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6年廣東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已公布,詳情如下:
數學(601,612)
考試內容:第一章函數與極限;第二章導數與微分;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與導數的應用;第四章不定積分;第五章定積分;第六章定積分的應用;第七章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第八章多元函數微分法及其應用;第九章重積分;第十章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第十一章無窮級數;第十二章微分方程;
生態學(611)
1、生物與環境:環境與生態因子的基本概念,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基本原理,典型生態因子的特征和生物適應的生態類型(含海洋環境典型特征及其生物生態類群)。
2、種群生態學:種群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統計學基本參數,種群數量波動及其調節機制與生態對策,種間關系,生態位理論。
3、群落生態學:生物群落的概念與基本特征,群落的物種組成及多樣性,群落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群落的動態與演替的基本理論。
4、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生態系統的類型(含海洋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生態系統的動態與平衡。
5、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初級生產的基本概念,初級生產力及其影響因素(含海洋)與研究方法,初級生產力主要分布特征,新生產力,次級生產的基本概念,食物鏈類型,生態效率,簡化食物網,粒徑譜、微型生物食物環。
6、分解作用與生物地化循環:分解者主要類型及其作用,底棲水層系統耦合,沉積物及其棲息生物垂直結構,海洋生物泵,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概念及典型營養物質循環。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614)
1、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
2、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物質及其存在形式;實踐及其功能;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
3、聯系、發展及其規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唯物辯證法的諸成對范疇。
4、認識、真理和價值: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本質和發展過程;真理及其標準;價值及其與真理的關系。
5、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上兩種歷史觀的對立;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和個人的歷史作用;社會進步與人的發展;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管理學(615)
管理學考試內容和范圍包括:管理的含義、性質、管理與環境;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計劃工作;目標與戰略;預測;決策;管理寬度與組織層次、組織中的職位設計;部門劃分與組織結構類型;組織中的職權配置;組織變革;人員配備的系統過程;主管人員的考評;主管人員的培訓;領導工作;溝通;激勵;領導方式與藝術;控制工作。
化學(617)
無機及分析化學:無機化學中的基本概念、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溶液與膠體、化學反應的限度與平衡、四大溶液平衡(酸堿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與氧化還原反應)和分析化學中的分析方法簡介、定量分析誤差、有效數字、分析結果數據處理、四大滴定法(酸堿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與氧化還原滴定)、吸光光度分析法等理論。
有機化學:烴、醇、酚、醚、醛、酮、羧酸、含氮有機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等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性質和制備方法,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各類型的反應機理和異構現象以及誘導效應、共軛效應、超共軛效應等電子理論。應用價鍵理論,理解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結構,應用電子效應和空間效應來解釋一些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能的關系。
藝術概論(618)
第一章藝術本質論
藝術的社會本質、認識本質、審美本質;
第二章藝術門類論
藝術門類的劃分,主要藝術門類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攝影、電影與電視、文學、建筑與園林等;
第三章藝術發展論
藝術的發生、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
第四章藝術創作論
創作主體——藝術家、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藝術創作方法、藝術流派、藝術思潮;
第五章藝術作品論
藝術作品的構成因素、藝術作品的意蘊、意境、風格、格調、品位及商品屬性,藝術作品的藝術美;
第六章藝術接受論
藝術接受的性質與社會環節、藝術接受與藝術欣賞、藝術的審美教育。
生物化學(619)
本課程的考試內容以本校《生物化學》教學大綱為依據。其內容為:
第一章蛋白質化學: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蛋白質的化學組成、氨基酸的結構、分類及理化性質。蛋白質的肽鏈結構及高級結構、蛋白質功能與其高級結構的關系;蛋白質的理化性質、蛋白質的分類。
第二章核酸的化學:核酸的概念及重要性、核酸的組成成分、核酸的分子結構。核酸理化的性質、DNA和基因組織。
第三章酶:酶的概念、命名和分類、酶的化學本質及其組成。酶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酶催化作用的專一性及機制。酶促反應的速度和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酶的分離、純化和保存、酶活力測定、酶活力的計算。
第四章維生素和輔酶:維生素的概念與類別、維生素與輔酶、輔基的關系。
第五章生物氧化:新陳代謝的概念、生物氧化的特點。生物氧化中的呼吸鏈傳遞體、生物氧化中的能量轉移和利用。
第六章 糖化學及糖代謝:糖的概念及分類、糖的分解代謝、糖的無氧分解、糖的有氧氧化、糖的合成代謝。
第七章 脂類及其代謝:脂類的概念、結構及功能、生物膜的結構及功能、脂肪的分解代謝、脂肪的合成代謝、類脂的代謝。
第八章蛋白質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謝:蛋白質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謝、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謝:核酸的酶促降解、嘌呤和嘧啶的分解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代謝與糖代謝、氨基酸代謝的關系。
第十章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生物合成(DNA的半保留復制、雙鏈DNA復制的步驟。生物細胞DNA分子復制的基本特點、DNA分子的損傷和修復、基因重組和DNA克隆的原理、簡單步驟和應用、DNA復制準確性的原因)。RNA的生物合成(轉錄的概念逆轉錄作用、轉錄產物的加工、RNA復制)。
