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和社會對研究生的需求
(1)社會對畢業研究生的需求總體上仍屬供不應求。我國目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總數為6 07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7%,與發達國家經濟起飛時所需專業技術人才比例7% 的標準相比,眼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缺口為2 992萬人。
(2)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整體呈現良好態勢。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客觀上為畢業生的就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2003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年,我國經濟形勢應該并已經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這必將增加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3)我國加入WTO后,對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產生了有利影響。有關專家估計,入世后,我國至少會增加1 200萬個就業機會,這其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會優先。
(4)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國的飛速發展,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之大,相應造成了對高層次人才需求量較大。各地各行各業目前都在吸引高層次人才,例如,北京市的“人才直通車”政策、上海的“人才高地”政策等。
(5)我國社會對科學技術和人才越來越重視。目前我國許多單位雖然超編嚴重,但高層次人才缺少,普遍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競爭力低下的問題,并且很多單位都已經對“質量就是生命,人才就是效益”的提法達成共識。這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和發展前景。
(6)國家重視,畢業生就業的宏觀政策環境有利。黨和政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比以往更為寬松和更為有利的就業政策,體現了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高度重視。
2.未來發展趨勢
(1)考研人群構成更加多樣,人數增幅會放緩
一方面,變化體現在考研人數上。由于考研人群的構成越來越多樣化,2007年考研人數會進一步增加,F在人數仍處在本科擴招的平臺上。另一方面,現今大學畢業生里面選擇
考研的人越來越多,從前選擇考研或就業的人群是分開的,現在很多人都是雙管齊下,在準備就業的同時也準備考研,考上了繼續深造,考不上就找工作。除應屆本科生之外,比如高自考和在職的考生也逐漸增加,F在國家政策規定高自考的考生如果在研究生考試之前拿到文憑就可以參加考研,所以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考研人群。2004年國家明確規定在職考生報考研究生的時候不需要單位簽字、蓋章表示同意,考完了之后再確定也可以,廣大在職考生現在報名也很踴躍。
從長遠看,考研的人數肯定會逐年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兩到三年之后肯定有所改變。他分析說,現在很多人考研是因為就業的惡性競爭,隨著未來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進行調控,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肯定會放緩,雖然總體人數肯定會增長,但是增長速度會慢慢下降。
(2)考試題目更加靈活,凸顯應試者總體基礎薄弱
隨著研究生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目前考生總體基礎薄弱的特征也越來越凸顯出來。例如,政治考試近兩年出題非常靈活,不只是考基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更多的比重放在分析問題、掌握問題的能力上,這方面的變化非常明顯。2005年研究生考試政治試卷中有一道關于“摘梨”的哲學辨析題,很多學生答得非常不好,并不是因為題目本身出得有多難,而是因為很多同學復習過程中,更多地以背為主、以記憶為主,而這道哲學題出得非常靈活。盡管一些著名的老師猜中了政治考試的一些范圍,很多考生答題情況仍然不好,甚至做出了相反的結論,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對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3)研究生收費問題
①研究生收費的合理性
研究生階段與大學階段一樣,不是義務教育,不能完全用納稅人的錢,自己負擔一部分理所當然。特別在中國這樣一個教育經費還嚴重不足的國家,義務教育的經費急需增加,
農村和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還不能充分就學,用于研究生培養的經費只能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讀研究生后能具有更高的教學、研究和工作能力,一般說來能獲得更理想的工作和更高的報酬,有限的投入能夠有可觀的回報。而且,再發達的社會,有資格讀研究生的也是少數,適當收費也是對入學資格的合理限制。
據統計,目前國家培養一名碩士研究生的費用約為3萬元,培養一名博士研究生需4.5萬元。高校擴招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很快。據統計,1998年,在校碩士研究生15萬人,博士生4.5萬人;2005年,研究生招生37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招生31.6萬人,博士研究生招生5.4萬人。
目前,一些新設的研究生教育如MBA早已實行收費,研究生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收費是大勢所趨。但某試點高校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實行“全面收費”,學生交的學費也將大大小于研究生教育成本。“因為將本著'誰受益,誰交費'的原則。培養研究生不僅學生本人受益,學校和國家也在受益,所以將有多個單位共同承擔教育成本。”
②研究生收費不會導致貧困學生無法入學
對研究生收學費,會不會導致貧困學生無法入學,或者只要有錢就能成為碩士、博士呢?雖然這種可能并非不存在,但只要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落實獎學、助學的措施,堅持改革,消除腐敗,貧困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權利就能得到保障,學位制度的嚴肅性就能得到維護。
a.給研究生以各種獎學、助學金是各國的通例。在收學費的同時,國家和學校就應設立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激勵貧困學生努力學習。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數額還應該增多,使貧困研究生能無衣食之憂。
b.要給研究生創造工作機會,如在校內兼助教、助研、助管,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在校外兼職。碩士、博士的學制應更加靈活,允許延長,或者中止后再恢復。例如學生可以同時承擔科研項目或在校創業;在修完課程后先工作,以后再作論文答辯;半工半讀或者在職攻讀,使學生能夠自食其力。實行收費后,先工作再考研,在職讀研以及代培、委培生肯定會增加,學校應該在招生、管理、培養各方面進行改革和調整,以適應新的情況。
c.應該鼓勵社會各方面資助或投資于研究生教育。如教育以外的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公益和慈善機構可以設立專項獎學金,或投入定向培養基金,或提前與研究生簽訂培養合同,F在一些并不具備條件的院校、科研部門、企業或地區也要自己培養研究生,其實,委托高質量的大學定向培養,既省錢又有質量保證。通過這些途徑,研究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來源可以大量增加。
d.學校還應堅持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標準,保證研究生的教學質量,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防止出現出了錢就能讀研究生、就能獲得學位的腐敗現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