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人民日報》繼續刊發“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歷史觀”系列文章,本文老師提煉第二篇評論文章:“用史實發言”才能堅守記憶。
(一)文章內容
解釋是自由的,事實是神圣的。用史實發言,一方面需要不畏劬勞、精耕細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樹立正確史觀、避免不良傾向:
一是以“想象化”的方式消費歷史。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日“神劇”: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石頭打飛機……讓我方裝備能力“超過蝙蝠俠”,把敵人描繪得近乎弱智,這不僅是對嚴肅莊重歷史的曲解,更是對浴血衛國先烈的不敬。也難怪有人質疑,這種缺乏常識和底線的“戲說”和“惡搞”,究竟是藝術創作,還是消費歷史和民族情感?
二是以“雞湯化”的名義輕薄歷史。有人習慣抽離歷史場景、脫離歷史邏輯,打著“人性化”的幌子解構歷史,在“重新包裝”中將歷史碎片化,在雞湯化中混淆基本的是非觀。一些人熱衷于“民國范兒”,卻不知道那只是民國的精華版,忽略了歷史不只是精英的幸福史。一些人用小清新的方式解讀戰爭,用悲歡離合的煽情敘事取代大是大非,卻不問歷史中的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三是以“主觀化”的態度曲解歷史。有人習慣觀點先行,以立場決定對事實的取舍,斷章取義為我所用。一些人常常用主觀臆想去改寫中國歷史,打著“還原歷史”旗號,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熱衷于把某一個歷史時期美化成“黃金時代”,為已有定論的歷史人物“翻案”。這些做法,把歷史當成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既不符合歷史潮流和基本史實,也無助于提高我們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二)2016考研政治考點鏈接
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要“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證詞等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敬畏歷史、堅守記憶,這的確抓住了要害。讓歷史離我們更近,不僅需要嚴密的概念,更需要生動的細節;在歷史中獲得啟示,不僅需要火一樣的激情,更需要鐵一般的事實。
本文沒有太多實質的舉證,而且更多地批判了一些錯誤的歷史觀。對于上述提及的“想象化”消費歷史、“雞湯化”輕薄歷史、“主觀化”曲解歷史。就是目前充斥著電視熒屏的各種抗戰雷劇。作為人類的共同記憶,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蘊藏著走向未來的答案。在歷史研究中,“論從史出”是一個基本方法。史料是學者治史的史源,是為學的基礎。不管何種觀點,都要有事實為前提;不論何種熱情,都要以史實為基底。史料越堅實,做出的研究才越客觀越有價值,得出的判斷和結論才更可信更有說服力。對歷史懷有溫情的敬意,善于用史實發言,堅持用事實說話,這是我們構建正確史觀、保持清醒判斷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追求真理、捍衛正義的必然之途。
對于考研政治史綱第六章而已,對抗日戰爭最起碼的尊重就是抗戰中一定要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一定要讓中國共產黨抗戰的史實彰顯正義力量,這既是捍衛和平的神圣責任,也是走向復興的精神密碼。所以同學們復習考研政治史綱第六章重點復習第六章第四節和第五節即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