第十一章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遺傳密碼、基因表達的概念、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生物基因的功能;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中tRNA、mRNA及核糖體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的主要步驟及主要的酶和蛋白因子的作用;肽鏈合成所需的能量)。
第十二章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和調節控制:物質代謝的相互關系、代謝的調節(誘導,阻遏,反饋抑制,操縱子;用操縱子模型解釋誘導與阻遏作用)。
第十三章基因工程及蛋白質工程:DNA克隆的基本原理(DNA的限切酶與連接酶、分子克隆的載體與宿主系統、外源基因的導入;基因的分離、合成和測序、基因的表達)蛋白質工程(蛋白質的分子設計和改造、蛋白質的實驗進化)。
食品化學(620)
1、食品中水分性質、存在狀態、水分活度及其與食品貯藏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2、糖的重要理化性質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食品中重要的單糖、寡糖與多糖。
3、脂質定義、分類、物理性質,油脂的氧化形式及其控制方法;油脂加工化學與脂肪替代物。
4、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與性質,掌握蛋白質的功能性質及其應用。
5、糖、蛋白質與油脂在加工貯藏過程中發生的主要變化。
6、酶的概念、分類,酶在食品中的應用,掌握酶促褐變形式、機理及其控制方法。
7、食品色素定義、分類,常見的天然食品色素與人工合色種的種類、性質及其使用方法。
8、食品味感定義、呈味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基本味感及呈味機理、呈味閾值,常見呈味劑。
9、嗅覺理論、生理學,氣味物質與有機化學類別及其氣味。
10、食品中香氣形成的途徑,風味增強劑及其常見的種類。
11、食品添加劑定義、作用,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原則及其注意事項。
農業知識綜合一(339)
《農業知識綜合一》側重于植物物生產類綜合知識的考查。考試內容主要涵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和遺傳學。要求考生認識植物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理解和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和遺傳學的基本內容,每個科目的內容各占50分。
(一)植物學主要內容與要求(50分)
第一章種子和幼苗
1、內容與要求:掌握種子的基本組成和類型,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及幼苗類型。
2、重點與難點:種子萌發時各組成部分的功能與變化。
第二章植物細胞
1、內容與要求:了解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掌握真核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掌握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了解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分化。
2、重點與難點: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與功能(細胞壁、質體與液泡);有絲分裂中細胞核的變化特征。
第三章植物組織
1、內容與要求:掌握不同植物組織的分布與特征;了解維管組織的含義。
2、重點與難點:分生組織的種類與作用;傳遞細胞的特征與功能;氣孔的類型;厚壁組織與厚角組織、導管與篩管的異同;木質部、韌皮部、維管束的細胞組成與功能。
第四章種子植物營養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1、內容與要求:掌握根尖與莖尖的結構與功能;掌握單、雙子葉植物根、莖、葉的結構特征與區別;理解植物次生結構的生長過程;掌握旱生植物的形態特征;了解側根、根瘤、菌根的形成與意義;了解變態器官的形成原因與意義;理解營養器官在結構與功能上的相互聯系。
2、重點與難點:不同類植物根、莖、葉的結構特點;裸子、被子植物及單、雙子葉植物根、莖、葉的結構區別;同一植物根與莖的結構區別;側生分生組織在根、莖中的活動規律;植物對水份的吸收與利用途徑及其對缺水的形態適應。
第五章被子植物花的構造與發育
1、內容與要求:了解花的組成與發生;掌握花藥與胚珠的結構與發育;掌握花粉粒的結構與發育;了解雄性不育的含義;了解傳粉、受精的含義,掌握被子植物雙受精的過程及意義;了解果實的發育來源及無融合生殖的含義。
2、重點與難點:花藥的結構與發育;胚珠的結構與發育;雙受精過程與意義。
第六章果實的結構與發育
1、內容與要求:了解果實的發育來源及無融合生殖、單性結實的含義;了解果實和種子的傳播途徑;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重點與難點:雙受精后花各部分的變化及種子各部分組成的發育。
第七章植物界大類群
1、內容與要求:了解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了解植物界各大類群的分類依據及常見代表種類。
2、重點與難點:各大類群植物間的進化關系與特性區別.
第八章被子植物分類的形態術語
1、內容與要求:熟悉被子植物的形態術語,能描述常見植物形態特征.
2、重點與難點:花序、花冠、雌蕊、雄蕊、果實的類型及各類型的代表植物;心皮的概念。
第九章被子植物分類
1、內容與要求:了解被子植物分類的原則;掌握被子植物常見科的分科依據。
2、重點與難點:單、雙子葉植物分綱的依據;常見植物所屬科的分科形態特征及其異同。
(二)植物生理學主要內容與要求(50分)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謝
1、內容與要求
(1)掌握植物對水分的需求,植物的含水量,體內水分的存在狀態,水分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2)掌握植物細胞對水分的吸收,植物細胞的滲透吸水,植物細胞的吸脹作用水分進入細胞的途徑。
(3)掌握植物根系對水分的吸收,根系吸水的途徑、動力,影響根系吸水的因素。
(4)理解植物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生理意義,氣孔蒸騰,影響蒸騰的因素。
(5)掌握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運輸的途徑速度,水分沿著導管、管胞上升的動力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第二章植物的礦質營養
1、內容與要求
(1)掌握植物必須的礦質元素,必須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必須元素的診斷。
(2)掌握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細胞吸收溶質的方式和機理。
(3)理解植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吸收的特點,過程,影響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因素。
(4)了解無機養分的同化,硝酸鹽,氨,硫酸鹽,磷酸鹽的同化,生物固氮。
(5)了解礦物質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運輸途徑形式和速度,礦物質在植物體內的分布。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內容與要求
(1)掌握光合作用的意義,葉綠體及其色素,葉綠體的結構成分;光合色素的化學、光學特性。
(2)了解葉綠體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3)重點掌握光合作用機理,光能的吸收、傳遞,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的途徑、光呼吸,光合作用產物。
(4)理解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植物對光能的利用。
