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完幼兒期的心理學知識以后,接下來就順理成章地到了童年期。說起童年,估計有好多2016考研的學生要大發感慨了,也是,誰回想起童年還沒有過“知了聲聲叫過的夏天”啊,現在關于回憶童年的段子就沒少過。不過也有些人,一提起童年,就不免用“悲慘”二字來形容。到底不同的童年,會給不同人的心理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學習一下就知道啦。
個性與社會性的發展(三)
1.交往技能
(1)父母—兒童關系:①交往時間和內容發生變化;②父母在兒童教養方面所處理的日常問題的類型發生了變化;③沖突減少;④父母的控制模式發生了變化:麥克斯白提出了兒童行為控制模式三階段,6歲以前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以后兒童控制。
(2)同伴交往與團體形成:①友誼的發展表現在親密性、穩定性和選擇性上,且是逐漸發展的,6、7歲時認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9~11歲時強調相互同情和幫助,認為忠誠是朋友的重要特征。②塞爾曼認為兒童同伴友誼發展有五階段:第一階段,3~7歲,無友誼概念;第二階段,4~9歲,單向幫助階段;第三階段,6~12歲,雙向幫助階段,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第四階段,9~15歲,親密共享階段,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和獨占性;第五階段,12歲以后,最高階段。③小學兒童同伴交往基本特點:與同伴交往的時間更多,形式更復雜;在同伴交往中傳遞信息的能力增強;更善于利用各種信息來決定自己對他人所采取的行動;更善于協調與其他兒童的活動。④同伴團體基本特點:以一定的規則為基礎;具有明確或暗含的行為標準;限制成員的歸屬感;發展了使成員朝向完成共同目標而一起工作的組織。
(3)師生關系:對教師的態度從絕對服從逐漸轉變為辯證批判,同時,教師期望對學生有廣泛影響。如,羅森塔爾效應。
對于童年期的孩子來說,學習逐漸成為了他們的主導活動,開始掌握書面語言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并且開始有意識地參加集體活動。這一階段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