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848有機化學
一、復習要求:
要求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的來源、物理性質;熟悉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化學性質;靈活運用化合物的性質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二、主要復習內容:
1.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有機化合物的共價鍵及斷裂;碳原子雜化軌道;有機化合物的酸堿理論;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重點:掌握親核、親電的基本概念;掌握碳原子在不同烴結構中的雜化軌道。
2.飽和烴
烷烴、脂環烴的命名、結構和異構;烷烴、脂環烴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其來源。環烷烴環張力及穩定性。
重點:烷烴、脂環烴的命名及結構;掌握烷烴的化學性質。
3.不飽和脂肪烴
烯烴、炔烴(包括二烯烴)命名、結構及異構;不飽和烴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的來源和制備法。掌握共軛及超共軛效應
重點:掌握不飽和烴的命名及結構;掌握不飽和烴的化學性質以及它們的實驗室制法。掌握碳正離子的穩定性;共軛及超共軛效應。
4.單環芳烴
苯的結構、單環芳烴的異構和命名;單環芳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及反應活性;單環芳烴的來源和制法。
重點:掌握單環芳烴的命名和苯的結構;掌握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掌握苯環取代物的定位規律,熟記苯的定位規律;掌握苯取代物的親電取代反應的活性。
5.多環芳烴和非苯芳烴
聯苯及稠環芳烴的命名;休克爾規則和具有芳香性的非苯芳烴
重點:掌握休克爾規則判別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
6.立體化學
手性和對映體;旋光性和比旋光;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體異構、命名。
重點: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和立體異構體的命名
7.鹵代烴
鹵代烷的命名及制法;鹵代烷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鹵代烯烴的分類和命名;雙鍵位置對鹵原子活潑性的影響;鹵代芳烴和芐氯的不同性質;多鹵代烴物理性質和命名。
重點:熟練掌握鹵代烷的制法;掌握鹵代烷的化學性質SN1和SN2反應;掌握雙鍵位置對鹵原子活潑性的影響;掌握氯苯和芐氯的不同化學性質。
8.醇、酚(醌)、醚
醇(硫醇)、酚(醌)、醚的結構特征、異構化和命名;醇的制法;醇、酚、醚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它們的制備方法;熟悉一些重要的酚和醚。
重點:掌握它們命名及制法;掌握醇、酚的化學性質及其制法。
9.醛和酮
醛、酮的結構、命名和制備方法;醛、酮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一些重要的醛和酮化合物。
重點:掌握醛、酮的命名以及其結構與化學性質關系;熟悉它們的化學性質。
10.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羧酸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其制法。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命名和性質;羧酸衍生物及其重要的代表物。
重點:掌握羧酸的化學性質和結構及取代基的誘導效應與酸性關系;掌握羧酸的命名和制法;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命名和化學性質。
11.β-二羰基化合物(1,3-二羰基化合物)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類型和碳負離子的反應;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重點:掌握碳負離子反應特點;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12.硝基化合物和胺
硝基化合物、胺的分類、結構和命名;硝基化合物、胺的制法和化學性質;了解腈和異腈的分子結構。
重點: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及制法;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硝基苯對鄰、對位取代基的影響;掌握胺命名和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掌握有機胺的化學性質及堿性強弱次序。
13.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命名;重氮鹽的性質及其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重點:掌握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以及重氮鹽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14.雜環化合物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命名、結構和芳香性;重要的五元雜環化合物和六元雜環化合物。
重點:掌握典型具有芳香性五元、六元雜環化合物的命名及親電反應活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