(5)了解乙醇酸循環及其生理功能。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1、內容與要求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
(2)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途徑,EMP、TCA、PPP途徑。
(3)掌握生物氧化,呼吸鏈、氧化磷酸化、呼吸代謝的多條途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
(4)理解呼吸過程中能量的貯藏和利用,呼吸作用的調節和控制,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
第五章物體內有機物的代謝
1、內容與要求
(1)掌握各種有機物代謝的相互聯系。
(2)了解萜類的種類生物合成,酚類的種類生物合成,含氮次級化合物的代謝。
第六章物體內有機物質的運輸
1、內容與要求
(1)掌握有機物質運輸的途徑、速度和溶質種類,運輸途徑、速度和溶質種類。
(2)掌握韌皮部裝載、篩管的運輸機理。
(3)理解外界條件對有機物運輸的影響及同化物分配的規律。
第七章植物體內的細胞信號轉導
1、內容與要求:環境刺激和胞外信號,受體和跨膜信號轉換,細胞內信號分子和第二信使系統,鈣離子和鈣結合蛋白IP3、DAG,其他信號分子信號轉導中的蛋白質可逆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
2、重點、難點:細胞感受、傳導環境刺激的分子途徑及其在植物發育過程中調節基因的表達和代謝的生理反應。
第八章植物生長物質
1、內容與要求:生長素類、赤霉素類、細胞分裂素類、乙烯、脫落酸的發現、在植物體內的分布和運輸,生物合成和降解,生理作用和作用機理,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長物質及生長抑制物質的生物合成、結構,應用。
2、重點:五大類植物激素的合成生理作用。
3、難點:五大類植物激素的作用機理。
第九章光形態建成
1、內容與要求:光敏色素的發現和分布,光敏色素的化學性質及光化學轉換,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光敏色素和植物激素,光敏色素調節的反應類型,光敏色素的作用機理,膜假設,基因調節假設,藍光和紫外光反應。
2、重點: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3、難點:光敏色素的作用機理
第十章植物的生長生理
1、內容與要求: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生理;植物的生長,營養器官的生長特性,影響營養器官生長的條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關,植物的運動,向性運動,感性運動。
2、重點:植物的生長和運動。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1、內容與要求:春化作用,作用的時間、部位、刺激傳導,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變化春化作用機理,光周期反應的類型,刺激的感受和傳導,光周期的誘導,光對暗期中斷,光敏色素和花誘導,開花化學刺激物,光周期誘導開花假說,春化和光周期理論在生產上的應用,花器官形成的生理,受精生理。
2、重點:春化作用及光周期對花器官的誘導。
3、難點:誘導開花的假說。
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內容與要求:種子成熟時的生理生化變化,主要有機物的變化,外界條件對種子成熟和化學成分的影響。果實成熟時的生理生化變化,果實的生長,呼吸驟變,肉質果實成熟時色香味的變化,果實成熟時蛋白質和激素的變化。植物的衰老,衰老時的生理生化變化,影響衰老的外界條件,植物衰老的原因。植物器官的脫落,環境因素對脫落的影響,脫落時細胞及生化的變化。
2、重點:種子和果實成熟時的生理生化變化。
3、難點:植物衰老的主要原因(營養虧缺理論和植物激素調控理論)。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1、內容與要求:抗性生理通論,逆境對植物的傷害,植物對逆境的適應,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措施。植物的抗寒性,凍害的生理,冷害的生理。植物的抗旱性,干旱對植物的傷害,植物抗旱性的形態、生理特征,滲透調節物質和抗旱性。
植物的抗澇性,淹水脅迫對植物的傷害,植物對淹水脅迫的適應。
2、重點:植物受到寒、旱、澇、病害時的主要生理特征。
(三)遺傳學主要內容與要求(50分)
第一章緒論
1、遺傳學研究的基本任務。
2、遺傳、變異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二章遺傳的細胞學基礎
1、名詞概念。
2、染色體的形態和類型。
3、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和意義。
4、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和授粉受精過程。
5、無融合生殖
第三章遺傳的分子基礎
1、名詞概念。
2、染色質的基本結構。
3、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點。
第四章孟德爾遺傳
1、名詞概念。
2、分離和獨立分配規律的要點和實質。
3、分離和獨立分配規律在育種上的應用。
4、基因互作。
第五章連鎖遺傳和性連鎖
1、名詞概念。
2、交換值及其測定。
3、基因定位。
4連鎖遺傳規律的應用。
5、性連鎖遺傳
第六章染色體變異
1、名詞概念。
2、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
3、倒位雜合體部分不育的原因。
4、易位雜合體半不育的原因。
5、同源四倍體的遺傳特點。
6、初級三體的遺傳。
7、如何利用初級三體進行基因定位。
8、單倍體、一倍體、染色體組間的區別,2n、n、x間的區別。
9、單倍體、同源三倍體、同源四倍體、異源三倍體、二倍體的育性及原因。
10、缺失和重復的遺傳效應。
第六章細菌和病毒的遺傳
1、名詞概念。
2、細菌和病毒在遺傳研究中的優越性。
3、比較轉化、結合、轉導、性導在細菌遺傳物質傳遞上的異同。
第七章基因表達與調控
1、基因的概念及其發展
2、利用互不測驗確定是否等位基因的方法。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
1、名詞概念。
2、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驟。
3、基因工程常用的限制性內切酶。
4、作為基因載體,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5、基因組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十章基因突變
1、名詞概念。
2、基因突變的特征。
3、基因突變的分子機制。
第十一章細胞質遺傳
1、胞質遺傳的概念和特點。
2、植物雄性不育的遺傳特點。
第十二章數量遺傳
1、數量性狀的特征。
2、遺傳率的估算。
3、近交的遺傳效應
農業知識綜合二(340)
《農業知識綜合二》側重于動物生產類綜合知識的考查。考試內容應主要涵蓋動物遺傳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營養學與飼料學、動物繁殖學等課程。要求考生認識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理解和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包括動物遺傳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營養學與飼料學內容,每個科目的內容各占50分。
(一)動物遺傳學主要內容
第一章、緒 論:重點掌握遺傳學的基本概念,遺傳與變異的概念以及相互關系,遺傳學的發展及應用。
第二章、遺傳的物質基礎:了解DNA的分子結構;掌握染色體的結構、組成、主要畜禽的染色體數;了解減數分裂及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了解基因的一般結構特征和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
第三章、遺傳信息的傳遞:掌握DNA的復制、轉錄與翻譯過程,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遺傳信息的改變:掌握基因突變的概念及特性;染色體結構及數目變異的機制與遺傳效應;重組與轉座的有關概念。
