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
為加快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表明隨著中國政府發力,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同時,這也是新一屆政府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推出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圍繞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工程為依托,強化政府引導,完善政策機制,培育規范市場,著力加強技術創新,大力提高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水平,以釋放市場潛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軟件產業
上半年我國軟件產業在出口持續低迷、外包服務繼續放緩的情況下,卻效益向好,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3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5%。其中6月份增長25.4%,增速比5月提高4.5個百分點。
以軟件為核心,集成內容、應用、網絡、終端、軟件、芯片等要素的技術垂直整合不斷涌現,成為新業態的主流,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實,下半年軟件產業的表現將更加出色。
云計算
"大數據本身是一個問題集,云技術才是解決大數據問題集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一位資深的大數據專家如此評論。
伴隨著近期大數據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曾經火熱的云公司也再度受到關注。上周五在美國上市的兩家云計算和大數據的交叉概念公司股價出現暴漲,首日漲幅均超過60%,再度顯示了美國股市對于這個領域的熱衷。而國際權威機構IDC推算,近三年全球"云計算"領域將有8000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尤其是云計算應用于大數據問題的分析研究的需求增速飛快。
根據2012年科技部專門印發了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計算的重大設備、核心軟件、支撐平臺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在若干重點區域、行業中開展典型應用示范,實現云計算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化,使我國云計算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2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面向5個云計算試點城市,精心遴選了12個重點項目,支持資金規模高達15億元。具體項目背后,則是國家重點扶持云計算產業,培育云計算服務龍頭企業的宏偉遠景。經過三年努力,發展一批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醫療衛生、中小企業等領域的云計算服務示范應用,培育10家左右在全國范圍內用戶規模千萬以上,年收入超50億元的云計算龍頭企業,使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達到2000億元。
裝備制造業
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長,預計這個勢頭還可以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快速增長并不是各個產業均衡增長的產物,而是主導產業帶動的結果。不同時期主導產業不同,主導產業的轉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雖然全球制造業進入調整周期,但中國業界仍然形勢大好,中國工程機械協會會長祁俊指出,明年工程機械行業增長可能會放緩,但仍能保持兩位數的增幅。到2015年,行業銷售收入將達9000億元人民幣,期望利潤率能達7%,其中有30%為出口。他指出,估計到2015年,國際市場對工程機械品需求量將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中國的出口可占200億美元左右,成為出口大國。
畜牧業
中央財政近日下撥畜牧發展扶持資金20.5億元,支持開展畜牧良種補貼,對養殖者購買牲畜良種凍精和種公畜進行補貼,支持畜牧水產等“菜籃子”產品養殖場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上此前已下撥資金,2013年中央財政已下撥畜牧發展扶持資金29億元,比2012年同口徑增加2億元。
光伏產業
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之際,業界期盼已久的光伏新政出臺。國務院昨日發布《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以上。
作為拯救光伏產業的“救命稻草”,《意見》將擴大國內市場作為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值得注意的是,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也成為此次“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
城市園林綠化行業
城市綠化的建設過程、功能要求和經營目的,與林業有所不同,但都是生產建設的組成部分,可以帶來豐厚的社會財富以及帶動經濟發展。由于國家大力建設園林化城市的帶動,城市園林綠化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環境產業。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控下,城市園林綠化與經濟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互為基礎的態勢,也從中顯示著古老園林的嶄新魅力。在綠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城市綠地系統的結構組成發生了巨大變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凸顯決策層對生態環保的重視已上升到空前高度。隨著“美麗中國”建設的推進,全國多數城市都將加大園林綠化投資力度。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