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人民日報》繼續刊發“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歷史觀”系列文章,本文老師提煉第四篇評論文章:強健精神,拒絕“解構崇高”。
(一)文章內容
“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孟子》中的這句話,用來描述歷史也是合適的:歷史的進程,有著教化功能;歷史的遺存,最重要的是精神。從這個角度看,一部歷史,也就是一部精神沉淀史、價值成長史。在歷史當中,我們理應發現一些“超越性”的東西。
不過,現實中一些人卻無視這樣的“歷史精神”,在人類心靈的高地一腳踏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告別崇高”“消解意義”,把那些具有進步意義的歷史事件矮化為“權謀”“宮斗”,把那些承載精神信仰的英雄人物丑化為“投機派”“野心家”,把“個人利益滿足”作為解讀歷史、評價人物的唯一標尺。史實因而變得曖昧低級,史識則因而變得庸俗含混,歷史變成了少數人博取財富和權力的寫照。
我們不需要“英雄史觀”,但我們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需要在歷史的鏡鑒中,校準時代的心靈坐標、引領社會的價值航向。如果說這是一種歷史觀,那就是一種“精神史觀”。那些視國家民族犧牲為“追求升官發財卻站錯了隊、運氣不好”者,那些以己度人認為“英雄都是傻子,沒有典型意義”者,那些以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為標準認為“近代史就是黨派斗爭史”者,都應該捫心一問,我們應該從歷史中發現些什么、學習些什么、汲取些什么?
(二)2016考研政治考點鏈接
本文重點其實在談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考研政治思修課程第二章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其實歷史為我們提供的閃亮光輝的英雄人物,更多的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而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要點亮歷史的火炬,說到底,還需要我們自己從歷史中去總結教訓、發現規律。把歷史異化為蠅營狗茍的厚黑學、勾心斗角的權謀術,進而把一切歷史行為庸俗化、歷史人物污名化,為理想獻身的英雄不存在了,為民族大義奮斗的群體不存在了,那些照亮人類心靈和精神的理想信念也不存在了。
如果站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基上,仍然只能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執著于一厘一毫之得失,甚至解構歷史、厚誣古人,那無疑是寶山空回了。歷史不能復制,精神卻可傳承,端正我們的歷史觀,才能擦亮歷史沉淀的精神瑰寶,為民族復興提供更強大的價值支撐。
同學們牢記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這些都屬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我們需要從歷史中汲取一種雄健的力量,獲得一種超越的境界歷史的確有“陰暗的一面”,但那些超越一己之私、超越一時之利,在權力與財富之上、在物質與欲望之上的精神,才是歷史的主旋律。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最應該傳承發揚,并使之在歷史長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