第五章、遺傳的基本定律及其擴展:掌握遺傳學的三大定律理論基本論點;了解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條件性及孟德爾遺傳的擴展現象,包括不完全顯性、致死基因、復等位基因,基因的互補、上位、重疊,“多因一效”與“一因多效”等遺傳現象與遺傳規律;掌握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群體遺傳學基礎:了解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等群體遺傳學基本概念;掌握哈代一溫伯定律的基本論點及有關證明;掌握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掌握群體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變化的規律。
第七章、數量性狀遺傳基礎:掌握三個遺傳參數(重復率、遺傳力、遺傳相關)的概念、估算原理與方法、用途。
(二)動物生理學主要內容(50分)
緒論
1、體液與內環境的概念
2、穩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
3、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
第一章細胞的基本功能
1、細胞膜物質轉運的方式及其機制
2、細胞的興奮性與生物電現象,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概念及其產生機制
3、神經肌肉間的興奮傳遞過程。
第二章血液
1、血液的組成與理化性質,血漿蛋白的功能,血漿滲透壓
2、紅細胞與白細胞的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的機理,促進與延緩血液凝固的方法
4、血型的概念、意義及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第三章血液循環
1、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
2、心臟的泵血功能,心動周期、心率及心輸出量的概念
3、動脈血壓及其影響因素
4、微循環的組成及特點
5、組織液的生成及其調節
6、心血管活動的神經與體液調節
第四章呼吸
1、肺通氣的原理,胸內壓、肺內壓、肺容量及肺通氣量的概念
2、氣體的交換過程及運輸方式,氧離曲線的意義
3、神經體液因素對呼吸的調節機理
第五章消化與吸收
1、動物的采食特點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胃腸道的運動及其調節
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點
5、主要胃腸激素的生理功能
6、反芻動物的消化特點
7、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其原理
第六章能量代謝及體溫
1、基礎代謝和靜止能量代謝的概念
2、動物的產熱與散熱過程
3、恒溫動物的體溫調節機制
第七章排泄與滲透壓調節
1、尿的理化性質
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3、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
4、尿生成的調節
5、水鹽平衡和滲透壓調節
第八章神經系統
1、神經元活動的規律,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突觸傳遞的特點
2、反射中樞活動的一般規律
3、神經系統的感覺與運動功能
4、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特點,植物性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特點
5、腦的高級機能,條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義
第九章內分泌
1、激素的概念與分類,激素的特點及其作用機制
2、下丘腦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3、垂體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4、下丘腦-垂體-靶腺軸的調節機制
5、甲狀腺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6、甲狀旁腺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7、胰島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8、腎上腺激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
9、前列腺素、松果腺激素及胎盤激素的生理功能
第十章生殖與泌乳
1、動物的性腺發育特點及生殖周期的概念
2、雄性生殖生理,睪丸的生精作用,睪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調節
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分泌特點、生理功能及其調節
4、乳的生成過程及其調節,排乳反射及其調節
(三)動物營養與飼料學主要內容(50分)
第一章動物營養部分
1.概述
(1)動物與飼料的化學組成
了解動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理解動植物體的化學組成;掌握動物飼料中主要營養物質,特別是飼料概略養分分析方案中六大成分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2)動物對飼料的消化
理解動物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不同消化方式,熟練掌握各種動物消化飼料的特點,理解消化后營養物質的吸收機制。掌握動物的消化力與飼料的可消化性的概念及計算方法,了解影響消化率的因素。
2.動物生存和生產所需營養物質種類、生物學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1)水、蛋白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
了解各種營養成分的組成、分類和主要性質,熟練掌握各營養物質的營養生理作用。
(2)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
了解各種營養物質在不同動物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掌握反芻動物和非反芻動物對脂類、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的消化吸收異同。
(3)各種營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理解能量和其它營養物質的關系;熟練掌握蛋白質、氨基酸和其它營養物質的關系;了解礦物質與維生素的關系。
(4)飼料添加劑
了解飼料添加劑的概念和發展方向,了解在生產中廣泛使用或符合發展方向的飼料添加劑,掌握其作用機理。熟練掌握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劑等飼料添加劑的主要種類及其應用特點、應用效果、適用方法和發展方向。
3.各種動物的適宜營養需要量
(1)營養需要和飼養標準
掌握飼養標準和營養需要的概念,掌握飼養標準的基本特性;掌握飼養標準的內容,了解飼養標準的作用,理解應用飼養標準的基本原則。
(2)營養素供給與動物體內代謝的關系
掌握營養素供給對動物體內代謝的影響,了解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3)不同生理階段、生產用途條件下的營養需要
理解維持需要的概念和動物不同的生理階段、不同生產用途下的營養需要。
(4)營養需要及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研究方法。
掌握評定飼料養分利用率及營養需要量中常用的消化實驗、平衡試驗、飼養試驗、比較屠宰試驗以及同位素示蹤、外科造瘺和無菌技術;掌握研究方法常用的實驗設計原理和操作技術。
第二章飼料學部分
1.飼料分類:重點涉及以營養為目的適宜分類方法
了解國際飼料分類法和中國飼料分類法,并掌握其分類依據和不同種類的特點。
2.飼料的理化特性及其鑒定分析方法
了解各種飼料的理化性質;掌握抗營養因子的概念,飼料原料中主要抗營養因子的種類;熟練掌握各種飼料原料的鑒定分析方法
3.飼料中影響營養價值的因素(內在、外來)及其提高營養價值的途徑
掌握飼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質和非飼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質,聯系近年來飼料方面的重大安全問題,如何保證飼料安全
