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得知自己當選為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的理事后,身為80后的李力說,自己的責任更重了。
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由工信部發起成立。與此同時,他在重慶創立的科技公司——重慶云威科技有限公司,預計今年營業收入將超億元。
在探索中找準公司定位
李力,26歲,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他還是重慶云威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這家創立于2013年6月的公司,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移動應用解決方案,提供企業APP定制開發、運營、推廣等服務。
“現在要走出去,擴大我們的影響力。”昨日,李力稱,這兩年,公司和重慶的部分高校共同舉辦了200多場創業沙龍。
“我們也是在不斷探索中,才找準公司的定位。”李力稱,之前團隊的經營相對單一,僅僅只有APP開發,盈利受到限制。
他介紹,2011年,他和同學共同開發出第一款手機音樂APP軟件,2012年創立重慶高校APP開發者聯盟,單個APP的費用在3萬元左右,獲利達30多萬元。
“開發APP后,沒有后續維護,有些APP就死掉了。”李力稱,對于中小企業來說,APP存在的價值應該在于后期的推廣運營所帶來的客戶或者訂單等方面的增值服務。
他決定,增加公司業務范圍,形成APP開發、運營、推廣等一條龍服務。之后,公司營業收入從3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預計今年營業收入將超過1億元。
成行業領先入圍國家隊
“我們意識到,不能在學校內閉門造車,從2012年開始,我們團隊就主動參與各種交流活動。”李力稱,他們參與研發的APP曾在谷歌、百度、阿里云、網易、聯通等舉辦的國內APP大賽上,獲得30余項大獎。
2013年,他們作為唯一一個受邀參會的高校創新創業學生團體,在重慶召開的中國(重慶)國際云計算博覽會上大放異彩,受到各方關注。他的公司先后獲得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領先企業、中國電子商務O2O創新企業等稱號。
如今,他帶領公司參與工信部《大數據標準白皮書》2.0編寫工作,同時,公司也當選為“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的理事成員,從事工業大數據標準的相關制定工作,主導制定重慶的大數據標準,參與制定國家和國際標準。
我市一家互聯網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李力的公司已走在行業前列,能進入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那就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也算是入圍國家隊了。
互聯網傳統企業要多合作
李力出生在一個鋼鐵工人家庭里,親屬大都在重慶鋼鐵集團公司工作,有機會他就到工廠玩耍。
“看見工廠流水線上自行運轉的設備,就感覺好神奇。”李力稱,父親會給他講解其中的科學道理。小學二年級時,他運用電路基本知識設計的小玩意兒,常引來同學們的圍觀和老師的夸獎。
讀初中時,他還為一款網絡游戲編寫了操作簡化腳本,短時間內就被國內一家知名游戲網站轉載,并進入下載排行榜的前幾名。李力回憶起這些往事有些自豪。
如今,他帶領著130人的團隊用技術和實際行動征服了同行。
李力也看到,未來傳統企業要向互聯網升級,就更需要雙方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如果不和傳統企業多交流、多合作,我們這個互聯網技術都是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氣。”
在創業路上的李力有更大的夢想。“現在,人們只要提到深圳,就會想到騰訊,提到杭州就能想到阿里巴巴。”他希望,幾年之后,人們只要提到重慶,就能想起云威。
創新驅動發展
重慶晨報訊記者雍黎昨日,針對近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實施《重慶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市人力社保局局長陳元春對其中完善人才評價制度,大力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的措施和政策進行了解讀。
“行動計劃”作出了加快推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蒲泄芾眢w制改革等四項改革部署,這些政策措施抓住了科技人才培養、評價、流動和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其中加快人才評價制度改革,職稱政策向科技人才傾斜、向企業人才傾斜,在應用型科研院所探索職稱評聘分離改革,是涉及人力社保部門的工作。
陳元春說,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重慶市深化職稱改革的意見》。“行動計劃”與其內容一致,對科技人員的職稱評價政策主要有三項內容:一是向科技創新人才傾斜。二是向企業人才傾斜。三是開展應用型科研院所職稱評定與職務聘任分離試點。
具體來說,即要改變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單一、偏于理論研究的傾向,專利、著作等知識產權、創新產品在職稱評價中的權重明顯提升。企業人才申報評定高、中級職稱不受單位所有制、崗位和評審通過率限制,逐步優化企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結構比例。此外,還將研究制定職業學校教師和企業優秀人才“雙師”職稱評聘辦法,為企業集聚人才提供支持。吸引優秀人才,鼓勵人才流動。
陳元春表示,“行動計劃”對在本專業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打破正常晉升職稱的學歷、資歷、論文、外語、崗位等條件限制,可破格評定高級職稱。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