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背景,工作經歷,榮譽與獎勵
郝大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1978年考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82年獲工學學士。199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1995、2001年先后獲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75年中學畢業后,先后在遼寧省大洼縣、江蘇省邗江縣兩地農村插隊。1982年大學畢業后,在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北京第九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1987年調入遼寧大學物理系任助教,1989年升任講師。1995年碩士畢業后,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任講師,2001年升任副教授,2009年升任教授。
榮譽與獎勵:200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中經報聯基金優秀教師獎。2006年主編的教材《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7年主講課程《社會研究方法》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精品課程。2008年主編的教材《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校級二等獎。
二、教授課程
社會研究方法(本科)、社會分層與流動(本科)、社會統計學(本科)、研究設計(碩士)
三、主要研究方向
社會分層與流動、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四、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公正問題研究:中國城市居民地位獲得:1949~2003”。
五、主要科研成果(含發表的主要著作、論文等)
研究專著:《轉型時期企業經營者工作轉換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1。《流動的不平等——中國城市居民地位獲得研究(1949-2003)》,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研究論文:《區域差異改革中的國家壟斷與收入不平等——基于2003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資料》,載《中國社會科學》,2006(2)。《市場資源在學術性調查的執行過程中的應用》,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5)。《中國城市教育分層研究(1949-2003)》,載《中國社會科學》,2007(6)。——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08年第2期轉載。《應答率的意義及其他——對中國‘高’調查回收率的另一種解讀》,載《社會學研究》,2007(6)。《抽樣調查中的無應答替換與應答率》,載《統計與決策》,2008(11)。——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08年第10期轉載。《理性化、市場轉型與就業機會差異——中國城鎮居民工作獲得的歷時性分析(1949-2003)》,載《中國社會科學》,2009(3)。
主編教材:《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