4.商品飼料(包括配合飼料)生產的理論基礎和質量標準
掌握配合飼料的概念、種類和結構,飼料配方設計的一般原則,飼料添加劑預混料配制技術、濃縮料配制技術、全價配合飼料配制技術的要點。
5.飼料資源開發,為未來動物生產尋求廣闊的前景
了解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利用的途徑。掌握我國飼料資源的現狀,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有哪些。
政治經濟學(801)
1、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
2、勞動價值理論
3、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
4、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積累理論
5、資本循環和周轉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
6、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剩余價值分配理論
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雙重作用
8、壟斷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理論
9、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特征和主要矛盾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理論
11、以按勞分配為主體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1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13、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內容、主要形式
14、社會主義的現代市場理論
15、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6、社會主義的宏觀調控理論
17、社會主義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
18、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理論
機械設計(802)
1、螺紋聯接的主要類型、螺栓聯接的擰緊和防松、螺栓聯接的受力分析、強度計算、提高螺栓聯接強度的措施。
2、鍵聯接的主要類型,平鍵聯接的計算;花鍵聯接的分類和定心。
3、帶傳動的特點、應用和分類;受力分析、應力分析;彈性滑動和打滑;帶傳動的設計。
4、齒輪傳動的特點、應用和分類;材料、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計算載荷;參數選擇和許用應力;標準直齒、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直齒圓錐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概述。
5、蝸桿傳動的特點、應用和分類;材料、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基本參數、幾何尺寸計算和承載能力計算,效率、潤滑和熱平衡計算;圓弧圓柱蝸桿傳動的設計計算。
6、鏈傳動的特點、應用和分類;運動特性和受力分析。
7、軸的功用、分類和材料;軸的結構設計;軸的強度設計。
8、滾動軸承的構造、分類和代號;失效形式、計算準則;設計計算;組合設計。
9、滑動軸承的分類、結構、材料和潤滑;不完全液體滑動軸承設計計算;液體動壓潤滑的基本方程和油楔承載機理。
10、聯軸器的分類和選擇。
食品微生物學(806)
1、微生物的定義與特點,微生物的命名及分類。
2、細菌的形態與大小,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細菌的繁殖,細菌的培養特征;古生菌的細胞形態、結構與組成;放線菌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3、酵母菌的形態與結構,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絲狀真菌的概念,形態特征,繁殖方式和孢子類型。
4、病毒的特點,形態、結構,病毒的復制,噬菌體的結構與功能。
5、微生物的營養素及其來源,營養類型,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培養基的定義及配制原則;微生物的群體生長規律,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溫度、pH、氧氣、水分等);消毒、滅菌、商業滅菌、防腐的定義,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化學殺菌劑或抑菌劑。
6、分解代謝、合成代謝、能量代謝、初級代謝、次級代謝的定義,化能異養菌的能量代謝,微生物的分解代謝與大分子物質的降解,微生物的初級代謝與次級代謝。
7、遺傳、變異、基因、基因組、轉座子的定義,微生物基因突變類型,誘發突變與誘變育種,基因重組與育種,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
8、生態學、種群和群落、互生關系、共生關系、拮抗關系、寄生關系的定義;微生物在土壤、水中、空氣中的分布。
9、抗原、抗體的定義,抗原特性,抗原分類,抗原抗體反應及其應用。
10、食品變質、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等定義,微生物引起食品變質的條件以及變質的機理,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分類及特點,食品微生物學指標。
11、食品微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如不同微生物的顯微鏡制片及觀察方法,細菌的生化鑒定及檢驗技術。
魚類學(807)
緒論:(1)了解:了解魚類學的研究范圍和目的,魚類學發展簡況;
(2)掌握:掌握魚及魚類學的概念、魚類的體型和外部分區。
第一篇:形態部分
第一章外部形態
1、了解各種體形的特征、各類群頭部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態變化
2、了解鰭的種類、構造及鰭式。
3、掌握魚體各部的劃分、常用部位的測量方法
第二章皮膚及其衍生物
1、了解色素細胞的結構、體色與環境的適應,發光器的基本構造。
2、了解皮膚的基本構造,單細胞腺與毒腺的結構與功能。
3、掌握鱗的類型及構造,側線鱗與鱗式的組合
第三章骨骼系統
1、了解各鰭的支鰭骨,偶鰭的帶骨的形態、構造。
2、掌握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中代表性種類頭骨及脊柱的形態構造。
第四章肌肉系統
1、了解肌肉的命名、類別、頭部淺層肌肉、眼肌的名稱和功能發電器官的基本構造。
2、掌握大側肌的基本構造。
第五章消化系統
1、了解體腔和系膜的概念、不同類群、不同食性魚類消化道的異同,肝胰臟的概念。
第六章呼吸系統
1、了解呼吸運動的過程與機制、輔助呼吸器官的類型與構造。
2、掌握鰓的基本構造及在不同類群的異同
3、掌握鰾的構造與機能。
第七章循環系統
1、了解不同魚類血液組成特點
2、掌握心臟的構造,主要動、靜脈的分布。
第八章尿殖系統
1、了解雌雄異形與性征、生殖方式
2、掌握腎臟、輸尿管、膀胱的構造
3、掌握掌握不同環境中各類群滲透壓調節機制。
4、掌握生殖腺、生殖導管的位置與結構。
第九章神經系統
1、了解脊髓的構造與機能、各腦神經的功能。
2、了解脊椎神經的一般構造、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一般構造。
3、掌握腦的基本構造及在不同類群的異同、腦各部的機能。
第十章感覺器官
1、了解魚類皮膚感覺器官、內耳、眼、嗅囊、味蕾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2、掌握內耳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第十一章內分泌器官
1、了解腦垂體的位置、結構和分泌的各種激素、位置及主要功能。了解其它內分泌腺的位置及主要功能。
2、了解其它內分泌腺的位置及主要功能。
第二篇 分類部分
第十二章分類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了解分類的階元和范疇:種的定義、屬、科的概念及目、綱、門的概念
