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考研大戰進入倒計時,一邊卻有一批學生相對高枕無憂:因為獲得免試推薦資格,他們已拿到研究生院“入場券”。近年,北大、清華等學校接受推免率居高不下,讓參加統考的學生倍感壓力,覺得被推免生擠占了名額。
推免生
名詞解釋
推免是研究生招生重要組成方式,從上個世紀80年代試點,逐漸擴大高校范圍,也是各個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推手。推薦免試不等同于保送生,只是免于參加統考的筆試部分,也需要復試的考核。推免生資格的確認不僅看學業成績,還要看綜合素質、科研訓練,有綜合指標體系確定,是一個累積的概念。而相比較統考相當于抽查幾門課的成績,是抽查的概念。
保研現狀
北大清華半數學生可推免
北大新聞傳播學院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91人,其中60人為推薦免試生;清華大學軟件學院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75人,其中推薦免試生60人……查閱各校的招生簡章可發現,今年名牌高校熱門專業的推免生比例大多超過半數,有的專業甚至全部招收推薦免試生。
清華大學研招辦主任郭釗介紹,清華大學50%左右的本科生有推免資格,至于接受推免生的比例,郭釗表示,清華近年來都沒有超過30%,當然其基數為碩士研究生招生總數,包括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職碩士研究生和海外及港澳臺碩士研究生。
每個專業根據不同的需求,會制定不同的保研比例,按照教育部政策,有重點學科的比例適當高,沒有重點學科比例低一點。郭釗認為,個別學科由于學科特點接受保研比例較高,并不代表學校的整體情況,不能以偏概全。
鼓勵招收更多的外校生
郭釗解釋,招收推免生并不意味著袒護本校學生,招生的主要目標是更愿意招收好學生。
“我們設定了招收本校推免生的最高限制,比如招收24個推免生,最多招收18個本校生,我們鼓勵招收更多的外校生。”郭釗稱,這樣做是因為從學術發展來說,有不同學校背景的學生,受不同校園文化的影響,對學生的自身發展以及學術的發展都有利。
推免生表現 優于統考生
根據清華對學生入學后的追蹤反饋,普遍認為推免生的質量優于統考生質量。從時間節點來說,推免在前,優秀的學生首先被選拔走。而且被選定的312所大學,都是全國高校中本科教育質量最好的大學,推免的學生又是這些大學中最好的學生,所以推免生的素質是整體中的優秀群體。
另一方面確實有些統考生,因為經過了有針對性的考研輔導,完全是應試的學習方式,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會暴露知識面深度和廣度不足、科研訓練欠缺的情況。
推免生比例 不宜過高
推免生是對統考的一種重要補充,郭釗認為,推免比例應該在一個合適的范圍,沒必要越來越多或越來越少。推免生制度可以激勵本科生努力學習,太多反而起不到激勵作用,太少也不能激勵學生。
保證統考生的機會也是為了給更多在高考時一時失利的學生有更多機會改變和提升,不放棄在普通高校就讀的優秀學生。推免生制度的執行必須建立在公正公平的基礎上,教育部為此形成了一套嚴謹的公示公開制度。招生單位要有嚴格政策和流程的約束,有序規范,要經過三次公示。首先是獲得推免資格的名單公示,得到所有學生認可;其次要公示進入復試環節名單;最后得到“入場券”的名單也要公示。
老師說法
本校學生知根知底
北京某重點高校一位教授自帶研究生以來,就傾向于選擇自己學校保研或考上來的學生,外校保研過來或者外校考入的學生基本沒有機會入選。在研究生入學后的導師雙選會上,即使有“不知情”的學生選擇了這位老師,也會被禮貌地“勸退”。久而久之,該老師“只收本校生”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
該老師稱,自己之所以這樣選擇是有原因的。“本校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接受我校系統化的專業教育和思維訓練,對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思維層次,我是知根知底的。一般能保研或者能考上研的,都是比較拔尖的,我都有印象。這些學生一旦跟著我讀碩士,在學術方法和邏輯思路上都可以很快地跟上我的節奏。并非我怕麻煩,而是現在研究生教育時間太短,不足以讓我再重新進行一遍系統的教育。”
但是,該老師也承認,非本校生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不同的學科背景,更強的外語能力和獨立調研能力,但是這些能力,在目前較為簡單的研究生入學筆試和面試中無法完全體現,一般他不愿意冒險。
“我有時也會接收一些外校的學生,但都是在我了解他們能力的前提下。有些外校的學生提前就和我一起做過項目,這樣的學生我也會破格招收。”該老師說。
考生說法
保研未必全靠實力
小王是一名經過兩年奮斗才考上北京某校研究生的外地考生,他對保研人數越來越多這一現象頗有微詞。“我當時考的時候就覺得特別沒信心,本來收的人也不多,保研和考研的比例還高達5:1,壓力非常大。”
“為了考研,一般都要經過半年以上的系統復習,比考本科時候各科成績和綜合測評的專業含金量高多了。當然,我也不是全部貶低那些保研上來的同學,有一些保送上來的同學確實有獨到的學術能力和高出旁人的見解,他們的綜合素質較高,總是能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導師布置的研究作業和科研課題,在很多領域都有建樹。
但是,也有一些保研上來的考生,并不是因為自身的實力強。這些學生平時表現一般,在本科期間的成績僅僅維持在前20名左右,但是他們和系里或者學院負責推薦保研的老師關系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拉關系、請客吃飯這些環節。一旦保研成功,他們就會吃喝玩樂,瀟灑地度過大學的畢業時光,學術能力不強的劣勢在讀研期間會放大,而同班的同學也會對他們不看好。缺少考研奮斗的歲月,在人的一生中也算是一個缺憾吧。”小王解釋稱。
保研者說
跨校考研難度更大
小宋是在畢業前夕保研本校成功的學生。作為一名女生,她很慶幸自己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可以省掉很多考研準備的時間,并且暫時不用考慮就業的問題。對于外校考進來的同學,她并不是十分在意。“研究生階段本來就是以學術研究為主,應該多一些學科和思維的碰撞,外校學生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覺得挺好的。”小宋稱。
如今,小宋已經是研究生二年級。她表示,本校學生和外校學生還是有差別的,但不是能力的差別,而是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差別。面對考研還是保研的選擇時,小宋曾很深入地思考過,但并未想通,“后來就被現實推著走了。考研的經歷很難說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投入很多的精力和金錢,面對的卻是一個未知的結果,敢于挑戰自己的人都是有勇氣的。”
對于外校考入的學生,小宋表示“十分佩服”。“拋開公共課不說,外校的同學在專業課的復習上投入的精力更多,因為他們對我們本校的老師并不熟悉,不了解他們的學術研究背景和出題習慣,不了解他們如何給分。他們能考上,比本校學生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更多。”
當然,無法否認本校學生始終占有更大優勢。在選擇導師時,本校生更容易上手導師課題,而外校考進來的學生還有一個融入過程,比不上本校學生可以省略掉這樣一段時間,一些好的導師也更愿意要本校的學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