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辯證唯物主義原理》考試大綱
適用專業名稱: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科目代碼及名稱
|
考試大綱
|
702辯證唯物主義原理
|
一、 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察考生對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和方法論、世界的物質性、人類意識、世界的普遍聯系和發展、聯系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等。
二、 試卷結構(滿分150分)
內容比例: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和方法論 約10分
世界的物質性與人類意識 約30分
世界的普遍聯系和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約30分
實踐與認識 約30分
辯證思維 約30分
真理和價值 約20分
題型比例:
客觀題 約60分
1.簡答題 約40分
2.說明題 約20分
主觀題 約90分
1. 分析題 約30分
2. 論述題 約6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考試內容
哲學是系統化的理論形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和特征。
考試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思維與存在。
2. 理解基本理論: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哲學的派別與歷史形態、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分析、判斷。
(二)世界的物質性與人類認識
考試內容
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意識的起源;意識的本質和結構;意識的特性和作用。
考試要求
1. 了解物質的存在方式及其表現形式、人類意識產生的基礎、意識和實踐的關系。
2. 理解世界物質的統一性、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在現代科學中的深化、人類意識的基本結構。
3. 掌握物質世界時一空的有限性和無限性、意識的能動作用、人與自然的統一。
4. 綜合運用物質和意識關系原理判斷、分析社會現象。
(三)世界的普遍聯系和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考試內容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與發展的方向性;聯系與發展的規律性;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及其與形而上學對立。
考試要求
1. 了解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及其與形而上學的區別。
2. 理解聯系這一哲學范疇的含義及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區別運動、變化、發展這三個不同范疇及發展的方向性和其表現。
3. 掌握質變、量變及其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基本原理,對立統一規律的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4. 能夠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
(四)實踐與認識
考試內容
認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認識的本質及其與實踐的關系;認識的系統結構及其特性與功能;認識過程的內在機制。
1. 了解勞動實踐在認識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識運動的循環性和上升性。
2. 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認識本質的揭示、認識的系統結構及其特性與功能、認識系統中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特點。
3. 掌握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及其不同特點和辯證關系、認識運動的邏輯機制。
(五)辯證思維
考試內容
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和現代思維方法及其辯證關系。
考試要求
1. 了解辯證思維的實質及思維方式的認識本質、內在構成的基本要素。
2. 理解思維方法及其本質和特征、作用。
3. 掌握現代思維的幾種基本方法以及辯證思維方法和現代思維方法的辯證關系。
4. 能夠運用辯證思維分析社會現象。
(六)真理和價值
考試內容
認識的真理性問題和價值問題,真理和價值的關系問題。
考試要求
1. 了解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價值的概念及其特點、邏輯證明在檢驗真理過程中的作用。
2. 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及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人類活動中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及區別與統一。
3. 掌握真善美及其統一和統一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參考書目:
《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第三版),蕭前、李秀林、汪永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