2、掌握命名法、分類的主要性狀和術語、魚類分類研究的步驟和方法、檢索表的編制和使用。
第十三章 圓口綱 掌握圓口綱的主要分類依據,區分主要科屬和種類。
第十四章 軟骨魚綱
(1)理解:分類述語。
(2)掌握:軟骨魚綱主要特征,區分軟骨魚綱各亞綱、板鰓亞綱各總目、目、亞目及科的分類特征,軟骨魚綱常見種類的分類特征
第十五章 硬骨魚綱
(1)理解:分類述語。
(2)硬骨魚綱鱘形目、鯡形目、燈籠魚目、鰻鱺目、鯉形目、鯰形目、頜針魚目、刺魚目、鯔形目、鱸形目(鱸亞目之鮨科、鯻科、大眼鯛科、天竺鯛科、鱚科、方頭魚科、鲹科、烏鯧科、眼鏡魚科、笛鯛科、金線魚科、石鱸科、石首魚科、裸頰鯛科、鯛科、羊魚科、蝴蝶魚科、赤刀魚科及鯧亞目、蝦虎魚亞目、鮣亞目、帶魚亞目、鯖亞目、金槍魚亞目)、鲉形目、鰈形目、鲀形目、鮟鱇目主要分類依據,區分各目主要科、屬,認識常見種類,識記經濟種類的主要形態特征。
海洋生態學(808)
緒論掌握海洋生態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及意義,了解海洋生態學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了解我國生態學研究進展。
第2章理解海洋環境與海洋生物生態類群。
第3章理解海洋非生物生態因子及其生態作用。
第4章掌握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
第一節掌握種群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第二節掌握種群的數量變動與生態對策名詞:滅絕旋渦,內稟增長率,年齡結構,性比。
第三節理解種群的衰退與滅絕。
第5章理解海洋生物群落中的中間關系
掌握群落的概念、組成、結構、群落結構的影響因素及其生態演替名詞:優勢種,頂極群落,物種樣性,生態位
第6章理解生物群落的組成、結構和生態演替
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與功能,了解Gaia假說,理解營養級,食物鏈,生態效率,生態平衡等關鍵生態過程
第7章掌握海洋初級生產力理解生態學關鍵名詞:初級生產力,次級生產力,現存量,周轉率,同化系數,臨界深度,補償深度。
第8章理解海洋生態系統的能流及次級生產名詞:營養級,生態效率。
第9章理解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名詞:硝化作用,脫氮作用,溫室效應。
第10章了解海洋主要生態系統類型。
第11章掌握海洋生物資源的保護與管理。
(一)海洋漁業資源的科學管理。
(二)海洋污染與赤潮現象名詞:生物富集,赤潮,富營養化。
(三)海洋生物多樣性概念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名詞:生物多樣性,生物入侵。
(四)保護生物多樣性。
第12章理解海洋污染和赤潮現象名詞:海洋污染特點、環境自凈、環境容量、赤潮、發生原因。
第13章理解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名詞:生物多樣性、生物入侵、恢復生態學。
動物學(809)
動物生物學是研究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和有關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有動物形態學、動物分類學、動物生態學、動物生理學、動物地理與進化等多個分支學科。要求考生對動物生物學的概念、發展歷史、研究方法和動物分類知識有較深入的了解,掌握動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對生命起源、動物進化和動物生態系統有深刻理解,熟練掌握動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演變進化過程,并對各個過程中不同典型動物類群的適應、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的種類、代表性的結構和功能有深入了解。要求考生通過動物生物學的學習,具有運用進化論思想解釋動物進化等生命現象的綜合、判斷與分析能力。
經濟學基礎課(含宏觀、微觀經濟學)(812)
微觀經濟學考試內容和范圍包括:供求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一般均衡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學考試內容和范圍包括:國民收入核算,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宏觀經濟政策,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觀點。
行政管理學(813)
行政管理學考試內容和范圍包括:(1)行政管理學科特點及其發展;(2)行政職能與行政組織;(3)行政領導;(4)行政管理法制;(5)國家公務員制度;(6)公共政策過程理論(主要考核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三大部分);(7)行政信息與行政咨詢;(8)行政公共關系與行政協調;(9)行政監督;(10)社會保障管理;(11)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論與行政改革;(12)政府作用;(13)政府間關系;(14)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和評估;(15)第三部門管理與中國事業單位改革;(16)社會保障管理;(17)行政體制改革。
食品工程原理(818)
1、單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種傳遞過程:傳質、傳熱和動量傳遞;物料衡算與能量衡算關系。
2、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流體流動的質量衡算和管內穩定流動的流體連續性方程式;流體流動的總能量衡算方程式;流體流動的機械能恒算方程式即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的應用。
3、流體輸送設備:離心泵:離心泵的結構、原理、氣縛現象,離心泵基本方程式;離心泵的主要性能參數及特性曲線;離心泵的氣蝕現象與安裝高度;離心泵的工作點與流量調節。
4、重力沉降:重力沉降速度的概念;重力沉降速度的計算公式(Stocks公式);重力沉降的過程:懸浮液的沉聚過程;重力沉降的設備:降塵室、沉降槽。
離心沉降:離心沉降:離心沉降速度的概念;離心沉降速度的計算公式;離心沉降的設備:旋風分離器的操作操作原理、旋液分離器。
過濾:過濾操作的基本概念;過濾基本方程式;恒壓過濾、恒速過濾和先恒速后恒壓的過濾。
5、流體有相變時的對流傳熱過程的經驗關聯式;輻射傳熱的基本概念;兩固體間的輻射傳熱計算;換熱器的類型。
6、傳熱的三種基本方式;傅立葉定律;對流傳熱與對流傳熱系數及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流體無相變時的對流傳熱過程的量綱分析;流體無相變時的對流傳熱過程的經驗關聯式(管外強制對流、自然對流);各種間壁式換熱器比較和傳熱強化途徑。
7、穩定導熱速率方程;管內強制對流時的對流傳熱過程的經驗關聯式的應用;穩定傳熱過程的計算。
8、單效蒸發:單效蒸發計算:水分蒸發量計算、生蒸汽消耗量、蒸發所需面積、蒸發器生產強度等;蒸發器生產強度的提高。多效蒸發:多效蒸發概念;多效蒸發操作流程:并流操作、逆流操作、平流操作等;多效蒸發效數限制;提高蒸汽經濟性其他措施。
9、雙組分非理想溶液的氣液平衡相圖;平衡蒸餾和簡單蒸餾的原理及簡單計算;板式塔的基本結構。
10、揮發度與相對揮發度的概念;雙組分連續精餾原理。
11、雙組分理想溶液的氣液兩相平衡和氣液平衡相圖;雙組分連續精餾塔的計算。
12、雙組分連續精餾原理:多次部分氣化和多次部分冷凝過程;理論板的概念和恒摩爾流的假定;精餾操作流程;精餾塔。雙組分連續精餾塔的計算:全塔物料衡算;精餾段操作線方程;提餾段操作線方程;進料熱狀況的影響;理論塔板數的計算;回流比的影響及其選擇;理論塔板數的簡捷求法;實際板數與板效率。
13、液-液萃取操作流程;萃取操作的特點;萃取劑的選擇;溫度對相平衡關系的影響。
14、液-液萃取平衡在三角形相圖上的表示法;萃取過程中的杠桿原則;單級萃取的計算。
15、干燥設備的結構與原理。
16、干燥過程的傳質機理;干燥器的熱效率。
17、濕空氣的性質與濕度圖:濕空氣的狀態參數;濕空氣的焓濕圖及應用。
18、干燥過程的計算:濕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干燥過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空氣通過干燥器時的狀態變化及在濕度圖上的表示。
