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完幼兒期的心理學知識以后,接下來就順理成章地到了童年期。說起童年,估計有好多2016考研的學生要大發感慨了,也是,誰回想起童年還沒有過“知了聲聲叫過的夏天”啊,現在關于回憶童年的段子就沒少過。不過也有些人,一提起童年,就不免用“悲慘”二字來形容。到底不同的童年,會給不同人的心理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學習一下就知道啦。
學習
1.學習的特點
表現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對教師、作業和評分的態度)方面。
2.學習的作用
(1)促進兒童責任感、義務感和個性的發展;
(2)促進兒童心理活動有意性和自覺性的發展;
(3)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培養合作、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發展自我意識。
3.學習障礙
(1)特征(2~3年級比較多):差異性、缺陷性、集中性和排除性。
(2)種類:語言障礙、閱讀—書寫障礙、算術障礙。
(3)癥狀:感知—思維、行為—情緒或社會性面向、發育遲緩、自卑引起的品行問題等。
(4)原因:幼年輕度腦損傷、遺傳素質(艾爾絲認為,感覺綜合失調是重大原因)、缺乏母愛、環境不良等。
(5)預防:避免可能造成損失的因素;注意兒童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康人格;關心兒童學習。
言語的發展
1.書面言語的發展
(1)書面言語是言語發展的高級階段;
(2)其掌握順序為識字→閱讀→寫作(準備→過渡→獨立寫作);
(3)二、三年級時書面言語逐漸趕上口頭言語,四年級時開始表現出優勢。
2.內部言語的發展
(1)內部言語的發展和兒童智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特別是思維水平童年期兒童思維發展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內部言語并不發達;
(2)內部言語的發展分為出聲思維階段、過渡階段和無聲思維階段三個階段。
認知的發展
1.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
(1)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
(2)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且存在著關鍵年齡(10~11歲)。
(3)思維形式逐漸完整,7~8歲時表現出辯證思維的萌芽。
(4)從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存在著不平衡性。表現在概括能力、比較能力和分類能力三個方面。
2.元認知及其發展
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對人、任務和策略的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計劃、監視、調節),被認為是認知活動的核心。
(1)元記憶的發展:最早出現在5~10歲左右的兒童身上;小學四年級對自己記憶廣度的估計已基本達到成熟。
(2)元理解的發展:10~17歲期間,閱讀、元認知知識日益豐富,元認知監控水平不斷提高。
(3)元學習的發展:2歲就表現出語言學習方面的自我調節能力,10~13歲變化較小,13~16歲較大,呈先慢后快趨勢。
對于童年期的孩子來說,學習逐漸成為了他們的主導活動,開始掌握書面語言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并且開始有意識地參加集體活動。這一階段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