每年12000元,每年按12個月平均發放。單項獎學金由學校設立,包括優秀科技成果獎學金、優秀學術論文獎學金、優秀研究生干部獎學金和優秀社會實踐獎學金,每年評定一次,獎金500至1000元;專項獎學金由校友及社會各界設立,按相關條例進行評比和發放;“三助”獎學金由學校設立,研究生通過從事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每月可獲得400至800元的資助。研究生學位論文被評為國優、省優者另有重獎。
東大南理工放風招免費研究生
記者注意到,南大、河海等高校宣布為研究生“加薪”都搶在了10月10號研究生網上報名前夕,以此利好政策吸引優秀生源來報考本校研究生的目的不言而喻。與此同時,東南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為了刺激生源報考,放出招收免費研究生的消息,這是2007年研究生收費制度改革以來,高校首次對學費問題上政策松動。
據了解,2007年,東南大學在江蘇高校中率先啟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改革后,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公費生被取消,所有的考生都需要繳費上學。然而,從2010級新生開始,東大恢復招收公費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學也從2010級開始悄然恢復招收公費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建宇表示,公費生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二強,明年公費生的比例還將有所增加,目前正在爭取指標。
“現在都在追求培養質量,沒有一流的生源肯定是辦不到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表示,現在江蘇招收研究生的單位共有53所,其中普通高校28所,科研院所16所,黨校1所,軍隊院校8所,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如此大規模的招生計劃,在優秀生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高校只能想方設法攬生源,比起提高生活補貼政策相比,學費上實現減免對于考生來說無疑誘惑性更大。據了解,目前除了部屬院校公費研究生比例呈加大趨勢外,省屬高校的公費研究生比例也都很高,一般都超過80%,這也形成了部屬院校一起搶生源的局面。
專家稱提升培養質量靠“內功”
對于眾多高校通過提高津貼、降低學費吸引優秀生源報考的做法,教育專家有著不同的理解。“研究生擴招后,是不是就一定帶來了質量滑坡這需要系統分析,僅靠所謂的調查報告顯得表面化、簡單化!”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仲偉俊所長表示,研究生適當擴招并不是壞事,它有利于改善目前的人才培養結構,這點已經引起了國際的共識。眾多高校利用經濟杠桿搶生源的做法本是無可厚非,但是需要警惕的是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并不能僅靠生源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體系至關重要。
記者注意到,仲偉俊的看法和其他教育專家有著不謀而合的地方。不少人士認為,招收研究生不再區分計劃內非定向、計劃內定向、計劃外委托培養、計劃外自籌資金培養研究生,代之以所有學生繳費上學,同時配套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這是目前研究生培養改革的大方向,因為它既可避免因以入學成績劃分公費、自費而失去對學生求學的激勵,也可加強管理,突出導師制的作用,由此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但在現實改革過程中,一些學校的改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學生在報考時,關注的是學費,而不是獎學金。此外,獎學金評定標準也很難統一,以學生公共課程成績優秀或是靠論文發表篇數來衡量過于片面,不利于在高校研究生中倡導出良好的學風。
有識之士表示, 改革絕不能只是一個措施,而必須是一個系統。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必須改革所有環節,包括招生環節、培養環節、管理環節,擴大學生的選擇權,讓導師有更多教育自主權和學術自主權,沒有這些改革,僅靠改變研究生收費待遇來提升培養質量肯定行不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