19、固體物料干燥過程中平衡關系和速率關系:物料中的水分及物料平衡濕含量的表示方法;干燥過程的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干燥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干燥過程的傳質機理;恒定干燥條件下干燥時間的計算。
數學物理方法(819)
考試內容:第一章 數學物理方程的一些基本知識:三類典型方程的推導、定解問題及其適定性、偏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類、疊加原理與齊次化原理;第二章 分離變量法:有界弦的自由振動、有限長桿上的熱傳導、Laplace方程的邊值問題、非齊次方程的求解問題;第三章 積分變換法:Fourier變換的定義和性質、Fourier變換在求解偏微分方程定解問題中的應用、Laplace變換的定義和基本性質、Laplace變換在求解偏微分方程定解問題中的應用;第四章 行波法與降維法;第五章 Green函數法:積分學中的幾個重要公式、Laplace方程的邊值問題和基本解、調和函數的基本積分公式和性質、Gteen函數、Green函數的求法;第六章 Bessel函數:Bessel方程和Bessel函數、Bessel函數的遞推公式、函數展成Bessel函數的級數、Bessel函數的應用;第七章 Legendre多項式:Legendre方程及其解法、Legendre多項式、函數展成Legendre多項式的級數、Legendre多項式的應用舉例。
流體力學(820)
考試內容:第一章基礎概念:流體的物理性質和宏觀模型、流體速度和加速度、跡線和流線、速度的分解、渦度、散度和形變率、速度勢函數和流函數;第二章基本方程:連續方程、作用于流體的力、應力張量、運動方程、能量方程、簡單情況下納維一斯托克斯方程的一些準確解;第三章相似原理與量綱分析:流體力學的模型實驗和相似概念、相似判據、無量綱方程、特征無量綱數、量綱分析和知定理;第四章黏性流體緩慢運動:小雷諾數緩慢粘性流動問題、斯托克斯流動、流體對小球的斯托克斯阻力、奧森方程;第五章渦旋動力學基礎:環流定理、渦度方程、由渦度場確定流速場、兩直線渦旋及其運動、渦層、卡曼渦列和蘭金復合渦旋、間斷面;第六章流體波動:波動的概念、勢流波動、重力表面波和界面波、群速。
分析化學(821)
考試內容: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論;第四章酸堿滴定法;第五章絡合滴定法;第六章氧化還原滴定法;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第八章電位分析法及永停滴定法;第九章光學分析法概論;第十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第十一章熒光分析法;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十三章紅外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譜法;第十五章質譜法;第十六章綜合光譜解析法;第十七章色譜分析法概論;第十八章經典液相色譜法;第十九章氣相色譜法;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譜法;第二十一章毛細管電泳法;第二十二章色譜聯用技術。
作物栽培學(822)
主要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作物與作物栽培學
作物的概念,作物栽培學的概念,作物栽培學的任務、特點,作物栽培學的演進與研究法,作物栽培學的演進與發展,作物栽培學的研究方法,作物栽培研究的成就與問題。
第三節作物栽培學的新進展
葉齡模式與模式化栽培,作物智能栽培,輕簡型栽培,反季節栽培,物化栽培,作物分子栽培,作物清潔栽培。
第二章作物的分類、起源與種植業區劃
第一節作物的分類
植物學分類,實用分類法。
第二節作物的起源和傳播
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作物的傳播。
第三節我國的種植業區劃
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我國的種植業區劃。
第三章作物的生長發育
第一節作物生長發育的概念及相關關系
生長與發育的概念,,生長與發育的關系。
第二節作物器官的生長
營養器官的建成,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營養器官與生殖器官生長的關系,營養器官之間的同伸關系。
第三節種子的萌發
種子的概念,種子萌發的過程,影響種子萌發的因素,促進種子萌發的措施。
第四節作物的發育特性
感溫性,感光性,基本營養生長性,作物的發育階段,作物生長發育的周期性。
第五節作物的生育期
生育期概念及計算方法,影響生育期長短的因素,生育時期,作物的生長中心。
第四章作物產量和產品品質的形成
第一節作物產量的形成
作物產量的概念,經濟產量構成因素及其相關關系。
第二節產量形成的生理基礎
作物產量與光合作用,作物群體與群體光能利用率,作物生長分析,作物的源、庫、流理論,作物產量潛力的5P理論。
第三節作物產品的品質及其形成
作物產品品質的含義,農產品品質的評價指標,作物產品品質的形成,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因素,提高農產品品質的農業技術措施,作物產量與品質的關系。
第五章作物與生態環境
第一節作物的生態因子
生態因子的分類,生態因子的作用機制,生態因子的限制方式。
第二節作物與光照
太陽輻射,光譜成分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光照強度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光照長度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第三節作物與溫度
作物生長發育的基點溫度,積溫,農業界限溫度,作物的溫周期現象,、土壤溫度與作物生長發育,植株冠層溫度。
第四節作物與水分
生理需水和生態需水,作物的需水規律,水與作物生長、產量和品質的關系。
第五節作物與空氣
作物與二氧化碳,作物與氧氣,作物與其他氣體,溫室效應,酸雨。
第六節作物與土壤
土壤質地與作物生長,土壤耕地類型與作物生長,耕作層深度與作物生長,土壤酸堿度與作物生長,土壤生物性與作物生長,土壤養分與作物生長,土壤水分與作物生長。
第七節作物與營養
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作物對營養元素的選擇性吸收,作物對必需元素的敏感性,作物營養關鍵時期,不同肥料形態對作物的效應。
第八節作物與其他生態因子
海拔,地勢和地形,霧,風。
第九節農業氣象災害
干旱,干熱風,澇害,低溫冷害,日燒。
第六章作物栽培技術
第一節土壤耕作技術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土壤輔助耕作方法,少耕與免耕法,等高溝壟耕作法。
第二節作物的播種與育苗移栽技術
播種技術,育苗技術,苗床管理技術,移栽技術。
第三節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地膜的種類、規格和性能,地膜覆蓋的作用,地膜覆蓋的方式,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第四節作物的施肥技術
施肥的理論依據,確定施肥時期的依據,施肥的方法。
第五節水分管理技術
合理灌溉技術,農田排水技術。
第六節雜草綜合防除技術
雜草的危害,雜草的生物學特性,雜草的綜合防治。
第七節化學調控技術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類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劑型及配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方法,植物生長調節劑合理應用的注意點。
第八節作物收獲與貯藏技術:收獲時期的確定,收獲方法,貯藏。
植物保護學(823)
植物保護學是研究植物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和防治的一門科學。有植物病理學、昆蟲學和化學保護學等多個學科分支。要求考試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癥狀類型與特點;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病原種類及其侵染特點;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類群特征;了解寄主抗病性的類型與寄主與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關系并深刻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熟練掌握昆蟲綱的基本特征和與其他節肢動物類群的區別,認識昆蟲的形態結構,熟悉昆蟲的生物學,掌握昆蟲與環境的關系。要求考生利用植物保護的基本原理熟悉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和策略。
