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2011年研究生考試現場確認第一天。記者走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各高校發現,確認隊伍的長度比往年有增無減。統計數據也顯示,多所高校的網絡報名人數出現大幅增長。在就業形勢明顯好轉的情況下,武漢地區考研熱度依然不減。
確認現場
早上8點排起長龍
昨天早上8點,設置在華中科技大學東四食堂的考研確認現場前,近300名學生排起百米長龍。排在最前面的一對母女更是清晨6點就趕到了現場排隊。上午9點,第一個走入確認點的同學確認完畢,此時,確認點門口已排了近千人,隊伍蜿蜒數百米,煞是壯觀。
多所高校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研究生考試網絡報名人數出現大幅增長。
截至2010年10月31日網上報名結束時,武漢大學共有35939人報考,其中學術型學位報考27305人,專業學位報考人數8634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350人,增幅為17%。不過,該校招生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為6100人左右;武漢理工大學網報人數首次突破萬人,增長了20%;華中師范大學網上報名人數達到18000人,比去年增長20%;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網報6626人,較去年增長了25.6%。
多所高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年經過現場確認之后,報名人數都會出現縮水。在考試階段和錄取之后,也會有學生因為找到好工作而放棄考研讀研,網報數據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考研熱度。
考研動力
給未來就業鍍層金
自2007年始連續三年,全國研究生報名持續降溫,去年首次止跌回升,與經濟運行軌跡不謀而合。
記者通過武漢地區各高校就業部門了解到,今年就業形勢好轉,早在9月份就有企業進校園搶人才,招聘規劃較去年明顯增加,有的外企招聘人數比去年翻番。在武漢大學招生就業網上,160家企業校園招聘的日程已經排到12月中旬。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土木學院的劉同學昨晨7點就到華科確認點排隊。為何堅持考研?劉同學說,雖然就業形勢比較好,但他還是不想放棄復習一年的成果,而且研究生畢業之后能有一個更高的就業平臺。華科管理學院的萬瑾琳說,良好的就業形勢讓他們班幾個準備考研的同學放棄考研,但班上超過半數的同學還是想繼續深造,“現在找工作可能會找到比較好的,但是大學本科畢業多走技術道路,讀了研究生將來可以走管理型道路。”江漢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王同學沖著武漢大學的金字招牌考研。
此外,也有一些學生準備考研和找工作同步進行,“哪邊結果好,就選哪邊”。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知名高校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會吸引一部分周邊生源。此外,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是部分本科生堅持考研的動力。
專業碩士
應屆考生“不太感冒”
2011年,教育部繼續在招生計劃上加大對專業碩士的傾斜,有38類專業學位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其中稅務、資產評估、工程管理等19類專業學位為首次招生。
由于部分專業碩士要求有工作經驗才能報考,在現場確認的長隊中,身著正裝、老成持重的面孔正在增加。
工作已經10年的艾先生是大型國企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報考了武漢大學的MBA。艾先生說,自己已經多年沒用英語,現在跟應屆大學生一起坐在考研英語補習班里,的確有幾分尷尬,“但是再往后,讀起來會更費勁”。艾先生表示,周圍很多人都讀了碩士,自己“不充電就跟不上了”。他也坦言,文憑成了干部升遷的參考指標,“是需求也是被需求”。民營企業主張先生表示,自己管理企業多年,報考MBA是想到學校充充電。一位已經擁有碩士文憑的警官報考了武大的法律碩士,他表示,“工作需要,來充充電。”
與職場人士不同的是,應屆畢業生對專業碩士“不太感冒”。地大江城學院的李同學報考了地大國貿專業的學術研究生,他的理由是社會目前還不太認同專業碩士。武漢工程大學材料專業的梁蒿考慮到長遠發展,他認為學術碩士的文憑含金量高一些。
記者隨機采訪了數十名應屆畢業生,近九成人都表示不會報考專業碩士。主要原因一是專業碩士需要自付學費;二是國家從去年才開始招收專業碩士,不知道社會對專業碩士的認可度如何。
華中師范大學研招辦主任羅怡平表示,專業碩士的大規模招生是近兩年的事情,有些政策可能還沒被廣泛認識。比如全自費,其實很多高校的專業碩士同樣有機會享受獎學金。隨著認識的深入,今后報考專業碩士的應屆畢業生會越來越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