畜牧學概論(824)
《畜牧學概論》是測試考生的畜牧業生產有關的知識水平,包括對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遺傳育種、家畜繁殖、畜禽環境衛生與畜牧場規劃、養豬生產、養禽生產、養牛生產、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以及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等各項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一)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1.飼料與畜體的化學組成。
2.必需營養物質及其功能
3.飼料營養價值的評定: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方法。
4.動物的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維持需要、動物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的概念。
5.飼料配合的原則和方法
飼料、日糧、飼糧、配合飼料的概念,配合飼料的種類,飼料配合的原則和方法。
(二)動物遺傳育種
1.遺傳基本規律
遺傳、變異和育種的概念,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概念,性狀的分類及其遺傳規律。
2.品種的概述
品種和物種的概念,品種的標準和分類。
3.家畜的生長與發育
生長、發育的概念,生長與發育的基本規律,研究生長與發育的基本方法,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4.家畜生產力的評定
家畜生產力的概念,家畜生產力評定指標。
5.選種與選配
選種和選配的概念及其基本方法。
6.品系繁育
品系的概念,品系培育的方法。
7.雜種優勢的利用
雜交、近交和雜種優勢的概念,雜種優勢的表現規律,利用雜種優勢的措施,雜交方式及其特點。
8.生物技術在動物育種中的應用
基因圖譜、遺傳圖譜、物理圖譜、轉錄圖譜、系列圖譜、QTL、MAS及標記輔助選擇的概念。
(三)家畜繁殖
1.家畜生殖器官構造及功能
公畜和母畜的生殖器官及機能。
2.家畜繁殖生理
生殖激素、受精的概念,生殖激素主要有哪些?公畜的生殖生理,母畜的發情周期,家畜的繁殖過程。
3.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的概念,人工授精的過程。
4.繁殖新技術
胚胎移植、體外受精、核移植、性別控制的概念。
(四)畜禽環境衛生
1.環境與畜禽健康
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概念,畜禽環境與健康的關系。
2.環境與畜禽生產
溫熱環境對畜禽生產的影響,空氣環境對畜禽生產的影響,水環境對畜禽生產的影響,土壤環境對畜禽生產的影響。
3.畜舍環境的調控
畜舍類型及其特點,畜舍的保溫與隔熱方式,畜舍的通風與換氣方式,畜舍的采光與照明方式。
(五)畜牧場規劃
1.畜牧場規劃
畜牧場場址選擇對地勢地形、水源、土質的要求,如何合理規劃畜牧場布局。
2.畜牧場的環境保護
畜牧場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及對家畜的危害,糞便處理的方法及利用方式。
(六)養豬生產
1.豬的生物學特性
豬的生物學特點。
2.豬的類型和品種
豬的經濟類型的劃分方法,主要的引進品種及其特點,我國地方代表性品種及其特點。
3.種豬的飼養管理
種豬生產的關鍵環節,種公豬飼養管理的要點,妊娠母豬和泌乳母豬飼養管理的要點。
4.仔豬的培育
初生仔豬的生理特點,提高仔豬育成率和斷奶重的技術措施,仔豬飼料配制的特點,斷奶仔豬飼養管理的特點,SEW與一般早期斷奶有什么區別?
5.商品豬的生產
胴體品質、肉質、PSE肉的概念,豬生長發育的規律,影響豬肥育的主要因素,評價肉品質的基本指標,肥育豬生產的一般飼養管理技術。
(七)養禽生產
1.家禽的生物學特性和品種
家禽的生物學特性,家禽的品種及其生產配套體系的概念,家禽品種分類,主要家禽品種及其特點。
2.家禽的繁殖與人工孵化
母禽的生殖系統及各部位功能,公禽的生殖器官及各部位功能,家禽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種雞人工授精的操作程序,家禽人工孵化條件及其工藝流程,初生雛禽的雌雄鑒別方法。
3.蛋雞生產
蛋雞生產階段的一般劃分,蛋雛雞、育成雞和產蛋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4.肉雞生產
塊大型肉雞和優質肉雞生產的特點,塊大型肉雞和優質肉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八)養牛、養羊生產
1.牛、羊的生物學特性
牛、羊的生物學特征
2.牛、羊的品種
代表性黃牛、肉牛、奶牛、兼用牛及優良綿羊、山羊品種。
3.奶牛的飼養管理
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影響奶牛生產力的因素。
4.肉牛的飼養管理
肉牛的飼養管理要點,影響肉牛生產力的因素。
5.綿、山羊的飼養管理
(九)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
1.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概論
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的概論,動物福利的研究方法,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的意義。
2.動物福利立法
動物保護立法,著名的動物保護國際法。
3.現代畜牧生產中的主要動物福利問題
現代畜牧色畜牧生產中的主要動物福利問題主要涉及到哪些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法。
(十)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特征。
2.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安全畜產品生產:安全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概念,目前我國畜產品安全主要面臨的問題,著名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及其概念。
音樂史(825)
考試內容:《西方音樂史》
第一篇古代希臘和羅馬音樂
古希臘音樂、古羅馬音樂
第二篇中世紀音樂
格里高利圣詠、多聲部復調音樂、中世紀單聲歌曲
第三篇文藝復興時期音樂
從文藝復興早期到諾斯坎、16世紀的新趨勢、
第四篇巴洛克時期音樂
巴洛克音樂的主要特點、歌劇的誕生及其早期的發展、
清唱劇、康塔塔、器樂的發展、巴洛克晚期的幾位大師
第五篇古典主義時期音樂
前古典時期的器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第六篇浪漫主義時期音樂
德奧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浪漫主義音樂的繁榮、從標題交響音樂到交響詩、
19世紀中、下葉的德奧音樂和法、意歌劇、19世紀民族音樂的風格
第七篇20世紀音樂
表現主義音樂、新古典主義音樂、民族主義音樂、
50、60、70年代的音樂
中國古代舞蹈史(826)
第一章、原始舞蹈的發生
1、部落樂舞
2、原始舞蹈的特征
3、聞一多通過分析“科羅波利”舞,對原始舞蹈的認識
第二章、三代舞蹈的分流
1、三代分流指什么
2、西周的禮樂互補
3、禮崩樂壞與市也婆娑
第三章、漢代舞蹈的發展
1、百戲舞蹈
2、四夷樂舞
3、女樂歌舞
4、自娛舞蹈
5、漢舞的藝術特征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舞蹈的變革
1、胡樂胡舞
2、唐代舞蹈的奠基
第五章、唐代舞蹈的盛景
1、部伎諸樂
2、剛柔諸舞
3、歌舞戲弄
4、飲宴生活舞蹈
5、歲時風情舞蹈
6、舞蹈思想
7、敦煌舞譜殘卷
第六章、宋元舞蹈的規范
1、隊舞的特征
2、隊舞的歷史意義
3、樂隊之制
第七章明清舞蹈的轉型
1、體變質存的形式
2、戲曲舞蹈的文化性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